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錢幣的鑄地與行用範圍,是錢幣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我 國曆代古錢的鑄地有很多,行用範圍也互不相同。有的是官方設 爐,鑄地處於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城之地;有的是天下放鼓,分 布在產銅、鐵地區或州府城之地。行用範圍有全國通行錢幣,也有 地方區域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都發行貨幣, 錢上常有城邑地名。過去的研究者經常根據城名,推定一類錢的行 用範圍,可能並不可靠。充其童只能作為一種可能,還應全面分析、 考察。另外,當時即使是一個國家的鑄幣,也不是都可流通全境的。 如齊國刀幣,有“齊法化”、“節墨之法化”等多種型別。這裡既有時 代早晚的因素,也有行用區域大小的因素。又如春秋時的平肩弧足 空首布,上面已發現10多種銘文。過去據地名分析,行用很廣。現 在從出土地點考察得知,主要是周王室的京都之地所鑄所用。
從錢幣文字的特徵分析,是鑑別鑄行區域比較簡便易行的方 法之一。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不少少數民族政權都造過錢 幣。這其中有兩種情況,一是運用本民族文字造錢,如龜茲文、八思 巴文、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滿文、藏文、維吾爾文等;一是用漢 文字造錢,行用區域也因政權的性質是地方政權還是全國政權各 有區別。
元、淸兩代少數民族曾為中國大地的主宰,其錢幣為全國 性鑄幣,而多數為地方政權的區域錢幣,影響有限。從鑑定來看,用 少數民族的文字造幣,即使不認識其文,也可知非漢文錢。再聯絡 到歷史上的記載與錢幣形制特徵,便可知大概行區。而用漢文的少 數民族錢幣,文字風格迥異,多數不如漢人錢幣鑄得規整,文字或 簡筆,或筆劃不流暢,顯得文化水平不高。如遼代漢文錢,別具一 格,與宋代錢幣明顯不同,是北方邊隳的區域鑄幣。
鑑別鑄行區域,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不能忽視,我國既發現過 許多西亞波斯等外國錢幣,也存在一些東亞、東南亞地區的仿漢錢 遺存,混在漢錢中使用,需要予以區別。如日本所鑄“和同開寶”系 仿唐開元形制所鑄,“寶”文取漢字“寶”的一部分“珎”,故又名“和 同開珍”,屬於簡筆;又鑄“富壽神寶”,富字上面沒有一點,屬於減損;再如“元豐通寶”,漢文錢有行、隸、篆三種字型,日本仿鑄為楷 書體,元字上面二橫平齊,俗稱“平頭元豐”,都與漢文錢不同,看到 這類錢,不能斷之為新見版面,要從國別角度予以鑑定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