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在南陽府有一戶姓白的老漢,名叫白明臺,老伴名叫梅若花,兩人雖然年輕時就已經成親,可直到四十多歲才生下一個兒子,兒子白構天資聰明,孝順懂事,深得二老的歡心。
不料在白構十八歲之時,竟患上了一場重病,郎中告訴二老白構所患乃是不治之症,命在旦夕,這猶如一場晴天霹靂降臨在二老的頭上,二老抱著白構失聲痛哭,白構一臉憔悴地看著爹孃哭道:“孩兒不孝,未得侍奉二老盡終,實乃餘生大憾吶!”白構告訴二老不要動他居室裡的擺設,等他來世投胎,還要憑著這些記憶來尋到。另請父母熬一碗黃連湯,臨死時讓自己喝下,說這樣能夠保留死前的記憶。
二老以為白構病重胡言亂語,念及兒子的請求,便應了下來。不日,白構命絕去世,二老悲痛萬分,跟兒子換了一身新衣,便將他葬在了自家的田裡。而白構屋中設施擺設,未動分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二老並不是想著照兒子說的那樣,來世憑著這些擺設找到家裡,而是想透過保留兒子的居室,長久地追念兒子。
白氏二老原本想著老來得子,想依靠這個兒子度過餘生,誰知兒子竟中途夭折,從此二老每日便以淚洗面,歲月的痕跡佈滿了他們滄桑的容顏。
在白構去世的那日,蘇州府李員外家添了一個兒子,取名李冠蜂,李冠蜂從小就與別的孩子不同,他為人懂事,體恤父母,深得李員外夫婦的滿意。待李冠蜂長到七八歲時,便開始做起奇怪的夢,他總是夢見兩個老夫婦和一個破舊的家,在夢裡,老夫婦喚自己為兒子,並對自己十分親切,這個夢一做就是十年,雖然之間李員外也多方求醫,但郎中都說不出什麼原因。
李冠蜂十八歲那年,他向李員外夫婦建議道:“孩兒時常夢見的老夫婦,恐是孩兒的前世父母,他們的孩子應該去世的早,留下遺言要在來世報恩,所以孩兒想去尋找他們,以報答他們前世的養育之恩。”
李員外夫婦相信因果輪迴,對兒子的建議深表贊同,便和兒子準備好行李銀兩,讓他去尋找了。
李冠蜂憑著夢中的記憶,來到了南陽府的一戶農家,當時,老夫婦正在忙碌,見有一個年輕人走了過來,便來詢問。李冠蜂把自己夢中的經歷以及此番前來的目的和夫婦二人訴說一番後,夫婦二人方才明白過來,他們不敢相信兒子的遺言竟然成真了。
李冠蜂來到白構的居室,見擺設和夢中一模一樣,不知不覺竟然流下了眼淚,他似乎想起了些什麼,忙跪下將二老認作父母。二老覺得是兒子再生,高興地流下了熱淚。李冠蜂在白家住了月餘,便回蘇州和生身父母告知詳情。李員外夫婦命兒子接二老來蘇州養老。從此,李冠蜂用心侍奉四位老人,讓他們都度過了一個幸福的晚年。
編者的話:在這則故事中,二老老來得子,又遭失子之痛,兒子告知來世前來報恩,來世少年夢中感應,根據夢境尋到前世家裡,透過一番確認,二老果真是自己前世的父母,便用心侍奉二老安度晚年。透過本則故事,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為人要體恤父母,孝敬父母,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我們長在新時代,生在新社會,生來就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平時應該體恤父母,瞭解父母的難處,為父母排憂解難,不讓父母為自己擔憂。
宣告:本故事為虛構民間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怪談、神話、故事、傳奇等,旨在傳承、拓展、發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切勿與封建迷信掛鉤!
撰稿人: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