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身上,有很多“不同”。
與師生合影時,校長們往往端坐在正中央,夏青峰則喜歡站在角落,中間位置是學生;很多校長熱衷於用制度來約束師生,夏青峰則更相信信任的力量,打造舒展的校園文化;想把學校辦成名校的校長不在少數,夏青峰卻認為,學校能不能做成品牌雖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來到這裡的人能否得到成長……
在學生眼中,夏青峰外表儒雅溫和,有學者的睿智,又有長者的親切。而生性愛折騰的他又是不“安分”的,輾轉安徽、江蘇、北京三地任職,接手名校,提升傳統校,打造新建校,種種別樣的經歷讓他的教育人生充滿傳奇。走近夏青峰,尋找“不同”裡的教育密碼。
不承想當了老師的特級教師
夏青峰原本並不想當老師。
他的父親當了一輩子鄉村教師,可家裡還是很窮。在夏青峰的印象裡,每年過年,父親都會買一幅鯉魚跳龍門的年畫,期望孩子們透過讀書實現跳“農門”。
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需要大量師資,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學校就讀。因為中考成績優異,按照當地政策,夏青峰被直接拉去讀了中等師範學校,1989年,中師畢業,他被分配到家鄉安徽廬江勝崗鄉的一所小學當老師。
喜歡和孩子們打交道的他,慢慢地喜歡上了教書,因為上課生動、詼諧有趣,孩子們也很喜歡這位年輕的教師。但夏青峰一想到要在一個地方待一輩子,心裡的鬱悶感就上來了。“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學校門口是一片墳地,每天傍晚,他從一個墳頭走向另一個墳頭散步,嘴裡哼著歌。
由於工資太低,夏青峰還是很想掙錢。
夏天的早晨,天還未亮,他騎著腳踏車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批發一箱冰棒,回來一路沿途叫賣到學校,臨近到校時間,不管賣完賣不完,他都會把冰棒箱塞到一戶農戶家裡,然後去學校上課。當時,和他一起教課的大多是民辦教師,當他們從農田裡幹完活,卷著沾著一層泥巴的褲腿來學校時,夏青峰也賣完冰棒來上課了。
夏青峰始終認為,教師雖然清貧,但也可以努力讓生活更好些,讓自己有一種舒展的生命狀態。這種觀念在他後來輾轉多地當校長時也一直在堅持:他在意教師們的生活品質,給他們留出喝咖啡的時間與空間,給教師多點文體活動時間,讓他們能有時間去瀏覽外面的風景。教師一旦出現一些倦怠的跡象,他就會在後面推一把。
1993年的暑假,夏青峰來到蘇州,在工地上幹起了拆房子的苦力活。一天,他趁閒暇慕名來到離工地不遠的無錫市華士鎮,不經意間,看見了華士中心小學,他在門口轉了好幾圈,最後站在那裡凝視著校園。一位中年女性發現了他並微笑著問他:“你找誰?”被問住的夏青峰本能地走開了,可就在轉身離開的一瞬間,他又轉回了身說道:“我想找你們校長。”
而這一轉身,則改變了夏青峰的一生。
“想到我們這兒來當老師嗎?”一番交談後,華士中心小學校長吳辰發問。“啊,你們缺老師?”夏青峰又驚又喜,聲音微微顫抖。吳辰看著夏青峰的眼睛說:“我們這兒不缺教師,但是缺好老師。”夏青峰尋覓的心自此安定下來了。後來,他問過吳辰,吳辰說,她就是看中了夏青峰的那雙眼睛,亮亮的,“我相信你能做好”。
夏青峰沒有讓人失望。在更廣闊的平臺上,這位年輕的數學老師,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知識。到華士的第三年,夏青峰入選了“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到了第四年,夏青峰以四個第一的不敗紀錄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優質課比賽,最終以無可爭議的最高分,贏得了全國大賽一等獎的第一名。2005年,34歲的夏青峰被評為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2006年,夏青峰成為華士實驗學校校長。2007年,華士實驗教育集團成立,夏青峰任董事長、總校長。
不願做官的校長
幾近不惑,夏青峰內心仍是不“安分”的。
2010年,做校長四年以後,39歲的夏青峰婉謝了蘇州市、南京市多所學校的邀約,作為特殊人才,被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引進到北京工作。“好像40歲之前再不折騰,以後折騰的動力就慢慢小了,我還想去看看外邊更大的世界。”夏青峰心一橫,就來到了北京。
他還記得初到管莊中心小學“踩點”時的情景。那天晚上,從北京地鐵管莊站下車後,夏青峰打了個三輪蹦蹦車前往學校,時值北京市全面推進房屋抗震加固,校園內部一眼看去都是工地,校園門面房幾家小飯館前,都是人們在光著膀子喝啤酒。眼前的景象讓夏青峰傻了眼。雖然心情有點失落,但夏青峰想,既然來了,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學校辦好。
到學校的前兩週,夏青峰幾乎沒有說話,他一直在觀察學校和師生狀態。兩週後,在第一次全體教師大會上,他講了半個小時,多次被教師們的掌聲打斷。一位教師回憶,夏校長的話都講到老師們的心坎上去了。
變化在這樣一所傳統老校慢慢發生了。
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學校,夏青峰做了一系列課程改革,讓孩子們的課外活動儘可能豐富起來;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他邀請了十多位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來到學校傳授經驗,並對整個朝陽區全方位開放;為了改變家長對學校的印象並樹立對孩子的信心,他組織學生們在學校附近的大禮堂內演出,邀請家長們前來觀看;為了營造更好的校園生態,夏青峰頂著壓力,花了半年時間,把學校裡的小門面房全給拆了……
