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朋友說起婚姻觀。
她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個家庭裡面,不管男人還是女人,掙錢多的一方就好好掙錢,掙錢少的一方多分擔一些家務。兩個人各自明確自己的任務,婚姻不可能不好。”
我的朋友想得太簡單。
這個結果,只是理想中的一種狀態而已,要想達成這種平衡,必須首先要同時保證兩個人思想都在這個水平線上,並且都有足夠的反思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光是這兩者能力,其實就可以淘汰掉一大批人,更遑論這裡面還有更深一層關於人性的考驗。
因為金錢,往往最能催化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惡。
如果,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用金錢來作為家庭制度的衡量標準,兩個人多半走不長遠,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個掙錢多的人,在這種分工下,最容易失去初心,內心會逐漸猖狂。
說一個身邊出現的事。
我認識一個姐姐,她婚前收入其實不錯,基本和老公持平,但是當時生孩子的時候,她孕吐得特別厲害,而且有流產的風險,於是她就停掉了工作專心待產,生完孩子以後沒人帶,她繼續在家帶孩子。
他們家裡就是以金錢作為純粹的分工,她認為男主外女主內並無不可,老公在外面掙錢,自己沒有給家裡創造財富價值,那麼理所應當就應該多分擔家務。
所以,基本可以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她一個人在全力負責。
她的老公只在孩子開心的時候,抱過來玩一下,享受一下做父親的感覺,其它時候都不喜歡帶孩子,因為他嫌棄孩子愛哭鬧,而且太好動,需要時刻盯著才行,一不小心可能就跑了。
甚至有一次,她老公原本下午休假,在家裡帶了兩個小時孩子,默默跑去上班了,感覺孩子太能鬧騰。姐姐從來都不說任何話。
家裡的家務,也全部是這個姐姐在負責。她原本以為,作為老公的他,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的付出和辛苦,也能給予體諒,他們兩個人就是分工不同。掙錢的一方就掙錢,不掙錢的就把家裡的事做好。
誰知並不是這樣。時間長了,當他們這個家庭裡用金錢作為衡量標準的時候,完全沒有經濟收入的她,自然就成為被輕視的那一個。
她的老公認為,家裡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動不動就拿這個事出來說,說要是沒有他,他們一家人要去喝西北風等等之類的話,聽得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站在婚姻裡不同的立場,她感恩老公為這個家賺錢的行為,但是她的老公卻逐漸在她這種認同下,徹底否定她做的一切。
因為她沒有賺錢,她就沒有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她自己其實也是這樣認為的。
人性,最容易在這樣的過程中被逐漸腐蝕。
我有一個朋友說,他父母的婚姻很幸福,結婚多年兩個人一直都能恩恩愛愛,互相尊重,彼此體諒,就是他最想要的那種婚姻。他以前認為,是父親娶了一個好妻子,因為他的母親特別善良溫柔,永遠都站在父親的立場想問題,所以父親才以同樣的愛回報。
當他長大以後,他才發現其實在這段婚姻關係裡,最為難得的存在是他父親。
這點,還是他母親主動提出來的。有次,他母親和他說起結婚這件事,說了這樣一番話:“以後你的收入哪怕比你的妻子高,你也要時刻自我反省,不可高高在上,不要忽視妻子的付出,掙再多錢,你要幫著多做事,這些也是你的本分。因為這是你們共同的家庭,不可能靠著一個人維持,最主要的是,你要永遠尊重她。”
他這才反應過來,他父親的收入是母親的很多倍,但是婚姻幾十年,父親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婚姻裡,始終是一個謙遜溫和的人,永遠感恩妻子的付出,所以才有了兩個人的舉案齊眉。
而與之相反的例子,我也見到過。
同樣是一個以金錢收入作為分工的家庭,結果35歲以後,男人做生意,突然一下子發達。
人性所有的惡,在此時統統爆發出來。
她開始對妻子大呼小叫,沒有任何尊重,也不怕任何失去,全然忘了當初是他的妻子陪著他走過最為艱難的歲月,陪著他一路起高樓。
此時的男人認為,自己的妻子壓根沒有一點兒貢獻,她做的那些事,洗衣做飯收拾家務,自己請保姆也能做,要是一個保姆不夠,就請兩個總行了吧。
後來,他離婚了,時間也過去幾年了,他現在過得並不好。
一味用收入的高低,用金錢來作為家庭分工的標準,無疑是在給兩個人的婚姻留下諸多隱患,並且完全無法逆轉。
人的思想,一旦改變以後,便會慢慢形成個人想法的一部分,根植於內心,這個時候其他人不管怎麼說,都是對牛彈琴而已。
你永遠無法在婚姻裡,叫醒一個不願醒來的人。
當人性的每一個角落都被金錢腐蝕以後,這個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不可理喻,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誰都不在乎,認為自己只要有錢就行了,有錢什麼都能買到,錢就是萬能的。
一個時常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會漸漸變得沒有靈魂,會從失去自我開始,慢慢忘了愛情,忘了親情,實在是可悲也可嘆。
掙錢,只是謀生的一種方式,我們活著的最終目的,還是讓自己過得幸福,擁有開心,如果金錢最後起的是反作用,那麼你就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你本末倒置,忘了初心。
因為生活中,有著太多人,最後迷失在這條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