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疫情中,科學家徵集治癒者的血清,實際上就是徵集抗體。我們打新冠疫苗、狂犬病疫苗,也是為了刺激身體產生抗體,阻止病原菌的傷害。抗體也是研究蛋白質的最好工具,可以輔助科學家找到特定蛋白質在細胞中的位置,瞭解其含量以及驗證其功能等。”
在光谷,有一家企業,自2001年創立至今,已生產20000餘種抗體,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覆蓋10000多個科研單位及院所。這便是三鷹生物。
師從諾獎得主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
三鷹生物創始人李建勳16歲進入武漢大學,20歲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讀研,後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Ralph Steinman,於2000年成為美國伊利諾伊州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終身教授。
從事學術研究期間,李建勳曾在《Cell》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多篇文章。2001年,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發表,使得科學家們深刻意識到:除了對基因組的深入瞭解,還需要掌握其他分子生物學資訊,比如人體蛋白質。
如何使科學家們更好了解蛋白質,並將其一一定性定量呢?李建勳認為:抗體是研究蛋白質最好的工具,在科研領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由此創辦了Proteintech Group公司。同年創辦Proteintech中國分公司三鷹生物,開展“人類抗體組計劃”,致力於開發針對所有人類蛋白的抗體,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抗體產品。
“為基因組中每一個蛋白都生產一個抗體”
幫助科學家發表6萬篇論文
成立之初,三鷹生物就以“人類抗體組計劃”為發展目標,致力於為基因組中每一個蛋白都生產一個抗體。如今已針對人類蛋白開發出20000餘種抗體,基本覆蓋人類基因組全部靶標,涵蓋各個生命科研領域。
抗體是研究蛋白質的重要工具,三鷹生物市場副總裁張麗君解釋,細胞內蛋白質的分佈以及功能,都是發生在分子水平的,我們很難肉眼觀察到,但是,藉助於抗體這個工具,在抗體上增加某些酶或熒光染料,讓它顯示熒光,就可以透過抗體與靶標蛋白質結合而進行定位或是功能的驗證。
“換句話說,科學家是生命研究領域的淘金者,而三鷹生物是提供淘金鏟子的工具提供者。”創業20年,企業產品數量、品質和種類在全國業內均排名第一,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
在生命科學領域,文獻引用是產品品質的最佳佐證。目前,三鷹生物的產品已幫助科學家發表6萬餘篇SCI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1萬次。其中學術界公認的頂級期刊《Cell》,《Nature》,《Science》文獻也已突破1000篇。三鷹生物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發動機”。
科學家對Proteintech產品的認可也幫助公司迅速開啟市場。張麗君表示:“早期品牌推廣艱難,後期引用公司產品的論文越來越多,論文就是我們的廣告。”
同時,公司憑藉自有的高通量多元化抗體研發平臺,在兔多克隆抗體,小鼠單克隆抗體的基礎上,又擴充套件了流式抗體、磷酸化、乙醯化和其他修飾性抗體、CoraLite系列熒光直標抗體的研發生產平臺,採用siRNA技術驗證抗體特異性,同時進行多樣本互動驗證、敲除驗證、改變靶蛋白修飾形式等全面豐富的驗證手段作為抗體質檢質控標準,為科學家提供適用於WB、IHC、IF、IP、ChIP、FC、neutralization等實驗的各種型別抗體,並同步實行檢測資料全公開,供科學家查閱與參考,幫助科學家實現基礎研究以及生物功能研究的突破。
接連收購全球頂尖企業
“由科學家組成,為科學家服務”
自身發展的同時,這家光谷企業接連收購全球頂尖企業,吸納優秀資源,補充自己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線,增強客戶服務能力。
2018年,三鷹生物收購世界頂尖人源蛋白生產商美國HumanZyme公司,隨後使用其專利技術和產品衍生研發了多種ELISA試劑盒和中和抗體。緊接著,建成落地GMP車間,進一步提升生產標準,滿足臨床診斷的標準和相關需求,正式邁開走向生物醫藥領域的第一步。
2020年,三鷹生物又收購奈米抗體先驅德國ChromoTek公司。公司吸納了納米抗體技術,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單細胞技術,有針對性地選擇最佳抗體序列,用於奈米抗體的製備,為後續的奈米抗體藥物做好技術準備。
同年,三鷹生物與專注於免疫療法的HebeCell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協作開發基於奈米抗體的新技術,用於開發和商業化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自然殺傷細胞(iPSC-nCAR-NK),有望成就一種針對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型細胞免疫療法。
2021年,三鷹生物對Active Motif公司進行戰略投資。這是一家專注於表觀遺傳學和基因調控領域的生命科學公司,並致力於將表觀遺傳學應用於精準醫學和轉化醫學領域。
過去的20年,三鷹生物已陸續在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設定辦事處和庫存,以保證任何地方的客戶都能在48小時內拿到產品。
“從2001年到2021年,三鷹生物始終堅持成立的初衷:希望建立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為科學家提供幫助的科技公司。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不斷創新升級最佳化研發能力,迎接生命科學不斷增長的機遇和挑戰,和科學家們一起挖掘潛能,釋放生命科學的更多可能性。” 張麗君表示。
中國光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出品 | 光谷融媒體中心
採寫 攝影 | 黃安琪 康鵬
編輯 | 張希祉
編審 | 張珊妮
稽核 | 翟磊
點贊、在看、分享三連擊!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