他還辦了一份名叫《家園》的校園報紙,每期他都寫一篇談辦學的文章,然後寄給朝陽區各個學校的校長,還有教委的領導。慢慢地,這成了很多校長和領導特別喜歡看的一份報紙。
管莊中心小學也因此得到了外界更多的關心和重視,被更名為“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升級為區教委直屬小學,校園環境煥然一新,教師們的狀態越來越好,學生們眼睛裡閃著光,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直線上升。
2013年1月,夏青峰又迎來了新的挑戰,位於北京市北三環外西壩河岸邊的一所嶄新的學校——北京中學將於當年9月正式亮相,夏青峰被任命為校長。面對嶄新的學校,要從頭思考該怎麼辦學,這也給了夏青峰更大的施展空間。
2016年,夏青峰兼任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副主任。後來,面對兩個職務帶來的精力拉扯,夏青峰果斷辭去教委的行政職務,專注於校園。
很多人對這一選擇不解,而在夏青峰看來,人生非常短暫,一定要做自己最感興趣、最適合的事情。他更是從來沒想過把校長當成“官”來做,反而有種氣定神閒和內在的從容。“有所追求才是最大的快樂,讓我們能樂在其中。”夏青峰一臉沉靜。
不追求“名校”的辦學者
夏青峰對辦學有著清醒的認識。
“北京中學這個校名太大,辦著辦著就有可能天天想著辦名校,從而把學生和老師當工具了。”在籌辦北京中學的時候,夏青峰就有個明確的想法:北京中學要成為品牌,這很重要,但不能刻意追求,最關鍵的是要把學生培養好。辦成什麼樣的學校不是目的,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是根本。
北京中學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夏青峰給出的答案是,在健康人格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創新精神。他還專門把這一育人目標轉化成了學生能聽得懂、記得住的話:成為一個有根的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和一個能創造的人。
一提到考試分數,不少校長諱莫如深,好像分數與素養天然對立。夏青峰卻認為,在教育一線不可能不講分數,考試分數要講,核心素養也要抓,關鍵在於“平衡”二字。
“學生不是實驗物件,是教育的物件。培育核心素養是一個長期過程,抓學生考試分數則是短期主義,我們必須要不斷微調,找到平衡點,不能一味標新立異,因為一旦顛覆性的變革失敗了,對學校可能影響不大,但這一批孩子就遭殃了。”夏青峰依然把目光投向了每一個個體的學生。
怎樣才能做到“平衡”呢?
夏青峰的回答是,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志趣,真正調動學生的“心之力”和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想要去學習。
在北京中學一位教師看來,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解決考試、評價的問題,還能讓學生節省出大量時間參與到更豐富的拓展課程和實踐體驗中去,提升自信心,發展綜合素質,鍛鍊其思維品質和能力。
北京中學的課程開設堪稱“奢侈”,課程以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與潛能課程相融合。拓展課程分為閱歷、學院、雅趣、服務、健身五大系列,在豐富性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選擇性,旨在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創造力和優勢力。同時,學校鼓勵並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採用自修、研修、導修、講修的學習方式,並鼓勵學生免修學科。
教學雖然很重要,但在北京中學,最消耗教師精力的部分在於觀察學生狀態、與學生談心,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發展和創造性地成長。
走在北京中學的校園裡,能有很多有趣的發現:不少學校掛在門口的校牌熱衷請名人題寫,北京中學的校牌則出自學生之手;學校的實驗室章程、食堂公約、走廊文化佈置等也全由學生完成;一名愛好繪畫的學生,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閒暇時塗鴉了整整一面活動室的牆;學校的角落裡保留著一架兒童鞦韆……夏青峰希望校園裡多一些學生的聲音,期待學生真正能享受學校。
北京中學關於學生的一系列規章制度都是學生自我約定出來的,任何一項制度出來以後,大家投票,如果超過85%的贊成票,那麼就成為一項制度。當然,投票之前可以進行激烈的辯論、討論。
夏青峰把學生推向臺前,把自己定位為服務、支援和引領學生的人。短短几年,北京中學聲名鵲起,收穫了很多榮譽。對此,夏青峰說,“只要學生獲得成長和發展,就是辦學最大的成功”。
談及未來,他說,就像開車一樣,只有把剎車練好,才能更好加速。教育如果都是朝著規律向前開,漸漸地,它的品質就會上來,學校的一流水平也會實現。
作者:本報記者 於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