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時,“癌症”二字是患者最害怕聽到的。在大部分人眼中,癌症意味著即將死亡,想要治癒很難,費用也是沉重的負擔。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胃癌逐漸成為一種高治癒率的癌症。原因為何?
一、胃癌在中國仍是“致命殺手”
WHO的最新資料顯示,癌症的發病率一年比一年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高達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而我國因為人口眾多等因素,不管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排在第一。其中,我國胃癌的資料也讓人堪憂,新發病例為48萬例,死亡病例37萬例,佔全球近一半,整體生存率約23%。
和中國一樣,幾十年前日本的胃癌發病形勢也不容樂觀,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約5萬,佔因癌死亡人數的1/4。但它卻透過自身的努力,使胃癌的預後變得很樂觀。近60年來,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死亡率都在持續降低,5年生存率更是達到80%以上,就連美國也“追”不上。
這讓其他國家不得不感嘆一句:牛!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今天小九就把其中的奧秘透露給你。
二、為何日本胃癌死亡率持續走低?
其實,日本對付胃癌的秘籍也不是多複雜,主要就是從這幾點下手。
1、飲食習慣的改變
胃癌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了更好地調查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日本厚生勞動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對4萬名年齡在40~59歲的男女的生活習慣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並根據鹽的攝入量將其分為五組,最終發現,鹽分攝入最多組得胃癌的機率是鹽分攝入最少組的2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鹽分攝取過多,可損壞胃黏膜屏障,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高發。
隨後,日本開始推行“減鹽運動”,從原先每天平均攝鹽量從17g以上降到了10g左右,雖然離控鹽標準6g還很遙遠,但已在逐漸靠近目標了。而中國人的吃飯口味重,至今日均鹽攝入量仍達12g左右,還很喜歡吃醃菜、臘肉、鹹魚等高鹽食物。
2、普及胃癌篩查
日本的胃癌治癒率遙遙領先,很大部分要歸功於他們對胃癌篩查的普及。據瞭解,日本每年完成1500萬例胃鏡檢查,約佔總人口的12.5%,相當於5年內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鏡。胃鏡對發現早期癌症意義重大,而胃癌如果能在早期得到診治,預後自然比較理想。
從1983年開始,日本就根據《老年人健康和醫療服務法》,將胃癌篩查納入了國家計劃。
而在我國,能定期進行胃癌篩查的人少之又少。胃癌早期多數沒有明顯症狀,這就導致許多人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大大降低了治癒率。
3、把Hp根除治療作為重要策略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感染後,胃粘膜會產生組織炎症,其中部分感染者會形成慢性胃炎,長期刺激胃粘膜,在細胞修復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腸化生、胃黏膜異型增生,最終形成胃癌。很早開始,日本便把Hp根除治療作為重要策略,納入醫保,希望能夠進一步減少胃癌及相關死亡率。
2013年,日本Hp感染率為22%,預計到2050年可降至5%。
而我國的HP感染率較高,再加上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較難展開大範圍Hp根除治療。雖然目前已經開始推行分餐制,但實施起來也有難度,希望大家可以行動起來。
面對這一差距,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陳衛昌教授認為,我國的胃癌防控策略仍需不斷最佳化,而日本等國家的防癌經驗是一個很有趣的、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的範例。
三、預防胃癌,遠離3種食物
胃癌的發生與飲食密不可分,尤其是一些不健康食物,如果長期攝入,可提升胃癌的發病率。
黴變食物
黴變食物中含有一種毒性強的致癌物質——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早已被世衛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長期攝入可提升肝癌、胃癌、腎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勤儉節約是個好習慣,但我們不能過度節約,食物發黴後要及時處理,不要切除黴變部分後繼續食用剩餘的部分。
高鹽食物
長期攝入高鹽食物,可使胃粘膜液長時間處於高滲透環境,抑制前列腺素E2的分泌,破壞黏膜保護屏障,引發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經過十幾年的演變,變成胃癌。
酒精
飲酒後,酒精(乙醇)會先進入口腔、胃,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產生乙醛。乙醛是一種明確的致癌物,可導致肝細胞生長速度異常,損害細胞DNA,發生基因突變,最終導致胃癌、口腔癌、肝癌等癌症的發生。尤其是東亞人,由於乙醛脫氫酶基因缺陷更普遍,因此飲酒更容易致癌。
人類有可能“消滅胃癌”嗎?
在今年的國際消化病學學術大會上,陳衛昌教授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但在目標實現前,我們還有許多事需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從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始,關注高危因素,儘可能離胃癌遠一點。
參考資料:
[1]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2]1類致癌物,就潛伏在你我身邊.大河健康網 .2020-06-29
[4]同是胃癌高發國,日本胃癌死亡人數明顯下降,該向他們學點啥?.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2021-01-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