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楊青江
這是北宋年間的故事。傳說徽宗趙佶是個風流皇帝,終日不理朝政、除了吹拉彈唱,吟詩作畫,就
是遊山逛水,尋求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哪兒道士多就往那兒跑。上行下效,舉國信仰道教成風,和尚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流落四方,乞討為生的很多很多。同時,道士欺負和尚的事兒也經常發生。
這天,一個和尚跑得又渴又餓,他啃了幾口冷饅頭,便到路邊一個小茶館裡討茶喝。此時天氣正熱,店裡茶客很多,只有靠近視窗的地方還有一個空位兒,但是不巧得很,偏偏那裡坐著一個道士。
這道士是個算卦的,旁邊靠著個“鐵嘴神卦”的布幌。他一邊喝茶,一邊還想兜點生意,撈些錢花花,一看突然來了個衣服襤褸的和尚,和他坐在一處,心裡就有幾分不高興,但也不好發作,眉頭一皺,歪點子來了。他“呼”地站起身來,指著窗外喊道:“都來看,都來看,那是誰的驢子,讓狗!把耳朵咬掉了。”
他的話頓時引起一陣鬨笑。和尚也聽出來,是在暗暗罵他“禿驢”,便冷笑一聲,說:“倒是(道士)那條狗該殺!”道士碰了個釘子,不由惱羞成怒,指著和尚的鼻子破口大罵。和尚當然忍不下這口氣,跳起身來,一把抓住道士的頭髮“噼哩叭啦”左右開弓,揍了他幾個大耳光。道士哪肯示弱,也來抓和尚的頭髮,和尚頭上可沒那玩意兒,他心裡一急,抱著和尚的脖子,“吭哧”一口把對方的鼻子給咬了下來。
掌櫃一看兩個人打出血來,連忙喊來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把他們推到門外。於是,兩個人便拉拉扯扯到縣衙告狀。
縣官是個草包,花錢買來的捐班出身。一聽有人擊鼓.連忙升堂,指著下邊喊道:“誰是原告?有何冤枉?”
和尚說:“老爺,我是原告。你瞧,他把我鼻子咬掉了!”縣官說:“道士,你怎麼把他鼻子咬了?”道士說:“老爺,那是他自己咬的。"
縣官又問:“和尚,你自己把鼻子咬了,怎麼誣賴道士呢?”
和尚說:“老爺,你想想,我自己怎麼能把自己的鼻子咬了?咬得到嗎?”道士說:“老爺,他站地上咬不到,搬個小凳子站上去,還能咬不到嗎?”縣官一聽,心想:是啊,鼻子嘴巴就離那麼二指遠,站地上咬不到,站凳子上還怕咬不到嗎?真相大白,這官司不用再問了。他拍拍驚堂木,喊道“大膽和尚,自己咬掉鼻子,還花言巧語欺騙本縣。來人,把他押進大牢。道士無罪。下堂去吧。”
案子就這樣結了。縣官搖頭晃腦地回到後堂,向太太說:“今天可斷了一樁清白官司。”太太問他是什麼官司,縣官便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太太一聽,點著他的額頭說:“傻傢伙,又錯了,誰能把自己的鼻子咬了?”
縣官說:“他站地上咬不到,站在凳子上還能咬不到嗎?”太太說:“你站桌子上試試。”
縣官也真聽話,跳上凳子上了桌子,扯著嘴巴拼命往上啃,累得滿頭大汗還是啃不住,這才知道上了道士的當。氣得吹鬍子瞪眼直嚷嚷:“衙役們,快把那道士給我追回來!”
縣官氣咻咻地從桌子上爬下來。太太看了看他那副可憐相,不由心疼地說:“這個道士真該打!”
縣官又樂了:“還說我是傻傢伙呢,這回咱倆可想到一塊了,我也說那道士該打。”
太太白了他一眼:“打他多少板兒?”
縣官拍拍腦門,說:“你怎麼盡給我出難題兒?我知道打他多少?要不,這個官司你斷吧。”說著,摘下烏紗帽就往太太頭上扣。
太太急忙攔住,嘆了口氣,說:“那怎麼行,咱們還用老辦法,你在前邊問,我在屏風後邊聽。我伸出一個巴掌,你就打他四十板兒。
縣官說:“記著了。你伸出一個巴掌,我就打他四十板兒。打完了呢?”
“我把巴掌翻過來,你再打他四十板兒。“記著了,翻過來,再打他四十板兒!”“去吧。可別忘了。”
這時,兩個衙役已把道士押了回來。縣官一見,火就不打一處來,站在大堂喊道:“道士,你可知罪?”
道士說:“老爺,不還是那件事嘛,他站在凳子上......”
縣官一拍桌子“胡說!老子站在桌子上都咬不住!給我狠狠地打!衙役們答應一聲,把道士按在地上,回頭問道:“老爺,打多少?”縣官轉身一看,屏風後面伸出一個巴掌,就說:“打他一巴掌。”衙役們不敢不聽,扒掉道士的褲子,狠狠打了一巴掌。
躲在屏風後面的太太知道縣官把暗號給忘了,氣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一巴掌就一巴掌吧,錯處就打錯處來,只要打得多,那道士也知道疼,我多翻幾下就是。所以,又把手掌翻過來,伸了出去。
縣官回頭看了看,向著堂下喝道:“太太說了,把道士翻過來!”
衙役們忍著沒敢笑出來,抓著道士的兩條腿,把他翻了個仰面朝天。
太太本來就有個肚疼根兒,一看堂上鬧得亂七八糟,免不了舊病復發。捂著肚子揉了起來。縣官往屏風後面一瞧,以為又是在暗示他,馬上回頭喊道:“太太說了,把道士的肚子揉揉!”
太太氣壞了,喊又不敢喊,指著自己的鼻子想說:“我是那個意思嗎?”縣官一看,眨眨眼睛又喊了起來:“太太說,把道士的鼻子也咬了!"
太太氣得跺跺腳罵了一聲,轉身跑進了後堂。縣官急了,一邊追一邊嚷道:大家千萬別動手,太太要自己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