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導讀】我們從不對別國說我們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因為我們懂得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好不好,不看廣告,看療效。中美既不應也無法改變對方,而是應該打破意識形態的藩籬,擯棄零和博弈的邏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互尊重、和平共處。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9月22日訊息,當地時間9月22日下午,秦剛大使在卡特中心和喬治·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對話會上演講,內容如下。
芭芭拉·史密斯女士,
方大為先生,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感謝卡特中心和喬治·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共同舉辦這場活動。很高興以影片方式同朋友們見面。
感謝卡特總統發來熱情洋溢的來信和尼爾·布什先生的致辭。我們不會忘記,42年前,卡特總統同鄧小平先生共同作出中美建交的歷史性決定。老布什總統面對冷戰後中美關係的困難,始終堅持透過接觸對話增進理解和信任。正是在中美幾代領導人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中美關係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當前,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誤解、誤判卻在加深,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美中關係定義為民主與威權的對決,挑動意識形態對立。這是當前中美關係面臨嚴重困難的癥結所在。我想就此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什麼是民主?
作為一種政治體制,民主一詞發源於古希臘,本意是“人民統治”、“主權在民”。由此可見,對民主最基本的判斷標準,就是人民是否有廣泛參與國家治理的權利,人民的訴求能否得到回應和滿足,人民有沒有獲得感和幸福感。人民是民主的核心。正如林肯總統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世界上不管什麼政治體制,目的是選出合適的人治理好國家,為人民謀福祉。
古希臘的柏拉圖主張公民在小的時候要接受各種教育,到他們長大後,透過測試,選出適合從政的青年,把他們放到社會底層經歷磨練。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人到中年時,那些經受住多重考驗的人不再誇誇其談,而是富有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經驗。他們被放到治理國家的崗位上,但他們只能過簡樸的生活,防止權力被腐化。
中國是不是民主國家?
——中國自古以來有深厚的民本的基因。基辛格博士對我說,中國是共產主義加儒家思想的國家。儒家的代表、與古希臘同時期的中國思想家孔子提出“民本”思想。孔子的再傳弟子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歷史上,中國的皇帝將老百姓和君王的關係比作水和舟,告誡統治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00年前,中國共產黨作為窮人的黨創立,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中國共產黨喊出的口號就是反獨裁、反專制、反壓迫,人民當家做主,得了民心、奪了政權,但初心不改,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今天中國的人民民主是全過程的民主。中國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既有選舉權,又有依法廣泛參與國家治理的權利。在中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中國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相當於美國的國會和地方議會。目前,中國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縣級以上是間接選舉。人民可以選舉出他們的代表參政議政,並選出領導人。人大代表密切聯絡群眾,所有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式,經過民主醞釀,透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中國還有獨特的政治協商制度和機構,這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任何重大決策、任何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要經過人大、政府、政協機構、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的廣泛充分協商討論,在各方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出體現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中國的會議多,官員下基層多,開會就是協商,研究問題,下基層就是調研,瞭解實情。在此過程中,各方討論的廣度和辯論的激烈程度不亞於美國國會。例如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政府先後10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共收到42萬多人提出的100多萬條意見。再比如,中國每五年制定一份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今年開始執行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在起草過程中,進行了充分協商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並從100多萬條網民留言中整理出1000餘條建議,作出366處調整,又吸收全國人大和政協代表的意見、建議,對草案作出55處修改才最後透過。在中國的人大機構很少出現面紅耳赤的爭吵、久拖不決的議案,因為大量的矛盾和訴求在協商過程中已經化解或吸納了。出臺的政策在落實過程中也往往比較順利。
——中國自古就注重選賢任能。與柏拉圖同一時代的中國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就發明了科舉制。透過考試,任何人不分年齡、貧富,都可以選拔為官,先在基層任職,根據政績逐步提拔或被淘汰。中國的科舉制是今天西方公務員制的鼻祖。如今,中國人一生要經歷各種考試,參加工作後還要經歷各種實踐歷練和嚴格的層層考核、選拔以及上級、同事、社會、輿論的監督。如果是中共黨員,還要接受嚴於法律的黨紀約束,觸犯了黨紀國法,嚴懲不怠。以駐美使館為例,上級考核下級,一個季度一次;下級監督上級,隨時可以;下級集中給上級打分,一年1次。能力不強、業績平庸、自身不乾淨、群眾不認可,官員是不會被層層篩選提拔上來的。目前的中國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曾長期在基層和地方任職。習近平主席16歲到中國西北一個貧窮的農村當一名普通農民,54歲到國際大都市上海任市委書記,其間在不同的地方和崗位工作,服務的人口從幾百到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從層層歷練中體察到了民間疾苦聲,深懷了愛民為民之心,具備了駕馭複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的豐富經驗和卓越能力。他也得到了人民的愛戴、信任和擁護。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高階官員能高票甚至全票當選的原因。
如何衡量一個制度是不是民主?
