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坎摩爾在節目中帶著患有心臟病的兒子呼籲國會重視兒童醫療保健
美籍華裔脫口秀演員黃西近日亮相國內某網路綜藝節目,讓中國觀眾領略了一把美式幽默。儘管黃西提前退賽,但他當年在白宮調侃美國總統的影片再次走紅網路。
讓黃西“一戰成名”的美國是脫口秀文化的發源地和流行地之一,脫口秀在美國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它是瞭解美國的一扇視窗,滲透了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美國社會,引發人們的共鳴與思考。
但作為“冒犯的藝術”,圍繞脫口秀的爭議也從未停止。一些挑戰邊界的“冒犯”似乎正在形成某種意義的反噬,美國也正在為這種漠視底線的“言論自由”付出代價。
滲透生活 直擊心靈
脫口秀起源於英格蘭地區聚眾演講的咖啡館文化,但作為一種電視和廣播節目最早誕生於美國。經過約60年的漫長歲月,如今脫口秀已成為風靡全美的娛樂形式並發展出多種型別。據統計,五花八門的脫口秀節目已佔到美國電視節目總量的40%。其中,主打軟性話題的日間脫口秀和針砭時弊的夜間脫口秀最具觀眾緣和“存在感”,也分別受到不同受眾群體的青睞。
《奧普拉脫口秀》是日間脫口秀的代表,由被稱為“美國脫口秀女王”的奧普拉·溫弗瑞製作並主持,曾是美國曆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節目。她富有同情心和人文關懷的節目風格滿足著人們,尤其是女性和老年群體的精神訴求。
這檔節目於1986年始播,2011年停播。25年間,數千名嘉賓對著眼前這位體型偏胖、話語溫柔、目光充滿關切的非裔主持人敞開心扉。
“湯姆·克魯斯在她的節目中談及信仰和個人情感;邁克爾·傑克遜允許她走進自己的夢幻島莊園,並在節目中戳穿了關於他生活的謠言;腳踏車手阿姆斯特朗甚至在採訪中自曝服用過興奮劑。”英國《衛報》指出,多年來許多名人坐在奧普拉對面的沙發上,希望這種溫暖力量能幫助他們將各種公關危機變得可控。
《奧普拉脫口秀》同樣關注有故事的普通人。患有肥胖症的美國女孩斯泰西·哈爾普林曾在節目中袒露肥胖對她自信心的摧毀併發起求助,奧普拉則用自己與體重鬥爭的親身經歷進行心理疏導,試圖幫她走出陰影,重建自信。
“20世紀80至90年代,美國文化開始強調‘向內看’和改變自我。”媒體專家珍妮絲·派克分析道,“奧普拉洞悉了美國式的自我改造和思想力量,即如果有正確的態度和正向的思維,就可以改變處境。”
從名人鮮為人知的個人隱私,到普通民眾的心路歷程,《奧普拉脫口秀》在滿足觀眾好奇心的同時,也引發著強烈的共情。
針砭時弊 影響政治
感情牌不是美國脫口秀唯一的流量密碼,夜間脫口秀主持人對美國社會和政治的高能吐槽,吸引著以精英人群為主的觀眾。
白宮首席醫療顧問安東尼·福奇日前表示,由於新冠患者激增,美國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床位幾乎用盡,人們將進行艱難抉擇。
對此,美國廣播公司(ABC)夜間脫口秀節目《吉米雞毛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火力全開”,用犀利的言辭嘲諷那些拒絕接種疫苗者:“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如果需要床位,那就進來吧,醫護人員會照顧你的。那些寧願吃獸藥也不願接種疫苗的人,請你安息吧。”
這不是坎摩爾第一次就社會問題發表觀點。此前他曾在節目中講述患有心臟病的兒子看病難的經歷,藉此呼籲國會恢復兒童醫療保險計劃,重視兒童醫療保健。
除了針砭時弊之外,拿政客“開涮”也是夜間脫口秀的一貫作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在脫口秀中嘲諷政客已經成為美國政治的傳統。
