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北平,是國民黨統治華北的軍事政治中心,也是國民黨特務活動中心。當時,這裡麇集著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國防部二廳、黨通局、傅作義華北“剿總”二處、閻錫山特務系統和美英國際間課等8大特務系統,110多個單位,特務近萬人。還有國民黨、青年黨等反動黨團骨幹分子600人。
隨著三大戰役的迅猛展開,北平解放前夕,又有一批國民黨特務骨幹分別從華北、西北、東北地區逃亡到這裡,北平的國民黨骨幹和特務分子總數幾乎達到2萬人。大批國民黨特務採取“整退零進”“多層次多戰線潛伏網”等策略潛伏下來,伺機從事破壞和暗殺活動。另外,國民黨從臺灣直接派遣了一批以刺殺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高階幹部為主要目標的行動小組,如北平和平解放初期3次潛入北平的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華北特派員”段雲鵬組成的“華北行動組”等,他們的暗殺名單中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以及李濟深等20餘人。
針對上述情況,北平市委一進城就發出“安定社會秩序,消滅混亂現象”的指示。在中共北平市委和市軍管會領導下,北平市公安局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肅清反革命特務工作,執行黨對敵特分子的政策以及寬大和鎮壓相結合的方針,肅特工作收到顯著效果。1949年2月至9月,共偵破重大特務案件156起,逮捕首要特務600餘名。3月至6月,共登記特務人員3533名。北平國民黨特務核心——國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長徐宗堯的秘密自首,帶動了一大批特務秘密自首登記,動搖了他們的“應變潛伏”破壞計劃,並迅速使之走向失敗。同時,繳獲敵特電臺407部,槍1590支,炸藥2.5噸,證件1.5萬餘件。
“張蔭梧案件”,是公安機關入城後偵破的第一宗重大案件。
張蔭梧(1891-1949),字桐軒,河北博野人,國民黨陸軍上將。曾任晉軍師長、軍長、北平警備司令、北平市長等職。抗戰初期,任河北民軍總指揮,曾多次與八路軍發生摩擦,被毛澤東稱為“磨擦專家”。抗戰後期,任冀察戰區總參議兼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國共內戰期間,任京漢路北段護路司令、華北剿總上將參議。
1948年底,張蔭梧在北平和平解放前組織“華北民眾自救會”,下設若干組織,張蔭梧自任“華北敵後遊擊策動委員會”主任。他聯絡各地國民黨地方團隊號稱9萬人,企圖取代傅作義在北平及華北的地位,密謀拉隊伍上山打游擊,與共產黨、解放軍頑抗到底。北平解放後,張蔭梧雖然公開宣告解散“民眾自救會”,實際上卻轉入地下活動。市公安局透過內線敦促他交出全部武器,放棄與人民為敵的立場,但他置若罔聞。這種情況下,北平市軍管會命令市公安二處“應立即逮捕張蔭梧”。2月15日,執行科科長常真以葉劍英主任的“代表”身份,把張蔭梧從府右街四存中學“邀請”出來,用汽車送到二處。審訊時,張蔭梧很快便招認。根據張的招供,二處連夜全線出擊,將該集團主犯佟壽山、張建侯、李國昌、金明甫、馬希援、趙連慶等9人逮捕歸案,同時繳獲輕機槍3挺,卡賓槍2支、長槍229支、擲彈筒1個、手榴彈2箱、電臺1部等。全部行動沒費一槍一彈,便粉碎了張蔭梧陰謀暴動集團。
