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給人們的往往只有痛苦和災難,無數人流離失所,無數人離開故土,無數人再也回不到原本的家鄉,去看望曾經的親人和朋友,甚至很多人因為戰爭的無情,最後永遠的倒在了異國他鄉。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範圍實在太過寬泛,因此換很多國家都飽受了戰爭的疾苦,尤其是我國東北地區,由於日軍的進犯,導致東北三省完全淪陷,那裡的人民也是苦不堪言。
慘無人道的日軍,在東北地區開展了屬於他們的戰爭,燒光,殺光,搶光,甚至是文化滲透的方式,讓東北群眾感覺到生活中只剩下黑暗,看不到頭的日子,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伴隨著戰爭形式的轉變,我國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共同幫助,加快了日軍向我國投降的步伐。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將兩顆原子彈一前一後投擲到日本,造成無數日本人死亡,強大的核輻射也是讓日本人嚐到了苦頭,至此,他們不敢再囂張妄為,日本將要投降的步伐被進一步加快。而後蘇聯也加入到中北戰場當中,驅逐日軍,最後無力抵抗的日本軍隊在天皇的妥協下,終於承認了失敗,他們於1945年8月15日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並且承諾退出中國土地。
但是有很多執迷不悟的日本軍官還沒有從戰爭的失敗當中清醒過來,他們認為現在只是暫時的休整,未來還會繼續回到我國進行侵略,而有的將領則是秉承著所謂的天皇武士道精神,在面對失敗時選擇剖腹自盡。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的最高信仰就是天皇,既然天皇已經下令宣佈投降,那麼他們也只能乖乖照做。但是戰後的日本卻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大的麻煩與隱患。由於當時日本撤軍時留下了大批受傷的將領以及數以百萬的日本女性。帶回國的只有那部分精兵強將,而部分日本人也作為戰俘,分別被我國和蘇聯地區俘虜。
作為我國的戰俘應當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我們會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並不會對他們施以嚴苛酷刑。但是如果作為蘇聯的戰俘,那麼這批日本殘兵將需要被髮配到寒冷的西西伯利亞去當苦工,有的人被分配到煤礦去,有的人被分配到冰天雪地進行工作高強度的工作,寒冷嚴酷的天氣也是讓這些日本人苦不堪言。
那些留在蘇聯地區的戰俘,要麼就是在寒冷嚴酷的天氣工作當中死去,要麼就是被折磨致死,僥倖活下逃回國內的戰俘,最後也是對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而留在我國的戰俘則是過得相對舒適一些,一直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即便是對待戰爭俘虜,我們也是以禮相待,不會對他們過於嚴苛或者是懲罰。透過數量清點,我們發現日軍除了戰俘之外,還有近百萬的女性也被滯留在了東北境內,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有如此多的日本婦女來到東北土地上呢?
首先我們知道東北地區上來以平原地形為主,氣候適宜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是我國天然的糧倉和產糧基地,並且東北地區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廣闊的平原空間,足夠進行人類的基本活動,並且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作為狹小的島國日本,他們一直都希望能夠將東北這塊富饒的土地吞併,以彌補本國土地狹小,物資缺乏的問題,但是日本人又怎能一下子就將東北佔為己有呢?為了能夠更好的蠶食東北,日本決定開展一項看似天衣無縫的移民計劃。在人口數量上去不斷改變東北的人口構成,最後慢慢將東北變成日本的附屬國,以及日本人民的第二家園。
就這樣,日本開始了浩浩蕩蕩的移民潮,在抗日戰爭這14年的時間當中,他們分批次轉移了近百萬的人到達東北地區,前後14次的移民潮,也是將日本的大部分群眾都轉移至此,這些日本人不僅在東北地區肆意橫行,而且還真的把這兒當成了他們自己的家,種植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及搭建屬於自己的房子,儼然是要將東北佔為己有。
