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月初以來,國際軍售市場就異常火爆。無論是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達成的關於扶持澳大利亞軍事力量建設的澳、美、英三方安全條約(AUKUS),還是傳出關於中國將購買俄羅斯製造的ka-52武裝直升機,都為遭受疫情以及全球經濟狀況下滑所帶來負面影響的國際軍售市場注入了強心劑。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家也開始基於自身的情況,將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列入了計劃,其中就包括越南。據本月15日,越南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畫面顯示,越南通訊社已經派出了記者遠赴俄羅斯,對卡莫夫局生產車間的ka-52武裝直升機進行了考察和報道。
在報道中,越南通訊社的記者參觀了ka-52武裝直升機的生產線,向越南民眾展示了ka-52武裝直升機的生產工藝。耐人尋味的是此前中國媒體考察ka-52武裝直升機,參觀的也是卡莫夫局生產車間。俄方的安排不可謂不巧妙,因為目前越南對於武裝直升機的需求極為迫切,自米-24A武裝直升機退役之後,越南長期缺乏武裝直升機,而武裝直升機已經在越南戰爭中完美地證明了自身價值。更何況有著中國為其驗貨,質量自然可靠。
越南摸著中國過河這一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特別是在高精尖裝備方面,越南幾乎是在中國購買之後立刻下單,唯恐落在中國後面。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開始向俄羅斯進口大量的現代化軍事裝備時,越南就開始跟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類似甚至是同型號的武器裝備。
首先是基洛級潛艇,自1994年開始,中國陸續向俄羅斯購買了12艘基洛級潛艇,取代了老舊的035型潛艇甚至是033型潛艇,構成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最初十年的中國水下艦隊的絕對主力。而越南則因為囊中羞澀,儘管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與俄羅斯的協商,但是直到2009年才確定購買6艘基洛級潛艇。憑藉號稱“大洋黑洞”的基洛級潛艇,越南一躍成為了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
其次是SU-30戰鬥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引進SU-27戰鬥機以來,中國對這一款來自俄羅斯的經典戰鬥機頗為滿意,並表示需要繼續購買一批,而這一批需要同時滿足對空壓制、對陸支援以及反艦作戰等多項需求。
最終從2000年起,中國陸續裝備了76架SU-30MKK戰鬥機和24架SU-30MKK2戰鬥機,這批SU-30戰鬥機主要裝備於海軍航空兵,在本世紀初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拳頭,承擔著領海防空以及反艦作戰的重任。
越南空軍裝備的SU-30MK2V戰鬥機與中國軍隊的SU-30MKK戰鬥機師出同源
眼看著中國在短期內實現了裝備的升級換代,特別是SU-30加入中國軍隊的作戰序列後,表現出了極強的作戰能力和戰備率,這對於越南極具吸引力。於是越南自2004年起,分三批引進了36架SU-30MK2V戰鬥機,組建了3個重型三代機團。但是頗為尷尬的是,儘管越南裝備的SU-30MK2V戰鬥機相對於中國的SU-30MKK/MKK2在機載裝置上並無太大差別,但是越南並未採購配套的R-77中距空空導彈,甚至直到2012年才配備了配套的KAB500KR電視制導炸彈,使其戰鬥能力大打折扣。
除了基洛級潛艇以及SU-30戰機,S-300防空導彈也同時裝備於中國軍隊和越南軍隊。但是和基洛級潛艇以及SU-30戰機的情況類似,受限於經濟狀況與軍事學說的差異,雙方在具體的裝備數量、型號選擇以及後續的使用方式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中國軍隊裝備的S-300系列防空導彈涵蓋了PMU/PUM1/PUM2等三個子型號,可以較好地適應中國對於陸基區域防空的需求,而越南則只裝備了PUM1,只能實現對核心區域實現較好的保護。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越南方面在進口俄製裝備的時候會對熱帶地區的使用環境進行綜合考慮,並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中國的使用經驗,但是眾多的俄製武器在越南的熱帶環境中,仍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水土不服的情況。據悉,2016年6月,越南空軍裝備的8585號SU-30MK2V發生機毀人亡的慘劇,其原因就是空氣溼度過大導致機體強度下降。
越南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宰的情況,並且考慮到越南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疲軟,這一行為便無可否非,相比於同為國際軍售市場大客戶的印度,越南的這一行為就顯得聰明多了。以SU-30戰機為例,長期執行擴張戰略的印度裝備了多達260架,其中210架以印度許可生產,印度裝備SU-30MKI戰鬥機在機載裝置上頗為亮眼,無論是AL-31FP發動機還是被動式相控陣雷達,乃至西方國家戰鬥機普遍裝備的全方面導航系統、戰術導航儀和全球定位系統,都是本世紀初最為先進的。
然而在長達十幾年的使用過程中,印度空軍的SU-30MKI並未表現出應有的效能優勢,反而因為子系統來源的複雜而互相干擾和制約,限制了效能的發揮,甚至包括AL-31FP發動機在內的眾多子系統在當時並未完成研製,存在著一定的技術缺陷,直至最近幾年才得到妥善的解決。與越南空軍和中國空軍師出同源的SU-30MK2V和SU-30MKK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軍事裝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中特殊的一類,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商品的敏感性方面都極為特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其價值是極為巨大的。越南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並以自身需求和關注點為核心,最終獲得並不完美但是適合自己的軍事裝備就是極佳的例子,在這一方面比印度這一軍售市場上的小白鼠要聰明很多。但是諸多的事實表明,長期的跟風註定無法形成體系,唯有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才能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