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是一個大無畏的年代,妻子送丈夫上戰場、父親送兒子上戰場、亦或者是父子一同上戰場,幾乎都成為了常態。
沒有人是不在意生死的,可是那一場場勝利的戰役,都是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換來的,這些不顧個人生死、以身報國的人,便是後人口中所念的“國家和人民的英雄”。
開國中將吳信泉,便是這樣的英雄之一,而他的父親便是送兒子上戰場的英雄父親。
一、被迫參軍,父子分離
1912年的3月26日,吳信泉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的一個小小的村落裡。而1912年的中國,正是混亂不堪的時期。在吳信泉長到15歲的那一年,他便自願加入了當地的農民赤衛隊。
少年初長成,雄心壯志,一心想要報效祖國。
年少的吳信泉在一開始本是打算安心的跟隨這支赤衛隊的腳步,既不用離開家鄉,又可以保家衛國,兩全其美。
不想,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了他的計劃。
那是在吳信泉加入家鄉赤衛隊後的第三年,炎炎夏日的某個夜裡,平江縣那被地主利用的挨戶團突然開始挨家挨戶地抓人。
挨戶團本是為了革命武裝起來的力量,但是平江縣的這支挨戶團卻因為土改失敗,遭到當地地主的利用,成為了一支反革命力量。
這樣的組織,吳信泉當然不願意參加。於是,為了避免被抓走,他連夜翻牆逃走了。
從家裡逃出來後,吳信泉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恰好附近有一支紅軍隊伍,一合計,吳信泉便跑去參加了紅軍。
而吳信泉所參加的這支紅軍隊伍,正好是彭德懷帶領的紅三軍團。
就這樣,吳信泉跟隨著彭德懷的紅三軍團開始了南征北戰的生活。
兒子翻牆逃走後,下落不明,吳信泉的父親心裡不免擔憂起來。
可就算再如何擔憂,一時間他也不知道去哪裡打聽兒子的下落,只能每天提心吊膽地等待兒子的訊息。
好在天隨人願,兩個月後,吳信泉所在的部隊攻打長沙,正好在他的家鄉平江縣休整,整日擔憂的吳父就這樣收到了兒子參軍的訊息。
吳信泉的父親很高興,雖說參軍很危險,但是一想到兒子是在為貧苦百姓打天下,他便不由得自豪了起來。
恰逢兒子的部隊在附近休整,吳父便興致勃勃的跑去部隊看了看兒子。
見到一身戎裝的吳信泉,吳父滿心歡喜,上前叮囑了兒子幾句。
即便知道兒子這一去便是前途未卜,很有可能一去不回,但深明大義的吳父並有沒想過阻止,而且一心鼓勵兒子好好打仗。
面對父親的殷切叮嚀,吳信泉強忍著心酸向父親保證:戰爭勝利的那一天,一定回家去看望父親。
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兒子,吳父很欣慰,也放下了多日來不安的心。和兒子寒暄了幾句,吳父便安心的回家了。
眼見父親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吳信泉收拾心情,鬥志昂揚地跟著部隊開始“打天下”。
誰也不曾想到,吳信泉這一去,便是19年。
等到吳信泉再回到家中時,一切都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二、攜家帶口,榮歸故里
加入紅軍後,吳信泉敢拼敢幹,表現十分優異,沒多久便得到了提拔。
在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年,吳信泉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併成為了蘇北淮海軍分割槽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吳信泉本以為,敵人打跑了,自己就可以衣錦還鄉了。不想,又迎來了解放戰爭。
吳信泉作為獨立旅旅長被派往了東北戰區。
到達東北戰區後,吳信泉勇猛精進,一路上連戰連捷,一舉拿下了多座城市,取得了驕人的戰績。直到解放戰爭勝利,吳信泉才離開了東北地區。
從一名小小計程車兵一路成長為一軍之長,吳信泉總算沒有辜負父親的期盼。
建國後,作為一軍軍政委的吳信泉得到了組織的批准,可以返鄉探親。時隔十九年,終於可以要踏上故土,吳信泉的心情豈是一個“激動”可以形容。
這一年,吳信泉已經37歲,而他也早已經不是離家時的孑然一身。
在軍中的日子,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同為軍人的俞惠如,並且兩人已經結婚九年。
雖然吳信泉大自己的夫人整整一輪,但是兩人的關係十分恩愛。
終於到了回家的這一天,吳信泉帶著妻子和兒女,還有組織特別批准的探親費200萬元。
因為幣值差異,那時候的20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00塊錢,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
不僅如此,因為吳信泉的家鄉剛剛解放不久,土匪四處流竄,百姓生活不算太平。
所以,吳信泉受組織委託,還帶了一個半班的隊伍、800斤糧食、200斤鹽以及8條被子和4件毛衣。
這些東西都被放在兩輛繳獲來的美式卡車上,由吳信泉一起帶回平江縣。
就這樣,吳信泉攜家帶口,並且還拉著兩卡車物資從湖北漢口出發,興致勃勃的回家探親。
三、榮歸故里,驚聞噩耗
19年未踏上家鄉的土地,眼看著家鄉出現在眼前,吳信泉不免有些近鄉情怯了起來。
但是一想起當初和父親的約定,以及如今的自己也算是榮歸故里,吳信泉的心情便又好了起來。
卡車載著吳信泉一家,停在了老家門口,可吳信泉見到的卻不是多年未見的老父親,而是他的跛腿哥哥——吳甘泉在門口迎接。
看著離家多年的弟弟,如今一身戎裝歸家,吳甘泉也是滿心滿眼的激動,也顧不上自己腿腳不便,一瘸一拐地將弟弟一家迎進了家中。
可此時的吳信泉卻已經察覺到了一絲的不對勁,為什麼自己的父親沒有出來迎他?難道是病了?
