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報記者 陳勝
日前,生物學國際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Top期刊,IF=5.923)線上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學者題為“QuinoloneResistanceof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RevealedthroughGenomeandTranscriptomeAnalyses”(透過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揭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性)的研究論文,為我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該研究由四川農業大學動醫學院臨床獸醫學系、豬病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四川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副教授馬曉平為第一作者,該校獸醫碩士鄭博文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農業大學為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2018年以來,我國開始減抗行動,目前禁抗減抗限抗全面實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養殖場應該怎樣調整養殖方式,怎樣做到不在飼料中新增抗生素的條件下減少畜禽疾病的發生成為首要問題。
當下,“減抗和無抗”已經成為目前畜牧產業熱門發展方向,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豬常見的呼吸道病原菌之一,常與藍耳病等其他疾病混合或繼發感染,是影響養豬業比較重要的疾病之一。喹諾酮類抗生素是一類人畜通用的藥物,因其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畜牧、水產等養殖業中,包括在家禽、家畜和水產養殖中用於疾病防治。因此,研究其耐藥機制,有助於在生產上減抗或禁抗最終實現。
據介紹,本次刊發的研究採用基因組與轉錄組聯合分析的策略,利用多種生物資訊學工具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環丙沙星耐藥株及其野生株進行基因組分析,篩選出了559個差異表達基因。透過一系列的研究,最終揭示出外排泵(GyrA83/87及ParC89)的錯義突變減少了藥物的結合力,是其產生耐藥的根本原因。這一系列透過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喹諾酮耐藥機制的解析研究,完善了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喹諾酮耐藥機制,這些新發現有助於防止該類耐藥菌株的出現,有望成為治療該類耐藥菌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不僅為臨床科學合理用藥提供新的參考,還為最終養殖防疫中實現減抗、禁抗奠定了基礎,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提升,助力鄉村振興。
新聞延伸:
由於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藥性增高,嚴重威脅人類醫療資源。且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組織制定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計劃用2018-2021年共3年時間,在畜禽養殖環節推行減抗試點工作,並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模式,以期減少使用促生長類抗菌藥物飼料新增劑,治療性獸用抗菌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獸藥殘留和細菌耐藥問題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