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雙減”政策落地,教培行業迎來寒冬。陸陸續續的,很多K12培訓機構都選擇了關門、關店或者轉型。資本褪去,才知道究竟誰在裸泳。對於商業產業而言,朝夕轉向實屬正常,然而數百萬從業人員的轉行大計,是我們不得不深思的。
據保守估計,十餘年來教培行業大力發展,截止目前,有不少於500萬人從事教培工作,也就是有近500萬人需要面臨職業轉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教培人員轉行那點事。
01
被動轉身,教培人新坑四大方向
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當不穩定因素來臨之時,很多教培機構人員產生了對體制內“穩定”的嚮往。從“雙減”政策有關措施來看,今後中小學校將要承擔的課後服務以及各方面的教育教學任務將會加重,中小學教師的需求量必定會進一步擴大。
9月1日,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宣佈,根據最新督導情況,各地落實了在2020年承諾的“義務教育教師平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目標,並且正式建立教師工資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和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的聯動機制。
這一利好訊息,無疑會進一步強化中小學校正式編制教師的吸引力。據預測,今年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考編人數最多的一年。
然而,面對外補無門所有期望壓力都轉向學校的家長,公編老師們的幸福指數究竟是上升還是下降,尚不得而知。
來吧!一起賣保險
教培行業歇菜後,恐怕歡呼聲最高的就屬保險行業了。幾百萬的優秀人才,想想就有些小激動。是的,相比當前多數保險機構的人員素養,教育從業者的優勢太明顯了,這些優勢能夠讓他們迅速無縫銜接到保險經紀行業。
超強的學習能力
教育培訓機構從業者學歷普遍在本科及以上,無論是教學崗位,還是市場宣傳崗位,都有著其它行業不能比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不僅針對課程開發和教學考核,也根植於同業的殘酷競爭。
而作為一名保險經紀人,恰恰需要這份超強的學習能力。
親和力和責任感
教育培訓行業,拋開表面的教學和營銷,真正兜底的還是學生和家長的反饋,越是正反饋,這個企業就做得越好。這份正反饋,恰恰離不開一線教學人員與市場營銷人員的付出,離不開他們的責任感與親和力。
保險行業,不管客戶來自哪裡,不管客戶什麼層次,最後能夠成交的核心原因就是保險經紀人的專業性、責任感、親和力,由此換來客戶的信任。而且保險產品成交不是結束,而是服務的開始,這背後需要更大的責任感。
樂於善於溝通
無論是一線授課的講師,還是在行政管理、課程顧問等崗位的人員,都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與熱情,這在使顧客感受到真誠與關懷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此外,自律精神、理解能力、管理意識也是快速掌握保險產品的底層邏輯,這些素質往往在教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賣課套路,複製繼續
教育行業的營銷人員,很多套路是相通的。比如原來是在微信上賣K12課程的,現在可以去考研機構、考公機構、職業教育機構,微信賣課的套路幾乎一模一樣。
在受寵的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機構裡面,有賣CPA培訓課的,IT培訓課,python培訓課,少兒程式設計培訓課,成人自考培訓課,花樣百出;每一個類目下,都有其頭部機構,可以輕鬆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並主動去勾搭。只要你之前的賣課業績突出,斬獲誘人的OFFER不在話下。
不過如果你是線上的長期社群輔導老師,負責使用者報名後,監督學員完成作業、點評作業、和家長電話溝通孩子情況,聯絡家長續班的,就有點尷尬了。
因為你並不是專業銷售,不掌握跟陌生人聊天然後成單的技能,很難立即轉純銷售崗。你也不是純老師崗,不掌握完整講一節課的技能,很難立即轉純教師崗。
所以,各位之前長期做社群輔導的老師(班主任),恐怕只能去沒被打壓的素質教育培訓公司、高考、考研、公考、職業教育公司,繼續做打感情牌的長期社群輔導了,至少老學員續費的套路是可以複製的。
腦洞夠大,轉崗“劇本殺”?
公眾號“AlphaGirl”曾發過一篇推文《教培行業失意人,不如去幹劇本殺吧》,裡面有一個十分開腦洞的想法:教培行業的教研教學崗位,不妨可以考慮目前很火的劇本殺的DM(主持人、控場)。
在作者的建議下,在上游內容產出環節,一部分教研老師可以往劇本殺編劇方向轉型。背後主要的邏輯是:現成的課文裡就有豐富多樣的人物故事,轉化為劇本,可以寓教於樂。科裡也有很多學科發展史的故事,可以縫合融梗。
另外,大量班級教務和課程運營崗可以考慮劇本殺的DM崗位。在遊戲時間,DM擔任著串聯角色與引導故事發展的職能,非遊戲時間,部分劇本殺店的DM還需要參與組隊、瞭解每一車的成員特點(便於分配角色和控場),拉群后具體協調排期時間等。這就很接近教務的工作了。
而且教培行業的教務有一個重要工作是監課,就是考核教學老師的表現和學生反饋,彙總上報,最佳化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
一個好的DM也需要非常熟悉劇本,甚至圈內知名DM在內測期對本子的點評都會影響到後續營銷,以及銷售到店後的長尾表現。二者有很好的轉崗可能性。
這個轉行的想法,夠瘋狂吧?