“奧巴馬總統對全國人民發表演講,闡述了他對敘利亞問題的看法。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對總統的計劃感到迷惑的人總算知道,總統原來同樣很迷惑。”當年,上任不久的奧巴馬就遭遇了《今夜秀》主持人傑·雷諾的猛烈攻擊。
“如果你進入美國政壇,尤其是最高層,就會碰到兩件事:一是媒體的無情審查,二是夜間脫口秀的無情嘲笑。”媒體分析師比爾·卡特指出,“一名政客但凡說錯話、走錯步乃至拼錯字,笑話就會像鴿子般飛起。”
即便如此,歷任美國總統候選人還是拼命想要擠進夜間脫口秀的直播間。
“在你當選美國總統前,我能摸下你的頭髮嗎?”2016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亮相《吉米今夜秀》,被主持人吉米·法倫猛搓頭髮,成就了“名場面”。
“如果說現代政治中有一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要讓你的臉出現在電視上。”美國《新聞週刊》評論道,“今天的候選人深知,以放鬆而親切的形象出現在深夜螢幕上,對拉攏年輕選民有多重要。”
脫口秀也的確影響著選舉結果。皮尤研究中心資料顯示,有近一半18至29歲的美國年輕人是從夜間脫口秀中獲取選舉資訊,另有四分之一成年人的投票選擇被脫口秀傳遞的觀點所左右。
自由無度 形成反噬
脫口秀在美國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但某些時候,它的無所禁忌也引發了美國社會的不適:一些脫口秀主持人的言論不但有可能破壞自身形象與口碑,還有可能導致社會混亂與分裂。
今年8月,美國脫口秀主持人託德·斯塔恩斯叫囂,要為在喀布林機場附近發生的爆炸中喪生的每一個美國士兵,“摧毀一座阿富汗城市”。
斯塔恩斯喪心病狂的言論在社交媒體上遭到無數網民炮轟,掀起一陣波瀾。人們紛紛譴責道:“不分黑白進行大規模謀殺和種族滅絕,這到底是誰的作為?”“美國不僅殺死了數十萬阿富汗人,還讓數百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這種破壞還不夠嗎?”“恐怖主義就是這樣開始的。”……
2013年10月,在《吉米雞毛秀》中,吉米·坎摩爾邀請4名不同膚色的孩子組成“兒童圓桌會議”邊吃糖果邊討論社會議題,其中一名兒童的歧視言論引發了華人群體的怒火。
當時,成千上萬華人抗議者在白宮網站發起請願書,要求坎摩爾和ABC刪減節目並道歉。他們表示,孩子或許不明事理,但坎摩爾和節目組“完全可以選擇不播出這期涉及種族歧視的節目”。“我為吉米·坎摩爾和ABC感到可恥。”無數網民在社交平臺留言抨擊。
對此,坎摩爾解釋稱自己“絕無冒犯之意,只是為了取悅觀眾”。這種沒有誠意的道歉,讓華人的憤怒之火從網路燒到了現實。
當年11月7日,數百名華人華僑聚集在位於芝加哥的ABC大樓外進行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而後,示威活動蔓延至華盛頓、紐約、洛杉磯等約20個美國城市。
此外,脫口秀對美國社會的消極影響,還體現在對民意分歧的加重上。
“隨著斯蒂芬·科爾伯特的深夜秀收視率開始超過吉米·法倫,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夜間脫口秀的內容也幾乎持相反的看法。”美國晨間諮詢公司和《好萊塢報道者》發起的聯合調查最新資料顯示,62%的共和黨人不喜歡夜間脫口秀主持人談論政治,但同樣比例的民主黨人持相反觀點。
“隨著夜間脫口秀主持人政治傾向愈發明顯,美國觀眾愈發走向分裂,如今已很難找到一個夜間節目能取悅所有觀眾。”美國晨間諮詢公司報告上寫道。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