世界上有不同的制度。一個制度是不是民主,要看其能不能代表人民的整體利益、人民滿意不滿意。民主不是擺設,更要管用。塞繆爾·亨廷頓說,各國之間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於治理的形式,而在於治理的程度。根據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連續10年在中國開展的民調,中國民眾對共產黨執政的滿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答案很長,我來嘗試簡短回答這個問題。中國東北一個省會城市長春連續22年開通市長熱線電話,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從未間斷,及時回應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累計900多萬件,市民給予的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這樣的熱線、這樣高的滿意度在中國各級地方有很多。如果大家瞭解了市民對市長熱線電話的滿意度,還難理解哈佛大學的民調結果嗎?
朋友們,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當有些人還在製造“民主與威權”之爭、滿世界拼湊針對中國的“民主國家同盟”時,中華大地在發生著什麼呢?14億中國人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正邁步奔向共同富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每天,1.6萬戶企業在中國誕生,每天,120多家新的外商企業趕往中國這個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幾乎每個中國人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偏遠地區的產品透過網路直播帶貨銷往全國各地;大山裡的農民、城市中的青年乘坐高鐵外出務工,追逐人生夢想;綠色低碳成為新時尚,中國人駕駛著全球50%的新能源汽車賓士在全世界裡程最長的高速公路網上;1/10的中國人走出國門看遍大千世界;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數月後成功返回地球;中國人的權利和自由受到憲法的充分保護;中國人民正趕往投票站行使憲法賦予的選舉權;新疆等地的穆斯林信眾每天就近去清真寺;十億中國網民透過網路瞭解天下資訊,進行交流,表達觀點;中國已簽署26項國際人權公約和文書;中國有效控制住新冠疫情,超過11億中國人完成疫苗接種,中國已向100多個國家和組織提供了疫苗,今年全年將對外提供20億劑;“一帶一路”倡議正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將使沿線國幾千萬人擺脫貧困;2400多名中國維和人員正在全球各地執行任務;習近平主席剛剛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中國正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中國並不完美,前進的征程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比如如何在發展市場經濟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社會公平公正等問題。但我們在不斷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全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朋友們,難道中國不是在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嗎?難道中國踐行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與林肯總統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不都是為了人民嗎?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的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同人民在一起、一切為了人民。
朋友們,
中美歷史、文化、體制不同,但正如卡特總統所說,兩國人民都渴望和平與繁榮,兩國領導人都希望為本國人民追求幸福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這就是中美之間的“大同”。我們從不對別國說我們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因為我們懂得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好不好,不看廣告,看療效。中美既不應也無法改變對方,而是應該打破意識形態的藩籬,擯棄零和博弈的邏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應該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堅持向前看、往前走,推動中美關係儘快回到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讓我們拿出戰略膽識和政治魄力,開闢中美關係的新未來。
謝謝大家。
秦大使在線上對話會上還回答了與會人員的有關問題。答問內容如下:
一、問:外界應如何解讀和處理美中相互公開批評和指責?
答:中美之間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相互尊重。中國是開放包容的。外界對中國的建議或批評,只要是客觀、真實、善意和建設性的,我們都歡迎並且接受,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我在美國當大使,重要的就是溝通、傾聽。但是我們絕不接受毫無根據的詆譭和虛假訊息,不接受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做派,不接受損害中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言行。公民要遵守法律,國家要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美國法律禁止分裂國家和種族仇視行為,但為什麼美國一些人要對中國這樣呢?
二、問:中方對美英澳開展核潛艇合作有何反應?
答:中方已向美方表達關切,外交部發言人已就此表明態度。事實上,不光是中方,連日來許多地區國家都對美、英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表達關切甚至反對。此舉加劇軍備競賽,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損害國際核不擴散努力,有關做法極不負責任。因此,我們敦促相關國家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和狹隘的地緣政治觀念,不要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 ”。亞太地區的安全事務應由亞太地區人民共同決定,而不是由盎格魯-薩克遜說了算。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三、問:中方將在亞太區域經濟融合中發揮什麼作用?
