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手機的普及,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無線電波。關於無線電波會不會影響動物的生理,過去一直有爭議。譬如,前些年有流言聲稱,手機的無線電波可能會致癌。但研究表明,無線電波的能量太弱了,不足以引起導致癌症那般程度的DNA損傷。儘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無線電波對動物還是有影響的,只是可能影響方式十分微妙而已。
最近一個發現似乎證明,無線電波確實能影響蟑螂的生物鐘。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意味著無線電波也會影響其他動物。
為了驗證無線電波對蟑螂活動是否有影響,一位捷克科學家將蟑螂放養在昏暗的紫外線下(便於用探測紫外線的儀器進行觀察蟑螂的活動情況),在遮蔽掉所有可見光之後,沒有任何線索讓它們知道是白天還是晚上。然後透過測量它們的活動來確定其生物鐘是否與外界同步。
他發現,將蟑螂暴露於靜態磁場或遠低於手機訊號頻率的無線電波中時,它們的活動週期延長了一到兩個小時。換句話說,蟑螂的生物鐘走慢了。
之前,另有一個實驗證明,低頻的無線電波會對小型候鳥的定向產生影響。
兩個實驗結果也許存在著關聯。
我們知道,鳥類是透過地磁場來定向的;而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在一個週期裡,有電場,有磁場。鳥類檢測磁場又是透過一種被稱為“隱花色素”的蛋白來實現的;而隱花色素恰恰在維持動物的晝夜節律(即生物鐘)方面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所以,誇大無線電波對動物的影響是不科學的,但完全否定影響,也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