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15時1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成功發現並捕獲目標,圓滿完成了首圈執行段跟蹤測控任務。
九月的秦嶺北麓,秋高氣爽,涼風習習。與土塬上的靜謐景色不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的測控大廳內則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為全力備戰天舟三號測控任務,技術總體宋朋正帶領該站技術人員加班加點開展任務演練。
說起“老傢伙”宋朋,一米七左右的個頭,臉上始終帶著微笑,說話慢條斯理,走路風風火火,既充滿陽光,又平凡質樸,身上透露著典型山東人的親近與精幹。宋朋在渭南測控站工作15個年頭了,參加過百餘次航天發射測控任務,15次擔任重點型號任務總體,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連續參加了“天和”、“天舟二號”以及“神舟十二號”等國字號任務,從未出現任何差錯。“心中有夢,不懼任何挑戰!”當問及宋朋的成功秘訣時,他這樣回答。
2006年,剛參加工作的宋朋被分到了通訊崗位,經過了四年的鍛鍊和學習,宋朋已經是通訊崗位上的專業骨幹,憑藉工作上的牢靠,2010年他被抽調到測控組成為了一名測控員,面對陌生、全新的專業和複雜精密的儀器裝置,宋朋也有過茫然......
“沒有翻不過去的火焰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他從學習測控系統的總體知識、操作規程和儀器裝置佈置圖開始,啃書本鑽業務、蹲機房練操作、拜師傅學經險,直到將測控系統的工作流程刻進腦子裡,對各種產品裝置的技術引數瞭如指掌。
作為測控組的“領頭雁”,宋朋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發現:以往的技術人員在專業訓練上沒有可用的教材,僅有的基本教材又與實際操作不緊密,嚴重影響了訓練效果,也不適應當前高密度航天發射測控任務的需要。
不知從何時開始,宋朋在完成當天工作後,把休息時間都泡在資料室裡挑燈夜戰。並利用出差的機會多次找專家骨幹請教學習,討論教材內容,尋求改進建議。經過不懈努力,在無大綱可循、無教材可依、無經驗可鑑的“三無”情況下,整理完成了近5萬字的《某型號裝置測控系統操作手冊》,並作為專業訓練教材應用於該單位日常訓練中。
精湛的技術加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宋朋收穫了不少榮譽。但在他看來,自己只是航天事業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只有緊緊鉚在崗位上,才能有所作為。
2017年10月,宋朋所在單位人員力量出現調整,在航天發射任務多發多型、全程交叉並行以及連續多線展開、狀態頻繁轉換的任務形式凸顯下,提高崗位操作手參試能力迫在眉睫。於是宋朋利用每週一晚上業務學習的時間,主動為大家輔導測控知識,開設業務“小課堂”,開展相應的業務訓練,在他的帶領下,大家的學習熱情很高漲,業務能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培養出了一批批新晉“測控小能手”
“宋大哥不僅在工作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耐心細緻地講解業務知識,同時在生活上也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排解心理上的困惑,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新晉技術總體繆志濤說。
15年來,宋朋將實現人生價值定位在這個平凡的崗位,用執著、勤奮和堅韌書寫著航天人的風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王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