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時政新聞的朋友,會慢慢摸索出規律:新聞越短越重要!
在武器裝備方面,介紹篇幅越短,圖片影片越少,武器越先進。
最近兩個月,軍工領域的“兩個新聞”疊加,我們就能嗅到“不同尋常的味道”!
大家深入瞭解下面兩個新聞的“深層邏輯”後,能否得出與北風一致的臺海預測?
壹、中國軍工“過於先進”!
今年7月16日,新華社用一篇不到200字的報道,宣佈:中國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飛行演示驗證專案首飛取得成功。
對於“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這一以前沒聽過的概念,網友都有些懵圈,於是想在網上找找,看到底這玩意兒長啥模樣!
我們看新聞,經常強調“有圖有真相”,移動網際網路更是進入“短影片時代”,新聞都要“影片為證”,才算實錘!
可是“中國軍工”居然在短影片平臺上,放出的也是“藍底白字”的字幕新聞。
對於網友希望看到影片與照片的訴求,“中國軍工”的回應是: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一時之間,“中國軍工,過於先進”的凡爾賽姿態,火爆全網。
常讀北風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北風的時政文“緊跟時事”,很少寫兩個月前的事件。
可是要想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清楚為什麼“過於先進”,還得避免涉密,不能讓大家從我身上“輕易賺走50萬”,準備資料的時間就久一點。
其實要解讀短新聞,最好的方法,還是“拆解法”,越是短新聞,就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
就“中國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飛行演示驗證專案首飛取得成功。”這標題,就可以看出這裝備“過於先進”的五個要素。
第一要素:“亞軌道”
我們習慣將“航空航天”並列,實際上,航空領域指的是地面以上20KM以內的高空飛行。
國際公認的航天領域軌道,一般指100KM以上的太空。
透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在飛機翱翔的空域和衛星執行的太空之劍,還有20KM~100KM的廣闊空間。
這塊空間就被稱為“亞軌道”,這塊空域比民航與空軍的所有航線都要高,空間也比航空領域龐大許多,可是過去世界強國卻很少涉及。
為什麼?
因為亞軌道高於20KM,憑藉飛機的效能,不可能達到這一高度,必須用“火箭”推送上去。
可是火箭發射成本巨大,一箭往往向更高的航天太空領域發射多顆衛星,才能攤薄成本。
火箭如果將飛行器送到這個領域,“高額成本不划算”。
這次,我國在亞軌道的這次飛行試驗,顯然找到了“經濟性方法”。
第二要素:重複使用
提到火箭發射的“經濟性方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是馬斯克的“火箭回收”技術。
可是馬斯克的這項技術,只是宣傳得很熱烈。他使用的技術並不先進,還是依靠“感測與導航系統”,讓海上回收船提前預判“一級火箭墜海位置”,在火箭砸下來時,接收船在下方接住。
從實驗公佈的過程來看,我國“亞軌道飛行器垂直點火發射”,自行平穩降落到200多公里外的機場。而且強調的是“水平平穩”降落。
這種“自我行駛,自我平穩水平降落”的多次應用,顯然破壞比馬斯克那種天上砸下來海面上接要小狠多,可重複利用的次數也更多。
第三要素:運載器
我國這次成功試飛的飛行器,被定義為“運載器”,又是在亞軌道空間自動行駛回歸,已經具備了“一級火箭”的功能。
作為“亞軌道運載器”,可以是未來多級運載火箭發射空間站與衛星的第一級火箭,也可以在民用航空領域,未來發展“公交式的太空旅遊”。
作為“軍工部門”製造的“運載器”,能夠將多少噸位的“軍用武器”運載到空軍無法企及的“亞軌道”,國家沒有公佈,北風在這裡也留懸念。
第四要素:飛行試驗
在我們“全網競猜”這個亞軌道運載器到底是啥模樣的時候,許多人對標“航天科技”最發達的美國,那就是“太空梭”或者“空天飛機”。
“太空梭”在今時今日,並不先進,最近幾個月,全球首富貝索斯與維珍銀河太空的老闆爭奪“平民太空第一人”稱號。
兩人乘坐的飛行器,就是太空梭原理,事後被證明不過也就到了“亞軌道”空間,不算真正的太空。
“太空梭”就是在火箭推進器上馱著“小型飛機”,然後火箭到達亞軌道之後,與太空梭分離,太空梭再次點火,進入太空更高的軌道。
在去年大家諷刺“速度與激情9”開賽車上太空不靠譜的時候,電影裡的改裝車就是駝在飛機上進入的亞軌道,原理參照的就是“太空梭”。
當今世界,被俄羅斯形容為“現實殲星艦”,對全球空軍有碾壓優勢的是美國的X-37B空天戰鬥機。
美國空天戰鬥機可以安裝在一級火箭的腹腔內部,火箭進入外太空解體後,空天飛機執行戰鬥機任務,居高臨下殲滅敵軍空軍後,像戰鬥機一樣返航。
透過比較,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曾經“美蘇爭霸”時期華而不實被用來資本圈錢和“電影梗”的太空梭,還是美國當今最先進的“空天戰鬥機”,都逃不開“運載火箭+飛機”的組合模式。
我國這次進行的“運載器飛行試驗”,表明它既是一級火箭,自身也像飛機一樣,平穩的完成了起飛,飛行與降落任務。
這一技術,是美國都不具備的,稱為“過於先進”,毫不誇張。
第五要素:首飛成功
在2007年,針對美國世界最強的“空天戰鬥機”,我國就披露了“神龍”空天飛機的“對標專案”,並且在多年前,“神龍”空天飛機已經首飛成功了。
這次“亞軌道運載器”強調“首飛成功”,也就不是過去任何一個“對標美國科技”的專案,而是全球領先,過於先進的新技術。
從“五大要素”,我們明白了“亞軌道運載器”的先進性,那這又有什麼軍事價值呢?