從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到10月1日開國大典期間的警衛任務,由中央公安縱隊和北平市公安局共同負責。為確保會議和大典期間的絕對安全,警衛部門處於戰時狀態,對大會的會場四周以及北平市內、郊區有計劃地進行嚴密監控。許多警衛戰士幾天幾夜沒有休息,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連續執勤十幾個小時是常事,卻沒有一個人抱怨。各級幹部更忙,值班、查勤,有時候還親自站崗,始終保持著高昂計程車氣和飽滿的工作熱情。
中央公安縱隊第1師、第2師共七八千人,在司令員兼第1師師長吳烈、政委鄒衍指揮下,在北平市內和郊區廣泛設崗,組成巡邏組,牢牢控制市內各制高點(當時各城門樓、六國飯店、北京飯店是市內較高建築)和重點區域。駐中南海的兩個警衛營,在大會警衛處直接領導下擔負會場周圍的保衛和整個中南海內部的警戒。在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期間,兩個警衛營除按原有計劃警戒外,在重要的和複雜的地方增設33個固定哨和3個遊動哨。
中央公安縱隊開展普遍巡邏,每個戰士下崗後都自動在防區內巡邏、搜尋,以防任何細小的意外發生。工兵班每天進行會場內外的安全檢查,以防敵人埋設爆炸物;派出一個排在防空區域內外進行安全檢查,嚴防敵人埋設爆炸物;派出一個排在防空地區挖掘200餘米的防空壕。第1師負責復興門西側、安定門右側、宣武門右側3個防空區域的警戒和防空工事的看守任務。第2師派出了43名幹部、戰士參加政協大會警務處工作,擔負大會會場內部和代表的隨身警衛。10月1日開國大典時,第1師、第2師又擔負了天安門前周圍13個制高點的控制任務。兩個警衛營擔負了天安門上下的警衛任務。
北平市公安局根據中共中央和軍委公安部指示,採取公開與秘密相結合的方針全力擔負起警衛任務。7月18日,市公安局成立“臨時保衛大隊”,簡稱“便衣警衛隊”。便衣警衛隊隊部設在北長街一處沒收的國民黨官員舊宅裡,成員有的來自華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幹部訓練班,有的來自華北軍區司令部二處便衣隊,還有的來自平津糾察總隊便衣隊和市公安局二處偵查科機動隊,共計270餘人。9月1日,以便衣警衛隊為基礎,成立警衛科,慕丰韻任科長,李寧任副科長,隸屬於中南海保衛處。遵照軍委公安部指示,便衣警衛隊承擔保衛新政協和開國大典的任務。根據保衛工作需要,共設立16處據點,派出便衣警衛人員29名,他們化裝成三輪車伕、修鞋匠、水果攤販、賣小吃的、賣煙的、修腳踏車的,並在各據點設遊動便衣勤務,擔任各據點之間的聯絡工作與沿途警衛任務。在中山公園內設定一個秘密情報站,專門負責收集警衛情報,及時與中南海警衛處聯絡。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期間,暗藏的特務蠢蠢欲動,會場內外的保衛工作異常緊張。保衛部門積極偵查搜捕暗藏的特務分子,在十幾天的工作中,僅在西郊即查獲逮捕反革命分子7名,發現嫌疑分子36名,搜繳隱匿槍支23支、手榴彈10枚。特別是對中央領導人經常經過的馬路,防範更加嚴密。所有駐城內、城外的部隊都加強戒備,防止暗藏的敵人乘機破壞。這期間雙方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1949年9月24日,天剛矇矇亮,秋日的北平街道上人不是很多。前門大街上,一個農民模樣的人,挑著一對沉甸甸的荊條籮筐,朝著亞洲飯店(後改名前門飯店)走來。
“你是幹什麼的?”飯店門口執勤的解放軍戰士攔住這位“農民”。
“同志,你好!俺叫吳瑞金,給飯店送菜的、送菜的。”吳瑞金邊點頭邊回答。
菜是真新鮮真水靈,葉子上還掛著水珠,看得出來,是剛從地裡摘下來的。執勤戰士邊檢查邊繼續盤問:“菜挺鮮呀!誰叫你送的?”
