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來臨,伴隨著夏季的餘熱高溫,天地間的燥氣也悄然而至。《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秋三月,此謂容平,使志安寧,以緩秋刑,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 意思主要是講秋天要注意保養肺氣,因為秋天肅殺之性,容易傷肺。所以,秋天常見的呼吸系統和面板問題,主要是咳嗽與面板乾燥。在這個季節,比較敏感的人身體漸漸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洗完澡,面板容易發乾、發癢,需要塗抹潤膚乳才覺得舒服。如果人們在夏季津液耗散過多,沒有得到及時的養護,再不小心受了秋天的肅燥之氣,就容易出現秋季最常見的咳嗽——燥咳。
這種咳嗽,不管是偏寒的還是偏熱的,都帶有共同的燥性,主要表現為:1.咽乾、咳嗽痰少或無痰;2.容易口渴,喝水不解渴;3.舌質比較乾燥,舌苔很少或者無苔;4.咳嗽時,氣逆比較明顯,會感覺有氣往上衝。秋季在五臟對應肺,如果本身津液不足,就容易和秋天的燥氣相合,使肺受邪,導致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有所失序,引起燥咳。根據咳嗽在人體的寒熱表現不同,主要分為兩種:涼燥和溫燥。
清代名醫俞根初說:“秋深初涼,西風肅殺,感之者多病風燥,此屬燥涼,較嚴冬風寒為輕;若久睛無雨,秋陽以曝,感之者多病溫燥,此屬燥熱,較暮春風溫為重。” 溫燥咳嗽多發生在中秋、國慶之前,是由於餘下的暑熱侵犯人體所致,而涼燥咳嗽多在中秋、國慶之後,是因為天氣寒涼加重、秋燥加重所致。另外,地域不同,燥氣型別不同,北方涼燥為主,南方溫燥為主。除了與地域、天氣有關之外,還和人群體質稟賦有關。若是平素陽虛怕冷,體質陰寒,感受燥邪後,多表現為涼燥;若是平素體質壯實、火氣較旺,感受燥邪後,多表現為溫燥。
溫燥咳嗽表現為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痰液粘稠,呈黃綠色,同時伴隨口乾口渴,咽乾鼻燥,小便顏色較深,大便乾燥,有時候甚至會便秘。治療溫燥咳嗽應以輕宣溫燥,涼潤肺經為主。比如家喻戶曉的川貝燉梨、枇杷膏等,或者選擇常用中藥方劑桑杏湯來治療。
涼燥咳嗽多發於秋末階段,乍寒還暖,涼燥犯肺,舌質不紅,還會出現怕冷、畏寒、怕風等感冒的症狀,咳嗽痰稀,咽乾鼻塞。治療涼燥咳嗽應以輕宣涼燥,理肺化痰為主,不能用滋潤的方法,而是要用溫熱的方法溫暖身體,把寒氣驅除出來,讓津液重新回到體表,這樣才能驅除涼燥。調理涼燥引起的咳嗽可以給服用蘇葉水或者選擇中藥方劑杏蘇散來緩解症狀。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對秋季咳嗽的治療,還應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適當進食一些潤肺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蓮子、銀耳等,還要多喝溫水。此外,吸菸、飲酒也是導致燥咳的重要因素,因此,少抽菸、少喝酒也是秋天養生的重要舉措。
(中醫科 杜霄壤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