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2.8億的雞缸杯,到底貴在哪裡?
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上。
被收藏界譽為“神品”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走向神壇,誰也沒想到,這小小的雞缸杯最終會以2.8億港元成交,它當時的成交價直接重新整理了我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對,就是這隻高約3釐米,口徑為8.3釐米,足徑4釐米左右的鬥彩雞缸杯。
雞缸杯?聽上去就像是一種餵雞的盆?
它是什麼?
為什麼網上雞缸杯仿品最貴的也要成千上萬元?這些仿製的水平也都參差不齊。
想要知道它為什麼貴,首先你得了解下,為什麼上面要畫雞。
有一說法說,那是因為成化皇帝當皇帝的第一年,也就是成化元年1465年,掐指一算,那是雞年。
也有人說,皇上特別喜歡雞,是因為“雞”這個字與“吉”諧音。
相比之下,更有說服力的應該是下面介紹的這種說法,有記載指出,成化皇帝很欣賞宋人佚名的紙本設色《子母雞圖》。
當成化皇帝為看到這溫馨的場景時,感觸頗多,於是就題了一首七言詩,這能說明什麼?如果說你看了史書上的另一段記載,大致就能明白了。
書上提到,成化皇帝的“戀母情結”,這要怎麼說?
從相關記載來看,成化皇帝的童年並不順利,在童年時代,他隨時都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再者他的反應也比較遲鈍。成化能或者度過那段時間,大多是因為宮女萬氏。這個宮女在19歲那年開始伺候成化,當時,宮女萬氏相當於成化的貼身保姆和監護人。
宮女萬氏和成化在那時,就連成化的親生母親,也遠沒有成化和萬氏接觸的那般近。
從古籍記載來看,成化帝生母周太后和成化帝談心時曾問過自己的兒子:“這萬氏有何美,而承恩多?”
成化帝是怎麼說的?
成化帝給出的回答是:“彼撫摸吾安之,不在貌也。”
這話很明瞭了,顯然萬貴妃在成化帝看來,更像是一個亦妻亦母的角色,再加上萬貴妃平日裡善於迎合成化帝的意圖,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得以專寵後宮二十餘年的佳話。
那都是後話了,這段歷史跟瓷器究竟有什麼關係?
首先,當年萬貴妃十分喜愛雞缸杯,於是,成化皇帝下令景德鎮官窯大量燒造。
或者說,正因萬貴妃對瓷器的鐘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成化帝對瓷器製造尤為重視。
無論怎樣,我們都無法否認,成化皇帝對萬貴妃的寵愛,一步步成就了這價值連城的成化瓷器。
人們總說,物為古、稀、名、精為貴,而這四點,這隻稀世珍寶雞缸杯都佔了。
另外,不論是從器型、工藝,還是色彩以及繪畫上看,這隻雞缸杯都能代表明代的制瓷水準有多麼高超。
比方說,雞缸杯杯壁薄如蟬翼,胎體潔白,迎光可透。
想一想,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
人們第一次見到這般薄、透、白,且堅硬的瓷器時,有多麼震驚。
其工藝,在成化之後到清初的一兩百年裡,全世界都沒有人能生產出這種水平的瓷器。
這是雍正皇帝下令仿製的雞缸杯,畫風上走的穩健工細的路子。和雍正皇帝相比,乾隆皇帝在雞缸杯的路上更是越走越遠,其形制內容都大異其趣,你已然看不到明代雞缸杯具備的寫意自然。
那麼,這成化皇帝最愛的御用酒杯:成化鬥彩雞缸杯,究竟有何不同尋常?
為什麼如此難得?
其實成化鬥彩之所以名貴,和製作工藝有關。
說起鬥彩,有些古代陶瓷知識的人,會想到五彩、琺琅彩等,其實陶瓷史的書籍上,專門把鬥彩單列一章。
鬥彩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種裝飾手法,人們要做的是先在做好的素胚上,用青花料勾畫輪廓,這有些像繪畫中的白描,之後再施釉高溫成瓷。
鬥彩工藝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它不同於青花瓷一遍成型,鬥彩工藝需要燒造2遍,單單是這一點,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品率。
所以說,雞缸杯在當時有著“千窯一寶”一說,絕非虛言。
也有一種說法指出,明成化雞缸杯的用泥過於特殊,它用的是明成化特有的麻倉土,從而使得胎體在光下會呈現芽黃色。
很可惜,相傳這種特殊的泥料在成化以後的弘治初年,就已經找不到了,或者說已經用盡了。據說這也是後世競相仿製,最終仍無法得出成化之韻的重要原因。
而這也是雞缸杯能被當成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最高水平的禮物,送給朝鮮的原因所在。
作為御用品,它存世極少,已金貴到一杯難求。
從明清瓷器來看,鬥彩雞缸杯可謂是久負盛名。
早在明朝,雞缸杯就成了人們追捧的物件。清乾隆年間,進士朱琰曾在《陶說》中提到:“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
如今,已知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被公認為真品且儲存完整的僅僅只有10只,除去幾隻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
而我國國內公立博物館目前來說,一隻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