首先就是“制空權”的全新詮釋。過去,美蘇開展“星球大戰”計劃,就是用“衛星”的軍事用途,用鐳射武器,對空軍與敵方衛星進行毀滅性攻擊。
同時,衛星偵察,也是美軍幾十年建立的強大情報優勢,再配合美國先進的預警機,無人偵察機,形成太空與低空的“情報霸權”。
面對美軍構建的衛星+空軍戰機形成的情報+攻擊雙霸權,我們在亞軌道領域,正好實現撕裂與突圍。
亞軌道運載器,可以運載鐳射武器,以及導彈,甚至某些特殊彈頭。亞軌道其他國家都未涉足的領域,對我軍而言,是比“核潛艇”更加隱蔽的作戰領域。
同時,亞軌道戰機,重複往返,比固定軌道的衛星情報能力更加靈活,而對下方的空軍預警機,形成碾壓。
我國的亞軌道運載飛行器,一旦搭載軍事武器,在空中就彷彿鴻鵠,美軍現有的空軍戰機,不過是燕雀而已。
同時,我軍後續實現“亞軌道戰機”帶彈在某島上空實現“戰備值班”,這種威懾和壓力,比“達摩克利斯之劍”要強出百倍。
貳、中國海軍為何要買“有缺點”的艦載機?
當我們明白我國軍工的“過於先進”之後,不由由衷為軍工人點贊。
可再看另一則軍工新聞,又會有些不解。
前不久,在我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聯合演習的時候,俄羅斯軍方宣佈,近期,俄羅斯海軍與中印兩國共計達成了20億美元的軍購合同。
我們必須承認,俄羅斯的陸軍與空軍裝備,確實還有很多先進武器,讓我們眼饞。
可是海軍領域,俄羅斯海軍是在快速“衰敗”中的。常規主力戰艦已經老化,職能類比我們的“054驅逐艦”,和我們最近幾年連續下水的“055大驅”存在代差。
所以俄羅斯海軍實在是沒啥好東西能夠賣給我們,另一方面,20億美元,在軍工領域實在算不上大單,還是中印兩國的,那中國的合同金額就更小了。
就在國內網友猜測,我國會向俄羅斯採購什麼海軍裝備的時候,央視新聞頻道前兩天突然播出節目:“我國記者探訪俄羅斯卡-52武裝直升機生產工廠”。
新聞頻道畢竟不是“服務軍迷”的軍事頻道,不可能無緣無故播放“探訪俄羅斯軍工廠”的新聞。
於是有訊息傳出,我國海軍要向俄羅斯購買的是卡-52艦載武裝直升機,用在075兩棲攻擊艦上。
從金額來講,艦載武裝直升機確實在海軍裝備裡,算便宜的。而且“武裝直升機”一直是我國“武器裝備之痛”。
當今世界,美國的重型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H-53E都是絕對領先地位。
目前我軍艦艇配置的直8,使用的還是法國技術,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我國現階段的武直9,武直10都是中型直升機,即便開發“艦載”型號,也不具備對海,對地的武裝進攻能力。
最近幾年,陸航部隊迎來了直20的服役,在山區及惡劣氣候反恐,已經突出了這款戰機的價值。
可是陸航的直20還在驗證升級階段,不可能短期開發適應075兩棲攻擊艦的海戰型號。
俄羅斯的卡-52使用的是少有的上下雙螺旋漿結構,利用雙螺旋的差速實現轉向,所以在近戰格鬥的時候,和美軍武裝直升機沒得比。
美軍過載直升機,前後雙翼,塊頭和載荷都是卡-52沒得比的。
卡-52現階段在一些海軍較弱的發展中國家賣的還行,就是因為對比其他武裝直升機,卡-52的裝彈量要大一倍,同時能發射“反艦導彈”。
卡-52的全能性,是“弱國海軍”需要他展現多用途的原因。
可是在我國海軍作戰中,反艦是“護衛艦”的工作,輪到兩棲攻擊艦登場的時候,我國海軍已經取得了制海權。
所以,卡-52除了載彈量多一倍,有裝甲,防護強於中型直升機之外,對於我國海軍來說,並不是“最合適,最完美”的選擇。
最近幾年,我國軍工領域一直強調“自力更生”,自我突破。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我們一定能研發出“更適合”075兩棲攻擊艦的武裝直升機。
在武器製造強調自給化的今天,我們卻為“兩棲攻擊艦”急切購買了“不完美”的選擇。
推測原因,只能是一個:兩棲攻擊艦近幾年有重要作戰任務,國產武裝直升機,研發進行中,可是從研發,測試,列裝,形成戰鬥力,“時間趕不及”!
今年4月23日,海軍節。也是我國海軍建立72週年。
72週年,我國海軍經歷72變,從曾經的“缺艦少炮”,到一日之間,三艦入列!
這一天入列的是一艘055大驅,號稱航母的“帶刀侍衛”,航母編隊核心戰力。
一艘075兩棲攻擊艦,主要進行“兵員和武器輸送,搶灘登陸作戰”。
一艘094級核潛艇,繼續強化核潛艇部隊的“戰備值班與戰略威懾能力”。
三種艦艇,同一天入列,不同的作戰功能,體現了我國為某種時刻,某種戰爭,做好全方面的“進攻,阻截,威懾”三重準備。
075兩棲攻擊艦已經入列,並且必須儘快形成戰力,所以就會有“卡-52”,這一併不完美,但是“時間來得及”的“應急需求”。
從我國軍工的“過於先進”以及“緊急外購”,可以看出,某些人的末日,已經不遠了。
至少,我們連“武裝直升機”的改造列裝週期都“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