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設計總是和特定時代的人文藝術歷史背景緊密相關, 並隨著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發展而發生改變。就比如西方藝術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的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風格。
但時期並不能完全用來判斷某一藝術風格的起止,相近時期的風格,相互間會有借鑑、融合與發展,而潮流也是輪迴的。
接下來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說說這三種珠寶藝術風格的區別與聯絡。
拜占庭時期
特點:金銀鏤空鑲嵌、寶石拋光、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
拜占庭帝國,也叫東羅馬帝國,曾以大規模貴重金屬和寶石貿易而聞名,從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拜占庭擁有巨大的帝國財富,其不斷擴大的國際貿易網路使拜占庭珠寶商坐擁前所未有的獲取黃金和寶石的天時地利。
同時,東羅馬帝國的珠寶加工技術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藝術風格上繼承了羅馬。羅馬帝國的晚期,彩飾的新品種開始出現,寶石裝飾的重要性開始超過黃金,同時烏銀也被廣泛運用。
金銀鏤空是拜占庭珠寶的重要特點之一,拜占庭最著名的一種黃金加工工藝被稱為opus interrasile,它是將黃金鏤空,以打造出精緻細膩的圖案,具有很強的浮雕效果,這種技藝從公元三世紀開始長期流行。
公元10世紀,鏨胎琺琅技術發展起來。拜占庭珠寶將這一技術的應用,推向了頂峰,這種技術是在金屬胎上直接鏨挖出凹陷的圖樣,將琺琅料灌入使畫面在金屬上凸顯,且不再使用完全琺琅化的背景。
大顆的彩色珠寶鑲嵌。拜占庭的寶石加工以拋光為特色,製作成的半圓弧面型平底寶石(cabochon)被鑲嵌在鏤空的黃金之上,光線從半圓弧面型寶石穿透,這樣就可以更加突出寶石的異彩,整體晶瑩剔透,風格纖細奢華。
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因為拜占庭的藝術風格起源於基督教,所以十字架或者有有靈性的動物都能常見於拜占庭風的珠寶中。
巴洛克時期
特點: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放,同時洋溢著莊嚴高貴,豪華壯觀
巴洛克風格,始於法國的路易十四時期,莊重華麗。彼時處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對新世界的探索時期,歐洲中產階級興起,中央君主專制加強,同時宗教改革運動的鬥爭此起彼伏。
巴洛克風格珠寶最有代表性的設計叫賽維涅蝴蝶結(Sévigné bowknot),這是最早的蝴蝶結珠寶,誕生於17世紀中期。法國作家塞維涅夫人(Marquise de Sévigné,1626-96)讓這種珠寶風靡一時。
是的,名人效應幾百年前就有了…
左圖為塞維涅夫人 右圖為法國金匠Gilles Légaré設計的塞維涅蝴蝶結,約1663年
上圖的項鍊展示了巴洛克珠寶的一種常見工藝——琺琅。黃金上燒製不同顏色的琺琅始於17世紀早期,是一位叫Jean Toutin(1578-1644)的珠寶匠的技術創新。
很多時候巴洛克風格的珠寶總是透出一股濃濃的農家樂審美,跟琺琅的大量使用不無關係。這時,無論珠寶的正面和背面,總能見到嬌豔欲滴的琺琅。
這種色彩豐富的技藝不用想也知道特別適合表現花卉,而整個17世紀,有一種花絕對讓整個歐洲都血脈噴張,記憶深刻。這種花原產自荷蘭,一到法國便驚為天物,這就是鬱金香。
17世紀鬱金香是上流社會的象徵,最貴時到什麼程度呢?一顆鬱金香球莖就能換整棟別墅。
這價格肯定是虛高了,我們現在有個名詞專門形容這種情況,叫泡沫,是泡沫,就一定會破。不久以後這個泡泡就碎了,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向大蒜看齊,史稱“鬱金香泡沫”。
