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一眾房地產企業暴雷、陷危機的聲音中,去年就已經陷入巨大困境的綠地控股自然無法倖免。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近期有傳言綠地控股正在進行組織機構調整,裁員比例或高達四成,這讓本就揹著高達萬億負債的它再一次陷入了輿論的口誅筆伐。
圍繞在綠地控股周圍的負面新聞已經不能再多了,從“三道紅線”腳踩兩條到旗下多個專案被媒體曝出停工和業主維權事件,再到外部催債、內部裁員甩賣、債券和股價雙雙大跌...市場對於公司的信任度已經降至冰點。
據悉,目前綠地控股正在積極推動其兩百多億的商辦資產進行出售,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公司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它必須要通過出售資產來進行自我拯救了。
財務壓力巨大,混改推進滯後
種種難題指向的都是綠地控股目前所面臨的財務困局。
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財報資料顯示,綠地集團在今年上半年交出的財報成績並不能讓人滿意。
今年上半年,綠地集團實現的總營收超過2826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超過34%;但在利潤表現上,公司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33億元人民幣,同比只有2.67%的增幅;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更是出現了同比減少的情況,為78.87億元人民幣。
在債務表現上,截至今年年中,綠地控股的總資產為1.4萬億元人民幣,但總負債高達1.23萬億元人民幣。在“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上,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2.8%,淨負債率為120%,現金短債比為1.34,目前仍然有兩道紅線踩線,歸屬於“橙色檔”房企。
可以看出,綠地控股正在全面推動公司降槓桿、降負債,從去年“紅色檔”,到今年年中“橙色檔”,公司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的。截至今年六月底,綠地控股有息負債相比於今年年初下降了三百多億元人民幣,淨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可惜的是,綠地集團的規模體量太大了,它還需要有更大的舉措來緩解自身所面臨的債務難題才行,於是“混改”工作再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六年前,綠地控股透過圓滿完成首次“混改”而實現了公司整體上市,這讓其混改工作一直被視為成功典型。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愈發複雜,被寄予厚望的綠地控股“二次混改”工作卻一直沒有下文,雖說公司方面一直都表示二次混改工作正在積極的推進當中,但一天沒有進展的話,綠地控股目前的困境可能就一天無法得到有效緩解。
利潤表現堪憂,未來如何破局?
從最新的2021年年中財報可以看出,目前綠地控股正在遭遇房地產行業中普遍的“增收不增利”困局,這讓公司盈利表現面臨著巨大質疑,也讓人更加擔心這會不會進一步加劇公司的償債壓力。
營收增幅看起來還不錯,但淨利潤卻出現下滑情況,這預示著公司未來想要透過主營業務賺錢將會變得越來越難。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種營收、利潤表現還是在公司“狠抓”銷售去化、現金回籠、交付供應的基礎上所實現的。而針對“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公司也不可避免地被質疑存在“明股實債”情況,很多人懷疑綠地控股可能是由於實際上的負債要比財務報告所表現的多得多,最終才會呈現出營收和淨利增長如此不對等的情況。
另外,公司利潤表現堪憂與其自身的商業模式“缺陷”也關係很大。
作為一家以房地產、基建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自身的業務結構本就決定了它的利潤空間不會太大。
房地產行業就不用說了,近年來持續降溫的樓市肯定會導致相關業務的利潤表現出現下滑。而對於基建業務這另一大主營業務來說,這項業務更是進一步拉低了綠地控股的整體利潤表現。
在今年上半年,綠地控股在房地產業務上的毛利率為23.2%,同比出現了略微下滑的趨勢;同時因為公司基建業務的利潤率非常低,且該項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超過一半,所以公司的整體淨利潤率被拉的非常低,只有3.9%,這個數字相比於行業平均水平要低不少。
2021年上半年,綠地控股基建業務新籤合同金額達到3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了44%,基建業務營收達到1574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增長了74%,這一業務領域雖然增幅“喜人”,卻沒有辦法對公司的利潤表現做出大的整體貢獻,據統計在今年上半年,綠地控股旗下大部分業務毛利率都出現了同比下滑的情況。
而在公司毛利率比較高的業務條線上,公司現在毛利率最高的就是房地產業務,但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公司房地產業務在樓市收緊的大環境下並沒有辦法幫助公司提振多少利潤表現,考慮到該項業務在未來還將面臨營收增長層面的壓力,綠地控股未來的長期利潤表現不容樂觀。
為了最大限度降負債,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像很多其它地產公司那樣都推行了收縮拿地的策略,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緩解公司債務壓力,但長期來看又會給公司地產業務營收增長埋下隱患,而需要指出的是,營收增長已經是目前綠地集團為數不多可以拿出來“秀”的好成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