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書記鄭強教授給3000名中學校長演講時曾問到過:有誰知道唯一獲得過新中國六項頂尖榮譽的科學家?當時沒人回答,答案是程開甲。
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八一勳章、改革先鋒稱號、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等六項榮譽,每一項對於一般人來說無疑都難以獲得,能集齊六項,我們已經無需質疑他的貢獻,那麼程開甲的人生到底有多牛?
程開甲將軍,1918年8月3日出生於江蘇吳江,1937年進入浙江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成為物理學大師波恩教授的學生,1950年8月回國。他101年生命中的經歷我們可以分為兩部分來敘述,科學貢獻和民族貢獻。
其實憑心而論,如果不是為了報效祖國,程開甲、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如果深耕理論研究的話,他們都是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生活水平和國際榮譽將更高。程開甲將軍在物理原子能理論方面的造詣極深,1948年以前他就在頂級Nature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
曾經他的老師李約瑟將程開甲的文章《弱相互作用需要205個質子質量的介子》轉交給狄拉克審閱。在這篇文章裡,程開甲認為基本粒子世界裡,應該還有一種基本粒子——介子。遺憾的是,狄拉克武斷地認為:“物理世界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介子。”結果程開甲的這篇文章沒有發表。而在20世紀70年代,他的這個成果被一個重要實驗所證實,並於1979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程開甲就這樣遺憾地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另外程開甲的科學生涯中建立了三大物理:內耗理論、雙帶理論和中國核爆炸理論。內耗理論幫助處理熱力學領域複雜的內耗過程,雙帶理論為材料效能研究和新材料設計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核爆炸理論更是知道了新中國核試驗。
對祖國而言,程開甲用一生踐行著科技興國的理想。作為我國核武器研究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和眾多高尚的人一起埋身戈壁,隱姓埋名卻做著驚天動地的事。
1960年,程開甲開始擔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一職,參與原子彈工作的研製,主要負責分管狀態方程理論和爆轟物理研究工作,從此程開甲轉戰羅布泊。1962年,程開甲調任國防科委,任核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進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驗研究工作。對於勸阻他前往實驗第一線的同事,他總是回應道:“只有到實地看了,心裡才踏實”,程老心中想的是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當時中國科學家們對於核爆炸後的實際情況還沒有完整的理論資料,對於原子彈爆炸後的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誰都不知道,但是程開甲依舊堅守實驗一線。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羅布泊上空升起了一朵蘑菇雲。程開甲是國內第一個計算出“零時”彈芯的溫度和壓力的人,在內爆機處理中,成功解決了起爆沖積聚焦的關鍵問題。
1978年,程開甲獲得全國科技大會重大貢獻先進工作者和國防科工委科技工作者標兵的榮譽稱號。隨後他還相繼參與了包括氫彈、兩彈結合的研究專案,參與了近30餘次的核試驗,程開甲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核司令”。20世紀90年代以來,程老在材料理論和高功率微波技術等方面繼續進行研究活動。
1999年,程老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在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7年7月28日,又被授予“八一勳章”。2018年3月27日,在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程老獲得終身成就獎。直到2018年11月17日上午,程老在北京病逝,程老心裡從未放下物理研究工作。
正是因為無數像程老這樣的科技工作者,在國防科技領域發奮圖強、自力更生,才使得我們在一窮二白之中昂首地站立了起來,程老的一生都在闡釋:有為的身軀作可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