“喔,是王強,王強叫我送的。”吳瑞金不慌不忙地說。
原來,來北平參加新政協會議、準備出席開國大典的一些代表住在亞洲飯店。由於飯店每天需要大量新鮮蔬菜,採購員為了方便,經常預約郊區的一些菜農來送菜,經過安全檢查後,執勤戰士都會讓他們進去。
亞洲飯店確實有個採購員叫王強。菜沒問題,人也對上了,執勤戰士揮手示意吳瑞金進去。吳瑞金邊點頭感謝,邊揚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一切顯得那麼平常、自然。就在這一剎那,執勤戰士發現了破綻:不對呀,這人胳膊怎麼又白又胖?農民天天在地裡幹活,風吹日曬的,不會這樣白呀。想到這些,執勤戰士心裡一緊,趕忙叫住了吳瑞金:“站住!先別進去!跟我來一趟。”
吳瑞金被帶進值班室進行審訊。剛開始,人名、地名、菜名,吳瑞金答得都對。隨著審訊的深入,破綻越來越多:菜怎麼種?村裡情況怎樣?都有啥人?吳瑞金開始吞吞吐吐,透著一股子緊張。突然,他說了聲“我渴了”,掏出水壺,抬手送到嘴邊。說時遲那時快,一名戰士迅速衝過去,一把奪下水壺。原來這傢伙企圖服毒自殺。再一搜身,從他身上搜出了定時炸彈。
原來,敗逃到臺灣的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為了破壞新政協會議和即將舉行的開國大典,密令北平潛伏特務吳瑞金以送菜為名,潛入亞洲飯店,進行暗殺破壞。這個計劃可謂周密,但還是被火眼金睛的執勤戰士識破了。毛人鳳心有不甘,又密令特務“四處開花”搞暗殺,妄圖破壞開國大典。
還有一次,公安中央縱隊1師2團排長劉拴虎,一身普通市民的打扮,在天安門廣場附近巡邏。夜幕降臨,地上的一個菸頭引起他的注意。撿起來一看,是“飛馬”牌香菸。“飛馬”牌香菸是新四軍4師供給部“新群菸草公司”1943年開始生產的,淪陷區的老百姓管它叫“四爺的煙”,當時遠在延安的毛澤東也抽過。劉拴虎仔細觀察了留在地上的皮鞋印,又從扔菸頭的地方四望,心裡不免產生了疑問:北平老百姓很少抽這牌子的煙呀。那麼,這是誰扔的菸頭?他到這裡來幹什麼?
此後,劉拴虎每天都到這裡來轉轉。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五天,一個頭戴禮帽的人出現在他的視野內。遠遠望去,這人低頭在畫著什麼。走近一看,原來畫的是路線圖。於是,劉拴虎上前查問:“你是幹啥的?畫的是啥圖呀?”沒承想此人抬頭瞧了一眼劉拴虎,二話不說,掏出匕首就刺。
劉拴虎在延安時就是中央警衛團戰士,擒拿格鬥技藝高超。只見他閃身,躲開刺來的匕首,右手抓住這人的胳膊,就勢一扭,腳下一個絆子,左手一推,匕首“噹啷”掉地的同時,這個人也一個嘴啃泥,摔在地上,束手就擒。
經過突擊審訊,這人叫王以才,是國民黨國防部二廳華北督察二組北平情報組的特務,他的任務就是繪製路線圖,準備開國大典時,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車隊實施爆炸。
隨後,公安中央縱隊、北平糾察總隊、北平市公安局,對北平城裡每一條街道、每一條衚衕進行拉網式排查,又先後逮捕了國民黨黨通局北平區第二分局行動組楊金富等14名案犯,捕獲慣匪、惡霸3000餘名,繳獲大批槍支彈藥。
開國大典當天,公開的警衛工作由公安總隊擔任;便衣警衛隊一部分分散到遊行隊伍中,進行隨機控制,以防出現意外險情,另一部分與有關派出所共同負責會場周圍制高點的控制。北平市公安局局長譚政文在局裡專門開了兩天會,研究佈置大會內外的各項安全保衛工作,僅觀禮臺周圍,就從公安部隊調派了1000多名便衣警衛。華北局保衛處還以開國大典籌備會保衛處的名義,成立學生糾察隊,將繡著黃色大字“糾察隊第一大隊”的紅旗授給華北大學,為每個學生糾察隊員戴上糾察隊的胸章。