答:首先,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120多個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本身就是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的動力源、信心源,是世界供應鏈中堅實的一環。
第二,中國奔向共同富裕,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亞洲地區國家提供更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
第三,中國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方已經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我們還將進一步升級中韓、中新(加坡)等現有的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等新的自貿協定談判步伐,這些將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注入強勁動力,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進 一步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貿易和投資增長,促進亞太地區的 發展與繁榮。
四、問:美中雙方可以採取哪些實質性舉措來增進互信,特別是恢復在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有效合作?
答:中美關係在上屆美國政府任內遭到嚴重破壞,雙方教育、科技、人文等領域交流也未能倖免。美國國內一些人鼓譟“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誣衊“孔子學院”是在搞文化滲透,不少中國學生學者無端遭遇遣返、拒籤、盤查、滋擾,雙方科技交流幾乎中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對增進兩國相互瞭解與信任具有重要作用,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到任後,10多所美國高校及教育機構負責人紛紛向我致信,表示希望繼續開展美中教育交流合作。我們期待拜登政府能儘快扭轉這一局面。我注意到美方近來為85,000名中國學生髮放了簽證,但同時也發生了一些中國學生遭拒的情況。我們希望美方採取更多實際行動抬起阻隔兩國交流的鐵幕,讓兩國的學生、學者、科學家、藝術家能夠不受恐懼、沒有障礙地交流合作。比如,在防控重大傳染性疾病、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兩國科學家可以開展更多合作。中國也繼續歡迎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通電話,兩國元首進行了坦誠、深入、戰略性的溝通交流,釋放出積極訊號。兩國元首一致同意繼續透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絡,雙方工作層廣泛接觸對話,挖掘合作潛力,有效管控分歧,避免衝突,為中美關係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要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開展協調合作。坦率地講,我擔心的是,美方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而美方競爭的方式往往是對抗,特別是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如果這一點不改變,將損害中方為促進中美互信與合作的努力。從國際關係史中我找不出一個例子來,即國與國的政治關係處在競爭甚至對抗狀態,但其他方面毫髮無損。
五、問:目前,非中國公民因緊急人道主義情況申請赴華簽證須耗時數週甚至數月。中國駐美使館是否會考慮將此類簽證的受理時間縮短至數個工作日?美中是否開始協商重開成都和休斯敦總領館?
答:因疫情形勢發展,普通簽證申請由疫情前的視窗受理模式調整為電子郵件初審後進行郵寄辦理。這給簽證申請人帶來一些不便,也影響了受理速度。去年7月,美方突然單方面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以及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破壞。原來由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受理的簽證申請轉到中國駐美使館,導致使館工作量激增,某種程度上延長了處理時間。我館工作人員將盡全力加快進度。我們也希望簽證申請人按要求提供完整、準確材料,以免周折,耽誤時間。
面對美方悍然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中方不得不對等反制,關閉了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解鈴還需繫鈴人。這個問題是美方單方面挑起的,要解決也需要美方首先採取行動。
六、問:未來數十年美中在氣候變化、核擴散、網路安全、新技術挑戰等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將更加突出,面臨的形勢也將更加複雜。您認為應採取哪些措施確保下一代美中兩國外交官能夠共同解決好上述問題?
答:習近平主席在同拜登總統通話時強調,當前國際社會面臨許多共同難題。中美應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雙方應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繼續接觸對話,推進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雙方各自都已宣佈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NDC),那就言必信、 行必果。國際社會對美國能否兌現承諾、會不會再翻烙餅存有疑慮。
中美都要踐行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比如在核不擴散問題上,美國宣佈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讓人們懷疑他們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包括核不擴散承諾。如果一個國家總說要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卻連它自己制定的規則都不遵守,或有選擇地遵守,或朝令夕改地遵守,怎麼讓別人相信它?
網路、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世界進步,同時也帶來風險和挑戰,國際社會應該制定新的規劃、標準加以規範,趨利避害,中美之間也可以進行商談、協調。例如,中國已經提出全球數字安全倡議,歡迎美方響應,共同維護全球數字和網路安全。
七、問:當前美中關係面臨走向衝突的危險,中方可以單方面採取哪些舉措緩和緊張局勢,避免兩國衝突對抗?
答:中方抱著極大誠意同美方開展對話溝通,緩和中美關係緊張。只要存在機會,我們願繼續同美方開展合作,但中美雙方合作必須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美方不要指望中方在美方有需求、只符合美方利益的領域予以配合,同時卻忽視甚至是損害中方利益,特別是在涉及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