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神舟12號飛船成功著陸並帶回了三名在太空停留了90天的宇航員,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最長的航天任務記錄。據有關人士透露,"神舟十二號"返航極為困難。許多技術手段首次被應用。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也有很大的風險。在三名宇航員安全著陸之前,地面站人員都得到了釋放。
神舟十二號安全返回後,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天河核心艙在太空無人值守。美國會趁機摧毀它嗎?當然,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航天器與核心模組對接需要獲取彼此適合的核心資訊,任何國家的航天器都不能隨意對接。然而,鑑於美國對中國航天工業莫名其妙的敵意,我們不禁擔心美國會在其背後製造絆腳石。
此前,當神舟12號與天河核心模組對接時,我們注意到航天裝置上的所有按鈕和說明都是中國標準,而不是國際英語。這意味著,如果來自17個國家的宇航員想在“天河”核心艙進行相關科研實驗,他們必須事先學習漢語,並適應中國製定的相關規定,而不是讓我們去適應。
這一變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空間站應該符合國際標準,使用國際通用英語,以便更好地開展與世界的航天合作。美國宇航局還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說,這種行為破壞了國際慣例,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美國的空間霸權。
在科學研究領域,掌握制定規則的權利,就等於掌握在這一領域的絕對發言權。外國宇航員只在一開始學習漢語。其次,他們將在其他方面適應中國製定的規則,逐步放棄主導權。這種現象是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一旦中國有權制定規則,開放對外合作渠道,美國對華的"狼條款"就將被打破。這就是為什麼我對在中國空間站上使用中文標誌有如此大的看法。
相反,使用英語並不能給中國航天工業帶來更多的優勢。20年來,中國一直希望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係,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但作為對西方國家漠不關心的交換,申請參與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和國際空間站專案遭到拒絕,,促使中國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實力強大後,這些國家不再需要中國主動要求合作,轉而排隊申請加入中國的空間站專案。這充分表明,妥協和讓步不能以換取尊重。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才能真正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