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一隻斑鬣狗幼崽正在舔舐媽媽。
攝影:SHANNON WIL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根據在肯亞進行的首次相關型別研究,導致弓形蟲病的寄生蟲對動物行為產生的影響比我們以為的更大。
撰文:CARRIE ARNOLD
成年斑鬣狗是非洲最成功的捕食者,但作為幼崽,它們是獅子最愛的零食。因此,斑鬣狗幼崽往往會避開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大部分時候待在父母的洞穴附近。
而當小斑鬣狗被弓形蟲這種寄生蟲感染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幾十年來收集的資料顯示,這些不幸的幼崽會靠近獅子,被獅子殺死的機率是健康同伴的四倍。
“被感染的和未被感染的幼崽在靠近獅子方面,差別如此之大,令我感到震驚,”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新研究的合著者Kay Holekamp說:“情況已經很清晰了,我很驚訝。”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弓形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感染了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以操縱宿主著稱。比如弓形蟲會導致小鼠在家貓等貓科動物周圍大膽活動。而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大型野生哺乳動物身上記錄到這種情況。
這項研究還表明,這種通常不致命的寄生蟲對野生動物行為的影響超過了我們之前的想法,它會讓很多動物感染弓形蟲病。
“這種寄生蟲不僅會影響家貓和它們的獵物老鼠,其傳播範圍可能廣得多,”Holekamp說。自1988年以來,他一直在研究鬣狗。
貓狗大戰
弓形蟲寄生蟲可以感染很多宿主物種,包括齧齒動物、鳥類和其他被捕食者,如果它們攝入了被汙染的肉或糞便。但這種寄生蟲只能在貓科動物的腸道內有性繁殖。這很有挑戰性,畢竟獵物怎麼會靠近捕食者呢?
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作為瘧疾的遠親,它掌握了一個巧妙的技巧:貓尿的氣味對於患有弓形蟲病的齧齒動物而言,有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後者會不由自主地靠近飢腸轆轆的貓科動物。
“這不僅會重排弓形蟲的基因組,還會產生在環境中穩定的孢子,從而感染更多其他宿主,”研究合著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博士後Zach Laubach在郵件中說。
寄生蟲在獅子的腸道內繁殖,鬣狗是已知的弓形蟲攜帶者,於是Laubach和Holekamp想知道,這種寄生蟲是否會讓宿主鬣狗的行為有所不同。
研究人員轉向了持續了幾十年的馬拉鬣狗專案,該專案記錄了每隻鬣狗的位置資料,包括它們與其他動物的接近距離,以及幼崽的年齡、性別和血液樣本。這些資料可以告訴我們,它們是否曾被弓形蟲感染,從而導致終生感染。
分析顯示,研究中三分之一的幼崽、71%的小鬣狗和80%的成年鬣狗曾接觸過弓形蟲。
未被感染的幼崽距離獅子的平均距離為90米,而血液中含有弓形蟲抗體的幼崽離捕食者平均不到45米,這是一個危險的距離。這些差異在幼崽一歲後消失,也許是因為倖存者學會了不要離獅子太近。
Holekamp和Laubach說,這項研究的侷限性之一在於,我們不知道鬣狗幼崽在其他捕食者(貓科動物或者其他動物)身邊是否也更加大膽;他們已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改變遊戲規則”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Stefanie Johnson負責研究弓形蟲如何影響人類,沒有參與鬣狗研究。他說,這項研究“改變了遊戲規則”,“它證實弓形蟲對哺乳動物的行為有很強的影響”,可能也包括我們。
大多數感染弓形蟲病的人會輕微發燒,很快恢復,但這種寄生蟲會導致新生兒出現嚴重出生缺陷,這就是為什麼建議孕婦不要清理貓砂。有一些有趣但也存在爭議的證據顯示,這種疾病會讓人們願意去承擔更多風險,比如更危險地駕駛,或者創業。
Johnson等人認為,這些影響是弓形蟲用來控制宿主的一系列變化中的一部分,而且它們可能以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方式,影響人類行為。
“這種寄生蟲被認為非常溫和,尤其在人類身上,”Johnson說:“但在觀察這些影響時,你會發現,弓形蟲對人類行為產生了很大的潛在影響,甚至在社交層面。”
(譯員:Sk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