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許玉成義無反顧地咬破自己的手指頭,用鮮血寫下一封請戰書。
次年3月,他如願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
同年7月,遠在朝鮮、朝不保夕的許玉成給自己的二姐寫了一封訴說思念的信件,他問家人的身體可好,工作是否忙碌?又說自己參加了革命,在部隊一切安好。
並告訴姐姐,他在51年到朝鮮後,才發覺美帝國的真面目,哪怕美國人手段殘忍,也不會打垮他的鬥志和意志。
他希望姐姐轉告母親,別再一直牽掛他了。
於許玉成而言,他當前最大的遺憾或許就是和大禹一樣,從40年代末離開家門後,沒能再與親人見上一面。
即便期間他曾路經故土,亦因行程倉促而未能一了心願。他向家人講述聖賢“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藉此安慰家人,鼓勵自己。
他沒有在信件中講述參戰經歷,生怕家人擔心他。可他對家人的牽掛,卻從一封封寄回家的信件中顯露出來。他想平安走下戰場,想回家和親人團聚。但他卻沒能等到這個機會。
1952年10月,許玉成隨軍到魚隱山陣地同美軍直面對峙,每天冒著敵軍炮火,幫戰友運輸器材,往返四十餘公里路程,十分艱辛。
1953年3月,正在敵人封鎖線下搶救傷員的他,意外被一顆冷炮擊中,永遠閉上了雙眼。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像是許玉成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都是值得中國人敬佩和懷念的最可愛的人們!
01,他叫羅西成:70年前上甘嶺,他與黃繼光是戰友
他叫羅西成,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自小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父母在他18歲前相繼去世,成為孤兒的他則被國民黨抓走,送到江安巷子住了一晚,又在次日上了北門的小船,到瀘州打米廠當了一段時間壯丁。
後輾轉到成都,繼續經廣元、寶雞等地北上陝西,加入胡宗南的部隊,成為負責運輸炮彈計程車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羅西成隨軍撤到重慶,同解放軍迎面相遇,沒打一仗,便投了降。
解放軍的領導聽說羅西成曾在部隊待了五六年,故推薦他參加集中訓練營,學習20來天后,又變成由劉伯承領導的12軍衛生大隊擔架連一員。
1950年秋,羅西成再度隨軍走向朝鮮戰場。期間,他們在石家莊火車站的門口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農曆新年。不只學習蘇聯舞蹈,而且參加特殊軍事訓練,加強了信心和能力。
次年,羅西成所在部隊從瀋陽出發,正式步入朝鮮。他說:“我清楚記得,我們是在農曆2月到鴨綠江畔的,江面上有很多木船,我們在晚上過了河,天亮後進到朝鮮境內。”
初入朝鮮,羅西成和他的戰友們一邊學習朝鮮語言,一邊逐步投入戰鬥。羅西成依舊待在擔架連,不只負責運送傷員,而且要把犧牲戰士的遺體搬回來。
他和黃繼光是團友,在羅西成的記憶中,黃繼光乃營長通訊員,個頭不高,身材很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戰士。
某一次,恰逢一場戰鬥,正在用望遠鏡觀察的黃繼光忽然發現敵人炮火擊向營長,立馬縱身撲向營長,以身掩護營長。事後黃繼光對營長認真說道:“您是營級幹部,毛主席培養你們不容易,你還要帶千人隊伍。”
上甘嶺戰役裡,黃繼光加入攻堅小組,負責頂著敵人的子彈衝上陣地進行爆破。
但在黃繼光前面的三組爆破組全部失敗,眼看我方形勢不妙之際,黃繼光主動寫了一封決心書遞交營長,營長批准他的請求,准許黃繼光帶著兩名戰士前去執行爆破任務。
黃繼光毫不畏懼衝上前,連續摧毀多個敵軍火力點,身受重傷。可他依然沒有停止,冒著生命危險和敵人炮火,繼續向前匍匐前進,直至拋掉最後一枚手雷。
當部隊再次受敵人阻礙時,從昏迷中清醒的黃繼光緊要牙關,強忍劇痛一躍而起,張開雙臂用身體堵住正在瘋狂掃射的敵軍槍口,以自己的生命為戰友爭取進攻時機。
他的壯舉,感動了所有戰士,正在指揮戰鬥的營長眼含熱淚叫來羅西成,對他說:“羅西成,我鄭重地命令你,去把黃繼光背下來,我知道你有這個經驗!”
