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上市公司就是喜歡蹭熱點搞炒作。這不,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訊息剛剛公佈,馬上就有公司來蹭北交所的熱點了。
9月7日,全國股轉公司釋出訊息稱,有新三板創新層掛牌某公司在披露的公告中稱,公司擬籌備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可實際上,該公司過去兩年的財務資料既不符合精選層財務條件,也不符合北交所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規定的上市條件,屬於蹭熱點忽悠式公告。目前全國股轉公司已對該公司和公司董事長等相關人員做出處理。
蹭熱點沒給公司蹭來好處,反而招來了處罰。資本市場中,公司因蹭熱點挨罰已不是孤案特例,去年疫情期間,滬深證券交易所就分別對3家上市公司蹭瑞德西韋熱點作出處罰。今年以來,滬深證券交易所更是明顯強化了對上市公司蹭熱點問題的監管。
蹭熱點搞炒作,除了會帶來監管處罰外,還有可能引來法律糾紛。證券法第八十四條規定,“除依法需要披露的資訊之外,資訊披露義務人可以自願披露與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有關的資訊,但不得與依法披露的資訊相沖突,不得誤導投資者”。據悉,證監會目前正會同立法司法機關等方面,加快推動健全有中國特色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一旦公司因蹭熱點搞炒作所釋出的資訊被用來侵害投資者權益,公司將面臨更大的麻煩。
儘管監管機構三令五申,資本市場中仍然有部分公司熱衷追逐熱點。比如,一些公司為了追逐市場熱點,透過併購熱點行業中的中小公司,從而將自己包裝成某某熱點概念股。還有的公司用給公司改名的方式來告訴市場,公司與熱點概念相關。殊不知市場中熱點是在不斷變化的,盲目追逐熱點甚至可能弄巧成拙。曾記得在網際網路金融概念熱的時候,有一家上市公司甚至給自己改名為“匹凸匹”,與P2P諧音。誰承想,幾年後的今天P2P已在市場上清零。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理應遠離資本市場炒作之風,市場的熱風颳向何方,又豈是單個公司所能決定的,還不如多關注自身業務,腳踏實地謀發展。將公司發展好了,又何愁市場不關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彭 江)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