為便於組織指揮,軍委公安部、市公安局在天安門西觀禮臺下設立大會臨時指揮部,軍委公安部部長羅瑞卿任總指揮,市公安局三處副處長武創辰等任副總指揮。他們有明確的任務分工:天安門城樓上和天安門往東至東單,南至崇文門、前門由軍委公安部負責;天安門以北至景山、西到長安街,東至南、北河沿由北平市公安局二處負責;故宮內由市公安局消防大隊負責;公安總隊派兩個連負責控制路口,中心會場外圍,由各分局、派出所組織民警和群眾治安積極分子分段巡邏,晝夜不停。各單位於9月30日做了一次全面檢查和演練,從天安門城樓到新搭起來的觀禮臺都用掃雷器搜尋了一遍,排除危險後,晚12點左右開始對所有典禮場所進行清場、戒嚴。
群眾遊行隊伍人數眾多,確保遊行隊伍安全有序透過很重要。大典當天,北平市委組織部部長劉仁始終站在東三座門那裡負責指揮。為避免群眾過於興奮發生擁擠,他特意關照,踩掉鞋子也不要彎腰去撿以免發生混亂。但這種擁擠造成混亂的現象,後來還是發生了。10月1日下午,當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時,金水橋以南的許多群眾為了看清領袖,一下子湧向了天安門。雖然金水橋以南事先設有標兵線,但無法擋住潮水般湧來的群眾,一時秩序大亂,橋欄杆被擠得直搖晃,如果欄杆被擠斷,許多群眾就要掉進金水河裡,情況非常危急……軍委公安部部長羅瑞卿當機立斷,迅速調來兩個連的兵力,將擁擠的群眾堵住、疏散,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的發生。
開國大典的安全保衛工作中,防空相當重要。8月15日,軍委航空局在北平南苑機場成立解放軍歷史上第一個能擔負作戰任務的戰鬥機飛行中隊。同時,中央軍委組建起全國範圍的無線電防空站網路,負責監視敵機和傳遞情報。這些“千里眼”“順風耳”從南到北,全神貫注地監視著祖國東南方向的萬里長空……
為保證大典當日天安門地區空域絕對安全,聶榮臻下令,將能調集的高炮部隊都調集到北平周圍,選擇制高點,對空火力網嚴陣以待。朱德、聶榮臻還決定,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的飛機,有4架飛機帶彈接受檢閱,一旦敵機來襲就立即攔擊。
另外,還有一個絕密行動之殺手鐧方案。閱兵副總指揮楊成武召集華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三科科長張鼎中及防空部隊負責城區和檢閱防空的副團長於凱,在天安門城樓上開了一個小型秘密會議。楊成武佈置在天安門城樓下的後方空地,即端門前西側廣場設一射擊點,用汽車和木板圍起來做偽裝,放置4門高射炮,以防萬一。楊成武稱之為“開國大典對空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
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曾經為此召開軍事會議,其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提出以120架飛機編隊空襲北平破壞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計劃。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周密部署,國民黨的飛機既要冒著透過大陸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打擊的風險,又要冒著能否夜航返回的危險。最後,蔣介石不得不下令取消計劃。
事實證明,大典保衛工作圓滿成功,從白天的大典,到晚上的聯歡,都沒有發生大事故,得到中央領導人的高度肯定。朱德稱讚“警衛戰士忠誠可靠”,周恩來讚譽他們是“埋頭英雄”。
本文據《開國大典》(胡佔君等 著)一書中的內容編輯整理,原文有刪減。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