羅西成所在擔架小組共4個人,他擔心4人一起上,萬一全部犧牲了怎麼辦?所以他決定自己一個人前去執行此特殊任務。
羅西成奮力跑到黃繼光身邊,見他全身都是泥巴,便用機槍將泥巴扒開,雙手抱住黃繼光拖到自己的後背,再用繩子固定好,揹著黃繼光就往陣地跑。
後來的羅西成回憶當時,說:“黃繼光真的犧牲得很慘,他的胸部、肚皮和腸子基本都被炸沒了,只有兩側還有一點點皮相連。我把他背到後勤部,吳團長在他的遺體上標註了記號。”
下了戰場,羅西成請女衛生員幫他清洗後背,女衛生員好奇問他:“你後背怎麼這麼多血,怎麼洗都洗不乾淨?”
羅西成沉默以對,沒告訴女衛生員那都是黃繼光的鮮血。
戰後慶功大會上,領導號召戰士們向黃繼光學習,羅西成因背了黃繼光,得到一朵大紅花和一枚“三等功”獎章。
1954年,羅西成平安迴歸祖國,回到村裡。那個時候的他,身體依舊很棒,是全村跑得最快的一位。
5年後,羅西成與同鄉一位女子結婚,生了一兒一女。日子在戰爭結束後,漸漸歸於平靜,好像那些戰火紛飛的經歷,僅僅是羅西成的一場夢境。
唯有一枚又一枚獎章,足以證明羅西成昔年驚心動魄的一切。
年老的羅西成對來訪者說:“我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再回上甘嶺看看,可惜我現在的經濟條件不允許。”
02,他叫彭桂:70年前風華茂,他是班裡唯一走下戰場的新兵
他叫彭桂,出生於1933年,在安徽山區當了大半輩子的普通農民。鮮少有人知道,他也曾是一名征戰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
彭桂自己回憶,他是在1952年踏入朝鮮戰場的。那一年,家境清貧、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他架不住領導的遊說,同意應徵參軍。
彭桂說:“當我成功入伍,戴上大紅花時,我的父母哭得非常傷心。”
離開故土那天,區裡特地組織了一支鑼鼓隊,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放鞭炮。
彭桂與同伴登上汽車,換上軍裝,經幾天幾夜的水陸行程,抵達位於遼寧本溪的軍部,開始一段緊張的軍事訓練。
1953年5月初,年剛20歲的彭桂再次坐上草綠色的軍卡車,踏著月色,和戰友們一塊行過中朝邊境,向著平壤前進。
他在出發前,寫了遺書上交組織,又把名字和番號寫在紙條上,縫入內衣夾層。他笑著表示:“那時候做完這些,只覺心無牽掛,無比興奮。”
平壤的情況比想象裡更加嚴重,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空氣裡飄著一股濃重的硝煙味道,再加上遠處常常傳來的炮聲,確實宛如一片廢墟。
但就是在這樣的“廢墟”上,中國志願軍安靜接受檢閱,同朝鮮人民軍站在一起,誓死保護自己的國度與人民。
彭桂說:“我生平第一次上陣地,就在途中遇到一股被打散的敵軍,我躲在坑道中,看到高鼻子藍眼睛的美國人,距離我非常近,子彈在我頭頂呼嘯,班長一下子按倒我,一排子彈擦著我的鋼盔而過,我驚呼好險,差點兒就把命丟了。事後我瞭解到,我有好多戰友都是這樣燒傷、炸死的。”
幾天後,戰火再起。彭桂不幸被一枚炮彈爆炸掀起的塵土掩蓋,幸而又是班長及時在望遠鏡裡發現他的狀況,急忙衝過來將他從土中扒出來,揹著他衝到另一安全區域,掏出他的急救包,幫彭桂包紮抹藥,才讓彭桂沒有犧牲於此。
重新醒來的他,躺在班長懷中,就著班長的手喝了一口水,又掙扎著起身跺跺腳,再度投入戰鬥。
對彭桂而言,最慘烈的一天是陣地失守那日,黃昏的殘陽如血般染紅天際,他和戰友們瘋一樣不斷進攻開槍,又被氣浪炸暈在“死人堆”裡。
醒來時,月色已掛樹梢,他放眼望去,所見全是屍首。
強烈的求生欲驅使彭桂奮力掙扎爬起,朝著和敵人戰壕相反的方向踉蹌奔跑至一處山凹中。
不知道等了多久,天慢慢亮起,“復仇”的我軍戰士又衝了上來,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彭桂幸運地被戰友發現,背到戰壕中。
1953年7月末,“聯合國軍”投降,戰爭宣告結束,活下來的彭桂和戰友們走下陣地,在鮮花、舞蹈中與朝鮮民眾歡快慶祝勝利。