頓感不妙的吳信泉急忙衝進家中,環顧四周,卻發現家中空無一人。
見此,他急忙轉身問身後的兄長:父親去哪裡了?
看著弟弟一臉著急,吳甘泉也收起了笑容。
他搓了搓臉,然後平靜地說出一句話:“父親早就去世了。”
兄長的話就像一道驚雷打在了吳信泉的心上,他久久無法平靜。
多年沒有回家,也多年沒有和家中有過聯絡,吳信泉都不知道父親是何時去世的,為何會去世。
等到吳信泉慢慢冷靜下來,哥哥吳甘泉才道出了父親去世的真相。
原來,吳信泉的父親早在19年前便已經離世了,而且就在他去部隊看過兒子後不久。
19年前的那天,也就是吳信泉被迫加入紅軍後,跟隨部隊在家鄉休整的那天。
吳信泉的父親滿心歡喜地去部隊上看望兒子,回家後,便被守在附近的挨戶團給抓了起來。
挨戶團並不知道吳信泉已經加入了紅軍,自吳信泉翻牆逃走後,他們已經找了他許久。
得知吳父知道吳信泉的下落,挨戶團便迫不及待地將吳父抓了起來。
為了問出吳信泉的下落,挨戶團的人毫不手軟,對吳父嚴刑拷打。
可是,他們要問的是自己兒子的下落,血濃於水,吳父又怎麼會告訴挨戶團。
在挨戶團慘絕人寰的逼問下,吳父不堪忍受,患上了精神病。
不久後的一天,在吃飯時,吳父將麵條連同瓷碗一起吃進了肚子。
鋒利的碎片扎破了吳父的腸胃,最終因搶救無效身亡。
聽完父親去世的前因後果,吳信泉悲痛不已。
是他間接害死了父親,而他卻一直被矇在鼓裡,長達十九年,這是何其的“不孝”。
滿懷著沉重的心情,吳信泉結束了自己的探親之旅。
回想起多年前父親看到自己立志報國時的欣慰,吳信泉發誓,一定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沒多久,吳信泉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四、化悲傷為力量,報效祖國
踏上朝鮮戰場後,吳信泉化悲傷為力量,又重新找回了鬥志滿滿的狀態,38歲的他在朝鮮戰場上率先打響了與美軍對抗的第一槍。
在戰爭開始前,吳信泉都不知道自己面對的軍隊是號稱“麥克阿瑟的寵兒”的美軍王牌軍隊。
這支軍隊是全機械化裝備,聲稱“160年沒打過敗仗”,而且還是華盛頓時代建立的“開國元勳師”。
可即便如此,吳信泉依舊毫無畏懼,因為他帶領的也是王牌軍。
這是一場王牌軍對王牌軍的戰爭。
槍聲此起彼伏,吳信泉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步步緊逼。終於,在持續了兩天後,吳信泉帶領的軍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還繳獲了不少的戰利品。
然而,戰爭還在繼續,吳信泉也無心享受自己的獲勝。
抗美援朝勝利後,吳信泉回到祖國,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大概也沒有什麼能夠比眼前的軍功章更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儘管吳信泉未能見上父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能給自己的父親養老送終,但好在這麼多年以來,他從沒有讓自己的父親失望過。
畢竟,吳信泉是在為貧苦百姓“打天下”,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人民。
舍小家為大家,這是偉大的舉動,是英雄的行為,值得吳信泉的父親為自己的兒子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