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很多紀念幣,喜歡錢幣的人應該都很喜歡一些比較好的紀念幣,雖然有些是軍閥的頭像,但依然不會減輕人們對他的喜愛,有人認為是炒作,但畢竟這種紀念幣比較少。正真見過實物的藏友估計也是比較少,所以我個人的理解是炒不炒作沒關係,第一我連實物都遇不到,第二我也沒有那麼多錢去買。但是出於對古幣的喜愛我很喜歡瞭解它們的歷史和設計圖案,畢竟它們也是集合了人們智慧的產物。有喜歡的也可以一起探討。我們來看下民國時期的珍稀銅元。為何會有人去喜歡它們,它們有什麼魅力呢。
第一、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
民國“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民國“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辛亥革命後,雲南軍都督府將原造幣廠改歸地方. 為慶祝'重九'起義勝利,特新開模式鑄造一仙銅圓.正面中間為五色旗及陸軍軍旗交叉,上邊有'大中華民國'五字,下邊環繞'雲南銅圓'四字,背面有一個內圓圈中標明幣值面額'一仙'二字及及嘉禾.整個幣型殊屬威嚴,亦示推翻帝制,萬眾歡騰之意.因'一仙'銅幣'系試鑄幣,沒有公開發行,故傳世極少.中國銅幣十小珍。中華民國,廣東省造壹仙,有元年,三年,四年,五年,七年等紀年,具體看哪種版別,一般按等級5下(共5級)至4下。
第二、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銅幣,因其僅為試樣,故存世傳承量小為珍,得封中國銅幣十小珍之爵。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背面中英文,中間五文字樣下面是麥穗。資料顯示,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已知存世僅三枚。據嘉德介紹之拍品為“臺灣鄭仁杰銅元目錄封底原品”。
第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枚(山西)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山西)清末民初山西省一直沒有鑄造銅元,主要流通方孔銅錢。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天下大亂,各地形成了軍閥割據獨立自治的局面,他們大多各自為政,自行造幣。南方諸省首先發行銅元,獲利頗豐。山西軍政府也不甘寂寞,山西壹枚開國紀念幣,即為山西鑄幣之初(1918年)所造。
第四、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後,日軍繼而實施進佔華北的侵略步驟, 竭力策動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脫離南京中央政府的自治運動,組成傀儡政權,企圖把中國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1935年12月18日,在日軍脅迫下,南京中央政府經與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商議,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間,在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原天津造幣廠)中,設計鑄造了多種帶有“平、津”字樣的銅、鎳鑄幣。由於此類幣是宋哲元主政該地區時的產物,故錢幣收藏界將其概稱為“宋哲元銅元”和“宋哲元鎳幣此項鑄幣,無論是銅圓還是鎳幣,傳世均甚稀有。
第五、中華民國雙旗幣伍佰文河南
正面中央鈴兩面交叉的民國國旗,外環珠圈,上緣“中華民國”,下緣紀值:阿拉伯數字“500”和英文“CASH”,左右各列一花枝,外環齒邊和紋飾圖案。背面為面值“伍百文”,並配以稻穗組成的嘉禾圖,外環齒邊和紋飾圖。無紀局錢文。因面值過高,在流通中無法推行,旋鑄即停,當今存世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