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事音樂創作可以有兩條路,一是越走越深,二是越走越寬。前者向著常人所不能企及之處,後者向著音樂所未到達之處。如今,古典、流行、爵士、搖滾、電子、新世紀……各種音樂型別之間的壁壘和界限正在被打破,音樂所能承載的意義遠比我們想象得要豐富:它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是包容的,而不是排他的;它是變化的,而不是程式化的。創作者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不同音樂和文化,在不斷創新中拓寬音樂的邊界、激發音樂的無限可能。
基於這樣的想法,多年前我從古典鋼琴演奏轉為新世紀風格創作,並遊走於多種風格之間。在很多次大膽涉足跨界後,我的藝術風格逐漸走向融合。
融合侗族大歌與現代音樂
在眾多融合音樂專輯中,2008年創作的《侗融》於我而言最具獨特意義。“侗融”,融的是侗族大歌和現代音樂,這樣的組合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作為一種多聲部合唱形式,侗族大歌沒有伴奏,沒有指揮,精準度卻不亞於西方嚴謹的和聲模式。也正是因為沒有樂器伴奏,它更加註重節奏的運用,用極其強烈、充滿力量的旋律呈現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大開大合的情感,讓人在高低起伏間聽到蟲鳴鳥叫、高山流水、人間喧鬧。
而我,恰好喜歡處理人聲,喜歡與旋律打交道。於是,我多次去貴州採風,在貴州侗寨一住就是一週,把當地藝術家表演的侗族大歌錄下來,再帶回工作室,用鋼琴、薩克斯、打擊樂等樂器為其“伴奏”。通常先形成旋律,然後嘗試加入不同的和絃、節奏等,看看哪種搭配最為協調。
比如歌曲《黎平》的創作靈感,就源自侗族歌曲《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驕傲》。原曲是無伴奏合唱:“說不唱歌,朋友說我心高氣傲,盡情歡歌,朋友說我心直率,喜歡我唱,我就唱開懷,一生一世能有多少載,高山再陡也有盤路繞山過……”旋律悠揚舒展,與歌詞傳達的樸素人生哲理和豁達生活智慧相契合。
如何讓民族風與國際範兒融為一體?我在人聲的基礎上加入和聲及和絃,以增添音樂的立體感、結構感;去除一些人聲,在和聲部分加入一些花式鋼琴演奏技法;在器樂伴奏方面,急促的鼓點、迷幻的電吉他、低沉的貝斯等不同樂器的進入要與人聲的高低、強弱、緩急相呼應。就像烹飪一樣,依次下入不同的食材和調料,但始終不能忘了主材是什麼。所以,不論如何“融”,我都要盡力尊重人聲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點現代或西方的口味,讓它更容易被其他文化群體理解和欣賞。
不同樂器的巧妙運用和搭配在融合音樂創作中至關重要。中西樂器音色不同,互為補充,只要編曲得當,合奏起來通常很和諧。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由此我走進了一個廣袤美麗的音樂國度,越往裡走,越是好奇,越是沉醉其中。此後,我用150多次旅行、3張專輯、40多首融合音樂作品和上百場演出,來致敬這個賦予我無窮靈感的國家。
對話中國民樂與音樂家
與中國民樂的親密接觸源於一場與崑曲藝術家跨界合作的音樂會,那是我第一次瞭解到絲竹管絃的魅力,驚訝於崑曲伴奏的樂器配置之齊全,更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音樂使用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樂器多是旋律性的單音,而鋼琴是立體的多聲樂器。因此,我在融合創作時會運用五聲音階,用古箏、竹笛、琵琶等中國樂器演奏旋律,鋼琴或其他西洋樂器演奏和聲。二胡是我最喜歡的中國樂器,放眼全世界形形色色的樂器,二胡獨樹一幟。它的音色像人聲在訴說,欲斷又連似欲言又止,絃音急轉似話鋒突變,絲縷平緩似心緒平復,這與爵士鋼琴撩撥情緒的特質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兩者結合可以讓樂曲的故事性和表演張力倍增。
2021年,我為推介三星堆文化創作了歌曲《奇遇三星堆》,很多朋友說這首歌聽起來很魔幻,我覺得這個評價很精準,因為我正是想透過略帶怪誕的旋律來體現三星堆的神秘感:主歌是雷鬼曲風,副歌旋律取材於侗族民歌;英文說唱與侗族大歌的原生態唱腔此起彼伏;鍵盤、吉他、貝斯與侗笛、古箏、二胡伴奏相映成趣……我想用我的音樂告訴大家,門類、曲風、樂器、唱法、語言都能夠實現融合,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可以產生獨特魅力。
回顧這些年的創作經歷,我一直同很多優秀的中國音樂家保持交流、對話與合作。在演奏、作曲、編曲、戲曲表演等方面,中國音樂家都形成了獨有的風格。還記得多年前在青海採風,所到之處人們都跟我驕傲地介紹作曲家王洛賓,熱情談起他在那裡寫下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我想,能被當地人如此認可,說明他的作品真正體現了地地道道的民族風味,於是開始深入瞭解他的經歷。王洛賓一生致力於創作改編民族音樂,在現代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間架起一座橋,這樣的追求令我欽佩。於是,我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編他的作品,繼續他的融合之路,講述我所遇見的中國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兩年多來,面對面的文化交流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我也只能在歐洲的個人工作室裡不斷創作。從疫情初期創作歌曲《黎明的編鐘聲》為中國加油、發行新專輯《楚》致敬英雄之城武漢,到為2021年聯合國中文日創作主題曲《春頌》、為西安抗疫創作公益歌曲《長安常安》……越是艱難時刻,越需要音樂凝聚力量;越是身隔萬里,越需要音樂拉近彼此心靈。此時,音樂家不能缺席,我不能缺席。
不久前,我專門創作並錄製樂曲《致北京奧林匹克》,表達我對北京冬奧會的真誠祝福。滑雪、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冰雪運動讓人體會到速度與激情,為了與冬奧主題、奧林匹克格言以及音樂影片畫面相契合,我決定在創作中突出“快”這個特點,用快節奏的鋼琴獨奏曲來表現動感十足的冰雪運動、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正如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所倡導的,北京冬奧會展現了人類的團結和友誼。音樂與體育都是民心相通的紐帶,共同詮釋“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期許。
(作者為比利時鋼琴家,代表作有專輯《夢與幻之間》、上海世博會比利時館主題歌《我們的歌》等。方瑩馨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