不管怎樣,鬱金香都成了巴洛克珠寶裡的明星。
再看鑲嵌。這時還是用黃金鑲鑽石,別小看鑲鑽用的金屬,因為到了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珠寶中黃金鑲鑽的情況就越來越少見了。
這時候的珠寶大量採用table cut鑽石,中文叫桌形切割,就是把八面體的鑽石原石削掉一個尖,是一種非常原始的鑽石琢型。
所以很多巴洛克珠寶看照片時會發現鑽石看起來是黑的,其實不是鑽石本身的顏色,而是因為刻面少光線無法反射到鏡頭裡。所以那時的繪畫也能見到不少“黑”鑽,道理類似。
在珠寶風格工藝上,巴洛克呈現出如下特點:
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同時洋溢著豪華莊嚴的高貴氣韻,更少帶有宗教性質。
注重外在的形式表現,強調形式上的多變和氣氛的渲染;
而關於巴洛克”(Baroque)一詞的出處一般有三種解釋:
一是 “barroco”(葡萄牙文)和 “barorueco”(西班牙文),意為“畸形珍珠”“不合常規”;
二是 “baroco”(拉丁文),意為“荒誕的思考”“繁縟可笑的神學討論”;
三是 “barocchio”(義大利文),意為“曖昧可疑的買賣活動”。
晚期,作品風格更多的偏向鋪張浮華,俗豔綺靡,開始忽略內容的深入刻畫和細膩表現。晚期的巴洛克風格已經在某些方面顯露出洛可可風格的端倪。
洛可可時期
特點:女性化、不對稱、柔軟輕快、精緻、細膩繁複 、“C”形、“S”形曲線
“洛可可”(Rococo)源於法文rocaille,意為岩石或貝殼飾物,後來該詞指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的藝術風格。如果說巴洛克風格像男士,洛可可風格則更像一位女士。
法國瑪麗王后,也是洛可可風格藝術和珠寶的忠實擁磊
在法王路易十五之前,巴洛克風格的盛世之景是宮廷的主旋律,它深沉古典,大氣磅礴,訴說著一國的強大。及至路易十五時期,柔軟輕快的洛可可風格席捲而來。
18世紀中期,法國的工商業獲得了大力發展, 已成為當時除英國以外歐洲最發達的國家。
社會經濟條件和物質生活的進步,為洛可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王公貴族窮奢極欲,在法國各處建起了華麗的宮殿,而其內部的裝飾則一反巴洛克式的豪華壯觀,體現了宮廷女權高漲的特點,即注重繁縟精緻、纖細秀美的裝飾效果。洛可可風格的形成實際上是巴洛克風格刻意修飾而走向極端的必然結果。
法王路易十五繼位後,在1745年2月的某一天遇到了與他痴戀了二十餘年的真愛——蓬帕杜夫人,正是這位蓬帕杜夫人開啟了洛可可風格的全新時代。
洛可可珠寶的風格特點是:
纖細、輕巧、華麗和繁縟的裝飾性,多用C形、S形和渦卷形的曲線和豔麗的色彩作裝飾構成。
洛可可裝飾藝術汲取了不少中國的裝飾風格,法國人從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瓷器以及桌椅櫥櫃中獲取靈感
紋樣不再以神像、宗教、王權符號為主,而是變成了以葉形、花環、藤蔓等不對稱的自然元素。
洛可可風格的形成實際上是巴洛克風格刻意修飾而走向極端的必然結果。想了解更多洛可可珠寶風格和藝術風格的朋友們,推薦去看一部代表性的電影《絕代豔后》。整個影片從珠寶到著裝到室內裝飾都高度展現了洛可可風格的特點和魅力。
洛可可風格珠寶大量採用rose cut鑽石,翻譯過來叫玫瑰切,特點是平底和三角形刻面。
這種琢型一直風光到1820年代前後,之後被old mine cut(老礦式琢型)取代,但一直都沒有完全消失,甚至在100多年後的1920年代,還迎來一次復興。
關於風格的問題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1 風格間不能跳變
兩種相鄰的風格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風格是當時社會環境的產物
丹納在《藝術哲學》曾說: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
所以風格間有傳承相似並不奇怪,另外,也需要回顧每種風格產生的時代特徵,這是風格產生的土壤。end
文章來源:東方先生說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