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生態環境部門官方訊息,應中方邀請,美英兩國氣候方面的高階官員於 9 月初一前一後應邀訪華。而此次訪華主要議題就是商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的相關內容和意見等。
根據聯合國官方的通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將於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而中美作為全球碳排放量前兩位的國家,也作為全世界大國力量的代表,有能力也有責任地促成氣候問題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訪華的英方特使阿洛克·夏爾馬也是此次會議的候任主席。可以說,此次兩國訪華的背景就是針對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會議。
畢竟提前過過招,才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8月31日至9月3日,美國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應邀到中國天津進行訪問。在會談過程中,王毅表示,中美氣變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美方應採取積極行動,以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這也是中美想要進行任何合作的前提。克里的這次訪華,似乎釋放出了與中國加強合作的訊號。但其實我國從不認為此次會談能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因為美國自古就是那種出爾反爾、利益至上的形象。想要美國在國際事務方面尤其是聯合國全球責任上進行分擔,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我國也不認為美國有這方面的誠意。
9月5日,英國氣候特使阿洛克·夏爾馬也隨克里其後與中方在天津就全球氣候問題進行了會談。而與英國會談,就類似於旁敲側擊。一面是英國氣候特使夏爾馬在即將召開聯合國會議中身為侯任主席的特殊性,另一面也是與它作為美國幫派小弟的身份進行對話。
雖然英美兩國此次如此爽快地應邀訪華,表面上是對全球氣候問題與中國進行意見交換。但是實際上卻是英美兩國想借此機會打壓中國。
因為在會談中,英美兩國都提出希望中國進一步削減碳排放量的無理要求,並表示氣候問題上或許中國比其他國家應該做得更多。
這就是想要給處於發展中的中國一個無形的枷鎖。因為事實上,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對能源的清潔管理,我國的碳排放量已經處於一個逐步趨穩的態勢。在去年 9 月,我國答應聯合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後,就一直致力於碳排放量的降低,並提出了多項自主貢獻目標:比如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碳中和峰值,並爭取提早達到峰值,而相比2005年,如今中國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60%。相信透過一步步的調控和經濟施壓管理,我國將從配額髮放碳排放量逐步轉換為購買碳排放量,最後實現碳排放量的歸零指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表示,關於氣候治理中國一直都是行動派,而關於生態文明,中國也始終都是全球各國中的踐行者。
可以說,相對美國和脫歐的英國來講,我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努力也是眾人可見的,而反觀在氣候問題上一直指責中國的英美兩國,還不斷的增加碳排放量,工業汙染指數也在不斷提升。要知道我國還處於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縮減碳排放量將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對比一下,同時期發展中的英國和美國。工業革命時,倫敦揮之不去的霧霾與我國現在的建設環境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英美兩方還想進一步利用人道主義來迫使中國接受再降低碳排放量的要求,簡直就是貪心妄想。氣候治理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全球所有國家的事情。美國和英國作為碳排放大國,更應該擔起責任來。
現在的中國在某些高階領域已經是行業中的佼佼者、領跑人、帶頭人,在某些弱項行業中也是緊追不捨地跟跑人。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所說的那樣:"你們在中國面前沒有資格要求,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要想和中國在氣候問題上合作,同樣請拿出誠意來,收起高人一等的對話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美來華攪局的同時,德國也在暗中插一腳。9月15日,據觀察者網報道,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已經拒絕讓德國軍艦訪問上海的請求。在疫情特殊期間,德方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周邊,未說明來意就想將軍艦停靠上海,此舉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最近英
方的航母來到南海炫武揚威已經遭到了中國當頭一棒,而德國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中方會敞開大門讓他肆意"刷圈",但現實給了他一個響亮的耳光。德國僅僅是為了將軍艦停靠上海進行訪華嗎?其實不然。從德國軍艦不打招呼和航行計劃上可以看出,他們主要的目的是參加美國所宣傳的航行自由活動,企圖涉足亞太地區,進入南海區域,分一杯羹。
作為大國博弈,中國面子已經給足了。其實早在今年 3 月份德方就提出了這一要求,但中方予以委婉的拒絕,沒想到近日德方卻以一種委屈的態度把此事報了出來,簡直是蹬鼻子上臉。
但從深處可以看出,德國也有一定的苦衷在裡面。相對於中美雙方來講,德國的海軍戰鬥力確實是比較差的了。一是本身海岸線、地理位置的問題,導致想發展都很難。二是二戰以後的戰敗,導致海軍實力被大大削弱,像一個先天有病的孩子又被打斷了一條腿。鑑於這種情況下,德國綜合國力可能也只能排在二線了。再加上,德國又作為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組織中的一員,很難不參與到美國所提倡的航行自由計劃中。但它又不太想招惹中國,想與中國的經貿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就變相提出訪問中國的請求。兩頭為難這可以理解,但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綜合實力與實際領土相匹配的強大國家,我們不懼強權,不畏艱險與挑戰。對於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該做到的事情,我們主動承擔,主動作為,但對於那些強行往我們腦袋上面扣帽子的無理要求,我們也勢必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