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我們和老師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就是在我們校園的一角整理了一塊地,種上了水稻秧苗。十多天後,我和同學們來觀察,那天正好下了一場傾盆大雨,雨後的禾苗都爭先恐後地往上長。不出意外,今天我們能吃上自己種的稻米啦。
哈哈哈,真的嗎?紫仟?
我描述的事件中有一個成語叫爭先恐後。這個成語是指爭著向前,唯恐落後,說明禾苗長勢喜人。
“爭先恐後”是一個常用詞,我們會經常用到。出自《韓非子喻老》,這個典故原本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成語本身的含義,它的典故,給人的啟發更是深刻。故事來源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使用的車輛是牛車、馬車。非常嫻熟地駕好馬車,也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春秋時代,晉國有一個叫王子期的人,駕車技術非常高明。有一位卿大夫趙襄子就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沒過多久,趙襄子就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要與王子期來個PK。比賽中,他連續和王子期換了3次馬,最後都沒有取勝。他就開始責備王子期,說王子期沒有把駕車的真本領教給他,讓他不能取勝。
王子期便對趙襄子說:我的技術已經全部交給你了,但是,你運用得不當啊。在比賽中只要落後一點,就使勁用馬鞭抽打馬,想要超過我。但是你一旦領先我,又不斷地回頭來看我,恐怕我追上你。在比賽中,有時領先、有時落後都是正常的,不管領先還是落後,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我這裡,而不是放在駕車上,如何能協調好車和馬呢?這才是不能取勝的真正原因啊。
這個典故就是說:駕車比賽中,為取得領先,爭先恐後,但是又過分地注重結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是駕車分神,反而做不好了,不是全力以赴,如何能取勝呢?
從典故中可以看出,爭先恐後只是表面現象,它的本質和內涵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要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