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的柳條湖事件,正是日本的陰謀之一,當時日本透過接管東北的鐵路交通要道,以此來扼住東北地區的交通咽喉,希望能夠將東北地區全權歸自己所有,而在這些日本群眾偷偷轉移到東北地區之後,他們對於鐵路的擴建以及交通樞紐的控制更為猖狂,甚至是修建起了日本地區的鐵道以及建築,學校等等,他們利用這些方式對於當地人進行思想文化洗腦,讓他們堅信自己的民族信仰應當是日本天皇,並且還讓那些招募而來的日本女效能夠想辦法融入到當時的東北人當中,與他們結合生子,這樣就能更好的控制東北地區。
當初這批女性被招募而來時,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當時日本戰爭時期,士兵急需慰安婦。因此才會從本國召集了一批女性過來,一方面可以將他們作為慰安婦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在東北地區開疆擴土,繁衍後代。
當時很多的日本女性正是聽信了日本的天皇訴說的,到了東北之後,能夠有更加富足的生活,更加安定的條件,於是決定在日本帝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來到了東北地區,當時我國的經濟並不算髮達,因此他們到達東北之後,也沒有想象中那樣過得如此豐饒,畢竟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就走上了飛速發展的程序,中國當時的發展相比日本來說,還是相對滯後的,但是這些日本女性卻無怨無悔,甘願成為帝國的犧牲者以及那個願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的犧牲卻完全得不到帝國的意思,憐憫日本戰敗後。軍國主義統治者並沒有想方設法地將這批女性以及其與戰俘接回,而是將他們直接拋棄,因為戰後的日本自己也是焦頭爛額,一方面由於戰爭消耗了大量的物資,人力物力財力都有非常大的損耗,另一方面,日本本就是一個土地狹小,人口眾多的國家,如再將這百萬餘名戰俘和女人接回,她們根本沒有地方安置,因是日本便將這個爛攤子交給了我們,我國在對待這些戰俘時也是非常友善,一方面積極地幫助他們遣返回國,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能得到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由於日本天皇不願意接納這批人因此很多的戰俘只能厚著臉皮留在東北地區,他們選擇拉下臉,在東北地區幹長工做汙活,幹苦力活,為的只是能夠留得一口飽飯。這些男人們多少還可以靠自己的勞動力換取一些口糧,但是日本的婦女又該如何是好呢?他們既沒有什麼太大的力氣,沒有謀生的技能留在這兒,只不過是期望他們信仰的日本軍國主義能夠將自己帶回罷了。
當現實無情的拍醒這群無法回家的人之後,他們只好選擇,默默接受。很多日本女人為了能夠混的一口飯吃,於是請求東北男人能夠將他們娶回家去,只要有一口飯,無論是什麼髒活累活,或者是整天都要遭受毒打,漫罵,他們也都能夠接受。要知道日本對於東北地區的侵略和踐踏是有多麼慘痛,這些留在東北地區的戰俘終日都要提心吊膽,一方面是害怕百姓會對他們。做出攻擊行為,另一方面,由於無法回家,因此他們也是左右為難。
很快就有一名東北男人願意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一位日本女性娶回家,有人開了先河之後,慢慢的也有越來越多的東北男性願意接納這些滯留在東北地區的女性,雖然他們還是會由於日本人這一尷尬的身份,時不時的對這些日本女人進行謾罵,但是對於這些日本女人來說,只要有一口飽飯,哪怕是嫁給窮人也在所不惜。因此在那一段時間當中,很多原本娶不上老婆的光棍都成功地娶到了一個溫柔賢惠的日本女人,其實日本女人為了能夠改變大家對他們的看法,也是積極地幹活,非常賣命,希望不要再受到東北人的歧視,然而在東北地區,人們對這些人的看法有了改觀,但是在他們的家鄉故土,他們依舊需要承受罵名。
日本當地很多人將這些嫁給中國男人的女人稱為殘留婦女,甚至無情的嘲諷她們沒有下線,不知廉恥等等,但是他們又何嘗知道,這些女性曾經寄希望於所謂的日本帝國能將她們接回去,如今被拋棄後,還要慘遭這樣的侮辱,對於她們來說,寧願留在中國也比回到日本受辱的強。而且對於很多日本女性來說,其實嫁給中國男性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在日本女性在家庭中多數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而在中國卻能夠得到尊重和理解,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最大的心裡安慰了。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我國一直都是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去對待別國,無論是否曾經對我國有過傷害的國家,我們都會最大的包容心去理解和對待,但是對待那些國家的人民和對待歷史不能混為一談,我們可以與這些人民友好相處,但是我們絕不會遺忘他們歷史上對我們的傷害,因此出於愛國的角度,我們還是會理性的看待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