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都有收藏古玩藝術品的習慣,而在數千年的發展中,我國古玩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在我們當下的社會中,儼然已經進入到了最為興旺的時候。古玩藝術品的收藏也成為了繼股票、房產之後的第三個投資熱點。但是隨著古玩藝術品收藏者們對收藏熱情的日益劇增,古玩市場的中的贗品古玩也變得越來越多起來,尤其是古代瓷器的贗品,更是隨處可見。那麼作為一名古瓷器的收藏愛好者,該如何去鑑別其真偽呢?
1:元龍泉青釉剔刻四季花卉紋鋪首耳罐,尺寸:高29.8釐米,成交價: HKD 6,100,000
時至今日,鑑別古瓷器真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收藏者們可以選擇看器型、辨胎釉、識紋飾等方法。但是對於一位剛入門的收藏者們來講,不論是透過其瓷器的器型來看,還是從紋飾上來進行真偽的辨別,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那麼作為一名初學者的我們,該如何進行古瓷器真假的辨別呢?小編認為收藏者們妨從底足的辨別開始。在我國數千年曆史的發展中,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的瓷器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地方,這些不同之處往往會在瓷器的露胎處——底足上有所體現。那麼,收藏者們該如何從瓷器的底足,來辨別古瓷器真偽呢?
2:明永樂龍泉處州官窯翠青釉六桃瓶,尺寸:高38.6釐米,成交價: RMB 5,980,000
首先,收藏者們應看其古瓷底部的乳突部分。所謂的乳突是指瓷器底部中心位置所隆起的地方,因其形狀與乳房類似,故得此名。在我國古代的元朝時期 瓷器底部的“乳突”特徵明顯,尤其是元早期“乳突”較大,到了洪武中期逐漸變小;在成化弘治、正德統治時間裡,瓷器底部“乳突”的現象比較少見,但是到了嘉靖、萬曆年間瓷器足底的乳突現象又出現,一直到崇禎年間才消失,這也因此說明瓷器底足的“乳突”現象明及明以前古瓷器的特徵之一,而清朝瓷器不會出現乳突的現象。
3:元龍泉窯牡丹紋梅瓶,尺寸:高46釐米,估價: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5,750,000
其次 看古瓷器底足的“沾窯砂”。由於我國古代一些屬於特定的燒窯工藝,往往會在瓷器的底足沾有相對較粗的窯砂。例如:收藏者們現在所熟知的磁州窯碗,其瓷器的底足就沾有較粗的窯砂,而在明清時期,也有不少的盤子及碗等瓷器的底足沾有窯砂。
4:南宋官窯鬲式爐,尺寸:寬11.4釐米,估價: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價: HKD 4,660,000
第三 ,利用古瓷器底部的“棕眼”來進行古瓷器真偽的辨別。棕眼是辨別古瓷器真偽的好方法,在有些情況下棕眼能夠對一件古瓷器的真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在清朝康熙年間,瓷器的底部往往會出現很多大小不一且疏密不均的“棕眼”,但是無論棕眼的大小是怎樣的,都能夠從其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體。
5:元青白釉龍紋梅瓶,尺寸:高27釐米,估價: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價: RMB 3,910,000
最後,收藏者們可以使用敲底的方法來辨別瓷器的真偽。“敲底”主要見於道光時的鈞紅,由於這類古瓷器的釉十分肥厚,導致釉流到了底足處,在經過瓷器的燒製之後便與所墊物粘連在了一起。古人們為了將其分開,只能夠人工敲開,也因此造成由人工敲開的底足就如同被狗咬一般。但即便如此,由於瓷器的距今時間較長,所敲之處的胎色變深,且手感相對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