02
跨前準備:如何提升轉行成功率
首先肯定要提升你的專業能力,做一名懂業務的求職者。
除了轉行,教培從業者很大機率還會面臨換崗的問題,原有的能力模型需要更換一部分或者全部,以滿足新崗位的業務需求,如何讓公司相信自己具備勝任新崗位的潛力很關鍵。
對於大部分業務崗,比如市場、運營、產品等,我們都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或者工作成果轉換成一份或多份面試作品。
其次,你得懂求職,知己知彼,在匹配企業需求和自身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想要轉行到一個新行業的新崗位,你得知道這個行業是幹什麼的,這個崗位是幹什麼的。然後你要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瞭解自己現階段的職業需求,瞭解市面上相關崗位的需求,進而找到匹配點以及補充點。
通常,我們可以從具體的某個崗位開始瞭解,因為不同行業的相同崗位的基礎專業能力往往是比較相似的, 在基礎專業能力達標的情況下,如果你對這個行業有比別人多一點的瞭解,就會形成你的競爭力。
這裡推薦幾個求職有心人常用的資訊渠道。
知乎。在知乎上可以透過相關關鍵詞去搜索到該崗位以及行業的資訊,可以最快速度補充基礎知識
各種網際網路相關的媒體號和公眾號。可以從市場角度瞭解行業的資訊,典型如36kr、虎嗅等
在行。在行上可以用幾百元的價格去約某個領域的專家做一次一對一諮詢。資訊的獲取往往都是單向的,如果你對某些問題不確定或者還是有很多細節問題想要進一步瞭解,約專家是比較直接的做法。
瞭解需求之後就到精準匹配了。
這裡也有個例外,比如網際網路行業公司有個比較重要的特點就是: 不是所有的崗位都是“唯經驗主義”, 只要你能用方式證明你具備這個崗位的能力,公司願意僱傭你的機率很大。
最後、萬事俱備,多做迭代。
比如你準備應聘一個新行業的新媒體運營崗位。當你將系列調研資訊及相關作品都蒐集整理完畢後,接下來一定要精心準備簡歷和麵試,並且針對不同側重點的新媒體崗位要求準備不同的簡歷。
簡歷上,可以把和目標崗位有關的經歷和作品放在簡歷靠前的位置,用可量化的指標突出這段經歷或者作品的價值,有作品一定要附上作品的連結,讓HR或者業務負責人在短時間內一眼看到你的實力。
03
HR警示錄:什麼樣的轉行人不靠譜
工作定位不清楚,崗位認知模糊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雖然在教培行業做了兩三年,但對自己經手的工作內容以及崗位定位缺乏清晰的認知。
比方說,有做銷售的同學,公司給的崗位是社群運營,但實際上工作內容是銷售,雖然也會接觸社群運營,但基本是照搬固定下來的流程,沒有任何迭代和最佳化。
對於這樣的求職者,hr小夥伴一定要擦亮雙眼,別被他的以往職位給忽悠了。實在吃不準,建議找需求部門的專家來面試。
求職目標不明確,兜兜轉轉浪費時間
這裡面又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求職目標明確且合理,當下條件有一定差距,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夠堅定,也沒有補足差距,轉而在其他事情上浪費時間。
比如XX原來是教培行業老師,現在想轉行新媒體運營,自身條件不足,但沒有對準目標補足差距就開始求職,最後發現找到自己的公司職位都是老師,於是偏離了最初目標,等到做OFFER抉擇時才發現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這時已經浪費了大量時間。
另一種情況是,求職目標清晰但不合理,大多是對即將轉行的領域缺乏理解,導致自己設定的求職目標不適合現階段的自己,或者說其實還有更多自己沒看到的可能性。
對於前一類人,在寫求職信或自我評價時,往往會反覆強調雖然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學習能力強,願意嘗試新領域。意願是好的,就怕他不是那塊料。建議HR小夥伴可以試試用GBA去評估一下求職者的學習敏銳度、資訊處理容量等特質。
缺乏提煉與沉澱,數字可信度不高
轉崗轉行的求職者,除了缺乏經驗之外,對過往工作缺乏提煉和沉澱,也是普遍問題,主要表現在對過去工作成果的總結和沉澱不夠以及對工作技能和方法論的認知不夠這兩方面。
在與這些求職人員交談時,你會發現雖然他們的簡歷裡寫了很多相關工作,但是他們並沒有理解業務目標和每項工作之間的邏輯,甚至無法提煉出一些可信的數字成就。
這樣人的工作技能和方法論很可能是誇誇其談,很難融入到招聘崗位的工作細節和考核要求當中,用起來是十分危險的。除非他願意接受公司的安排,從一張白紙畫起。
總的來看,2021年教培行業大洗牌,給了我們重新定義一些人才標準和用人思維的機會。無論是教培從業人員還是其他行業的HR,都需要有更強的評估能力、識人能力。當然,也包括求職者的自我認知能力——可千萬別再入錯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