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營企業家說,在之前二三十年裡,企業明明做得好好的,為什麼現在生意越來越差了?這是因為時代在變,商業的邏輯也在變。
要想在未來的社會立足,必須首先搞懂未來商業的根本邏輯。
生意的邏輯,變了
商業世界,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它無非由兩個要素構成:一個是需求,另一個則是供給。
進入2021年,許多行業、領域早已悄然發生了鉅變。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正是來自需求端——由於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殆盡,企業想要獲得增長,只能在現有的存量使用者裡尋求增量。
有統計顯示,中國在過去40年中,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25%,所以,人口數量紅利是過去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商品、服務都處於空窗期,只要膽子大,利用巨大的人口紅利就能創業成功。
而今,中國已從“一窮二白”發展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各種資源極其豐富,所有行業都產能過剩,市場接近飽和。同時,中國正處於大拐點時代,若是再一味地照搬照抄以往的創業套路,結果只能被“套牢”。
從“買賣關係”到“服務關係”
現在的創業,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是ToC,面向個人消費,另一個是ToB,面向企業或組織。
過去二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在巨大的人口紅利下迅猛發展,其已經覆蓋了從資訊、社交、電商等一系列C端消費行業。但隨著C端人口紅利消失,移動使用者增長見頂,網際網路步入了存量市場,進入紅海時代。
從模式來看,C端市場的消費邏輯是搶奪使用者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付費,是一種純粹的買賣型關係。C端創業說的明白點,就是基於使用者需求,讓個人使用者越爽越好,所以要有足夠的創新吸引消費者。
是不是說C端創業就不行了呢?也不是。它適合個人能力特別強的人,比如元氣森林的唐彬森,他擅長線下場景的體系搭建、營銷策劃及前瞻性佈局,在產品的品牌、產品、研發、營銷等領域的都有很強的運營能力,但這顯然不適用於普通的創業者。
和C端截然不同,B端講求的理性的服務型關係。B端的企業消費相對於個人消費來說,更加講求效益,要算清楚投入產出比的,因此跟B端做生意的成敗在於能否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收入。
另外,在產業生態成熟度上,ToB還未形成競爭的紅海,行業還有太多可挖掘的的痛點。比如在企業服務中的服裝定製,目前正處於發展初期,發展空間大、景氣度高於傳統服裝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形成、龍頭體量和份額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簡而言之,To C需要的就是足夠的創新能力和強大的引流能力。ToB則不同,它的客戶相對穩定,哪怕創新也是持久穩定專業性更強的微創新。
未來的變化
未來什麼樣企業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根據現有的趨勢,我們認為這樣的企業基本上有三個方向:
第一:面向ToB端的企業
相比ToC消費者,ToB端的客戶粘性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而且有資源的沉澱,雖然不像C端能“一夜暴富”,但這是一門穩健的好生意。擁抱B端,可能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第二:縱深化。
將某一種產品的做到極致,同時不斷擴充品類,充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定製鏈為例,在創業的八年時間裡,定製鏈逐漸將產品理念從服裝定製的“單品極致”升級為綜合性的“產品矩陣”,給企服商提供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
第三:定製化。
未來企業會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品牌,今後的產品將不再是整齊劃一的模式,一切從企業的需求出發,才是核心。以前是先做產品,再去找消費者;今後將是先找“消費者”,再去定做產品,商業的核心最終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總而言之,誰擁有整合供應鏈的能力,誰就掌控了未來的商業。
從ToC消費網際網路的固定思維,到ToB的產業網際網路,如今已經不再是那個投錢、投廣告就一定能讓產品大賣的時代了。當商業決策行為趨於理性,至少在中國ToB市場,它將會是創業者面臨的一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