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從事玉器的收藏,恐怕拍賣是所有人都無法繞過去的一個話題,無論是起因於一般收藏者的盲目跟風,還是那些投資者的別有用心地刻意炒作,或者是痴迷玉器的收藏者的不懈追求,玉器交易市場的逐步成熟,拍品交易日益火爆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國內的藝術品流通環節中,拍賣市場是收藏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如果要綜合看玉器市場的發展,首先要了解和關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玉器的拍賣。
與其他類別的拍品不同,玉器的拍賣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國內尚屬於新生事物,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中,原來的拍賣主要是集中在字畫和陶瓷兩大類別;自1995年有了玉器專門拍賣以來,玉器的交易從不被認知到後來居上,逐步成為藝術品交易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品種類別,玉器的收藏和拍賣都呈現了勃勃生機。
而玉器拍賣成交率和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也從另一個角度促進了玉器的收藏,這不僅說明玉器的存世量和市場潛力,也說明玉器拍品的珍貴和精美,同時也說明了競買者、收藏者的鑑賞水平和玉器保值升值功能在不斷提高。
在九十年代的拍賣會上,當時的政策還沒有特別對出土物品有進一步嚴格的規定,只要物品經過拍賣公司的認可,什麼樣的拍品都可以上拍,而且在當時,備受收藏者關注的是紅山文化玉器。例如在2000年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一件紅山文化獸形玉塊以264萬元高價成交。
隨著拍賣規則的逐步規範,出土文物漸漸被禁止上拍,在兩千年前後的拍賣市場上, 明清玉器則開始佔有較重的份額,清代玉器則逐漸統治了玉器拍賣市場。而且屢屢有高價拍品出現,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香港的各大拍賣公司,所舉辦的拍賣會中清代玉器拍賣大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01年的北京,在翰海拍賣公司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海外迴流的清代獅紐鼎式長方白玉爐,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後,被一國內藏家拍得;在2002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一件紫檀嵌玉插屏,上有乾隆御題詩,最終以132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玉器專場的總成交額高達2338.6萬元,創下了國內玉器拍賣成交量的新紀錄,其中清乾隆黃玉出戟螭龍瓶以484萬元的天價成交。
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因為沒有大件出現,所以單件成交價格不是很高,但總體價格仍然達到了近2000萬元。
同時,國內其他各拍賣公司和大拍賣會也不甘落後,玉器的拍賣也熱火朝天,在2003年北京華辰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中,排名榜第一位最高價的就是一件清代康熙龍組碧玉璽,當時是以 660萬元高價落槌成交。
另外,北京中貿聖佳推出的清乾隆御製羊脂玉龍紐瓶不負眾望,最終以308萬元成交。
而一直代表著亞洲藝術品晴雨表的香港地區消費能力開始增強,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也更為開放,吸引了不少海外的珍品、精品參拍,而且也吸引了廣大海內外資本雄厚的收藏者。
同其他藝術種類的拍品一樣,香港地區的藝術品流通市場相對完善,特別是國際著名的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都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專門針對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品流通和交易。
國內較為成熟的藝術品拍賣公司,保利和嘉德後來也在香港設立分公司,不想失去這一個重要的行情指數參與機會;再加上其他國家和新成立的藝術品拍賣企業,香港的藝術品流通地位逐步成為東南亞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數和環節。
各家公司的格局安排妥當以後,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推動藝術品市場的交易和流通,玉器類的拍品也屢創拍賣價格新高。
在2003年10月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十六羅漢山子以956萬港幣成交,創下當時的天價記錄;2004年,清乾隆和田玉活環雙龍耳萬壽紋碗成交價高達1933萬港幣,另一件晚清時期的翠玉活環龍首耳三足獸爐成交價高達622萬港幣。
明清玉器中,因存世量較大,距今年代較近,清朝的玉器似乎更受賣家的歡迎,其中乾隆時期的玉器最受追捧。
因為乾隆時期的玉器不僅用料考究,工藝精湛,而且多在蘇州碾磨,被後人稱為“乾隆工”。
受拍賣公司的宣傳和推動,拍賣會場上的“乾隆工”玉器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在玉器拍賣場上獨領風騷,那些年創造天價拍賣記錄的幾乎都是乾隆時期的玉器。
另外,在所有的乾隆時期玉器中,由於乾隆個人的喜好,他很推崇“痕都斯坦玉”,所以拍賣會上,哪些痕都斯坦玉也比較容易受到追捧,其成交價格也相對比較高,成為曾經引領了一個玉器拍賣時代的風向標。
(原創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與文字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