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等待,四川首次迎來了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成功孵化的綠海龜寶寶。
9月10日下午,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生物保育部負責人劉輝像往常一樣挖開沙子,檢視綠海龜卵孵化的情況。劉輝早在2010年就和綠海龜一同來到公園。11年裡,他不知道翻了多少次沙灘,但每次都以回填沙坑,起身拍落身上的沙子結束。而這一次,劉輝眼前一亮,卵殼破了,小海龜孵化成功了!
綠海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本次綠海龜成功孵化,對綠海龜保護和繁衍工作有著重大意義。剛剛破殼而出的海龜寶寶需要獨自經歷“沙海”的考驗,才能見到生命中的第一束光。
近日,在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的海龜“育兒房”,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剛出生十天左右的綠海龜。黑色的背甲,白色的腹部,小綠海龜的前肢幾乎和背甲一樣長。有趣的是,小海龜龜殼和四肢的四周,有一圈白色,像山水畫中的留白。水池中的小海龜踩在同伴身上,正在試圖越過池壁。而萌龜館中的成年綠海龜大約一米長,背甲為黃色,腹部有的為褐色,有的呈暗綠色。
“海龜的長度一般是指背甲的長度,這批剛出生的都在5釐米左右,是很標準的長度。”劉輝表示,這次一共產了500餘枚卵,9月10日孵化的只是第一批,後續還將有更多小海龜陸續破殼而出。本批小海龜鑽出沙灘的時間在晚上12點到凌晨1點之間,與自然環境中繁殖的情況相似:小海龜為了躲避天敵,大多會在夜間破殼而出,然後奔向大海。
為了安全以及達到適宜的孵化條件,成年雌性綠海龜會挖出60釐米左右深度的沙坑,再將卵產在其中。“發育成熟後,陸續有小海龜鑽出沙灘,就像從地長出來的一樣。”劉輝表示,工作人員有時候會挖開沙子檢視卵的情況。很難想象只有5釐米長的小海龜,是如何穿越生命中的第一道阻礙。其實,很多海龜的生命都是從一場艱難的“沙海”之旅開始的。經過了這一關,它們才能享受大海的自由。
綠海龜長期以綠色海藻和海草為食,並帶有富集葉綠素的基因,故而脂肪內富集大量葉綠素,故被稱為“綠海龜”。而脂肪內的葉綠素讓綠海龜的肌肉呈綠色,就像“綠巨人”一樣。綠海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本次綠海龜成功孵化,對綠海龜保護和繁衍工作有著重大意義。“與烏龜相比,綠海龜的壽命相對短一些。”劉輝介紹說,綠海大約能活到100歲左右,20多歲性成熟,每年三四月份交配,七八月份產卵。卵孵化大約需要60天,而這段時間也是劉輝和同事最煎熬的一段時間。
從海邊到內陸,外部的變化太大了。就算在自然環境中,綠海龜在水溫達25℃時,才會上岸產卵。而這還只是前提條件之一。溫度、溼度等因素都會影響綠海龜的繁殖。為此,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為小海龜們運來了海邊的沙子,鋪了約1米厚的沙灘。此外,為滿足小海龜的孵化條件,場館內模擬了自然界中孵化環境,調整了溼度和溫度。
“可以說萌龜館就是一個巨大的育嬰場,從溫度、溼度、消殺細菌等各方面,都在為綠海龜繁衍做準備。”劉輝表示,他們透過恆溫加溼裝置,將沙灘的溫度和溼度都維持在適宜的範圍內,從生蛋到孵化,工作人員進行24小時輪班監控,確保小海龜們順利出生。目前,遊客們在公園內可以看到50多隻綠海龜,由於綠海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儘量減小人為干擾,確保小海龜健康生長,近期小海龜並不會對外與遊客見面。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