他說:“戰後統計,我是我們班裡唯一一位倖存的新兵,是我的戰友救了我,尤其是我的班長,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他的恩情。”
4年後,彭桂回國退伍,成為省水利局一名工作者。但好景不長,一次意外事故炸傷了他的眼睛,心灰意冷的彭桂拒絕單位挽留,獨自回到故土。
命運的坎坷沒有打倒堅強的戰士,彭桂在親人的安撫中慢慢振作,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並用勤勞的雙手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他幾乎從不提起戰爭的過去,只在年邁時告訴來訪者,他唯一的心願即是等他去世後,兒女為他燒紙時,能在他的墓前另畫一個圈,添上一堆紙燒給他死難的戰友們。
03,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戰爭是殘酷的,可不畏生死的戰士們卻可愛可敬
毫無疑問,戰爭是殘酷的,但奮不顧身、拼殺在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們卻是可敬可愛的。
他們用鮮血與生命,為祖國、為人民建造一座堅實壁壘,將敵人和危險全部阻擋在國境線外,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故事,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聆聽、銘記、欽佩。
李徵明出生在1930年江蘇山村,20歲入伍,22歲入朝戰鬥。
他曾給故土的父母兄弟寫了6封家書,於字裡行間訴說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親人的眷戀。
他對父母說,希望姐姐和弟弟們能緊跟時代腳步,早日入黨,參加革命工作、參加祖國建設;
他告誡妹妹,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向其他同志學習,不要鬧意見,多幫媽媽做活,聽老師的話,當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
他安慰家人,說他一切都好,也在努力學習,積極戰鬥,爭取早日為全家爭光。
當聽到二妹也成為青年團員後,李徵明寫信鼓勵她務必將黨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時刻別忘同不良傾向鬥爭。
他表示,流血犧牲不可怕,是為朝鮮人民獨立、為祖國安全建設、為人民和家人的好日子而付出的,但很可惜,一直期待回家的他到底沒能等到這個機會,便犧牲在了戰場上。
牟敦康比李徵明年長2歲,14歲即走上戰場,參加過抗日戰爭。1946年,18歲的他進入東北老航校,成為人民軍隊培養的首批飛行員。
1948年,牟敦康入黨;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負責過北京和上海的空防任務,又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飛行檢閱。
1951年,牟敦康的父親給他寄來一封家書,鼓舞兒子全力以赴保家衛國,無需考慮其他問題!牟敦康藉著緊張訓練的空隙,回信說:
“我最近接受了一項新任務,怕是長時間不能與家裡通訊,希望您勿要牽掛。多年以來,我始終盼望著這個機會,我會在新的環境和戰鬥中做出好成績的,您就等著聽我的好訊息吧!”
當年10月末,牟敦康駕駛戰鬥機飛過鴨綠江,率大隊加入朝鮮戰爭,首戰即擊落3架敵機,創我軍空戰記錄。
月餘後,牟敦康駕駛戰鬥機參與大和島戰鬥,負責升空掩護,卻在返航追擊一架掉隊敵機時不幸墜海,壯烈犧牲。
正如魏巍那篇最出名的文章中所說一樣,無論是從朝鮮歸來的戰士,還是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烈士,他們都是值得中國人深愛的英雄,是我們最可愛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