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廣記》裡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所謂養兒防老,是指父母養育孩子,以防自己老了無人照顧。
可是在如今,養兒真的能夠防老嗎?
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子女不孝,而是心中有孝,卻力有不逮。
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非但不能讓父母老有所依,往往還要讓父母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裡幫忙帶娃。
《三十而已》裡,顧佳父親的一段話,說出許多父母的心聲:
兒女,就是咱們前世的債。沒本事,咱就當好那渡人的船,閉眼之前能送到哪兒就送到哪兒。
有本事,他們自己就是那條大油輪,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的救生艇。萬一出事,咱們就是那個最後把他們送上岸的人。
父母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成為“老漂族”,曾經為了孩子含辛茹苦的他們,如今為了孩子的孩子,同樣的操心勞累。
而這一切的背後,不過是對子女愛的託舉,他們用盡最後一份餘力,載負子女前行,力保子女的生活,能夠歲月靜好。
可是,他們的負重前行,並一定都能夠得到子女們的理解,因為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育兒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子女對他們一邊依賴,一邊嫌棄。
對父母來說,他們隔代育兒最怕的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精神上的壓抑和委屈;最怕的是自己無私的付出,卻遭子女的埋怨,最後不得不心灰意冷地離開。
01.父母為孩子掏空家底
57歲的徐阿姨,也是一個“老漂族”。
徐阿姨在南方沿海三線城市的鄉鎮上,生活了幾十年。她養育了一兒一女,兒子比較有出息,考上了211大學。
有一句話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看著兒子飛向更大的世界,徐阿姨和老伴既歡喜又惆悵,只不過當時的他們,並不知道,兒子飛得越高,就距離他們越遠。
直到後來才明白,錄取通知書就是一張單程的車票,帶著兒子離開家鄉,離開他們的身邊。
從此,歸期寥寥,相聚的時光,只有寒暑,再無春秋。
兒子大學畢業後,不願回老家縣城工作,而是和他的大學女友,也就是現在的兒媳,留在距離老家700公里外的大城市打拼。
徐阿姨並不喜歡兒媳。
兒媳出生於大城市的獨生子女家庭,家境雖然普通,但她從小被父母寵大,比較自我,個性很強。
而且,她比較注重生活品質,花起錢來大手大腳,身上動輒上千的衣服、名牌包,讓生性節儉的徐阿姨很看不慣。
可是,兒子就是喜歡她。徐阿姨只好掏空家底,為兒子在大城市買了房,置辦了傢俱家電,舉辦了婚禮。
兒子結婚後,徐阿姨很識趣,沒有過多地去打擾。因為兒媳是90後,作為自我意識萌發和爆發的一代人,她的邊界感很強,很討厭別人去幹預她的生活。
直到兩年後,兒媳有了身孕,她父母都還在上班,沒時間幫忙。小兩口的經濟並不寬裕,請不起育兒嫂,只能求助徐阿姨。
02.57歲老人離家700公里,幫兒子帶娃2年
徐阿姨和老伴在老家鎮上經營一家早餐店,賣當地的小吃“豆漿炒米粉”和“扁食湯”,生意還不錯。
接到兒子的電話,徐阿姨沒有絲毫猶豫,一口應承下來。
但老伴比較現實,不肯同去,他說還是自己賺點錢,存錢養老比較實在。
徐阿姨覺得從古至今都是養兒防老,反正遲早要去和兒子一起生活,不如早點過去適應。而且,現在去幫襯兒子兒媳,將來他們才會更孝順。
老伴不為所動,堅持要留在老家賺錢養老,徐阿姨也不勉強。
雖說離家700公里,她一個人又從沒出過遠門,但一想到能夠與兒子生活在一起,徐阿姨便開心起來,美滋滋地收拾好行囊,踏上征程。
然而,一切並不像她期待中的那樣。
她幫兒子帶娃2年,包攬下所有家務:每天6點半起床買菜,白天帶娃、做飯、做家務,晚上9點後才能真正休息。
身體上的勞累對她來說,其實沒什麼,重要的是她一邊受累,一邊受委屈,兒媳還不滿意,這才是最糟心的。
徐阿姨與兒媳各方面的分歧都很大。
生活習慣、價值觀念方面的矛盾姑且不說,單單是帶娃方面的分歧,就已經讓她煩躁不已了。
兒媳的規矩很多,這個不健康,那個不衛生,這個方法不對,那個不科學……
就連她和孩子說句話,兒媳也能挑出毛病,說某某書上寫了,這樣說話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總之,不停地說教。
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哪怕她一整夜守著孩子沒睡覺,兒子兒媳也會覺得是她沒帶好。
徐阿姨又累又氣,但為了不讓兒子難做,她只能忍著不說。
03.為一杯牛奶,57歲老人心灰意冷離開
那天,為了一杯牛奶,婆媳倆終於徹底撕破臉。
當時,徐阿姨正在廚房忙著燒菜,屋內睡覺的孩子正好醒來,肚子餓了,大哭。她只好一邊抱著孩子,一邊煮牛奶。
誰知,孩子餓急了抱著她的手,吮吸她的大拇指。
這一幕正好被下班回來的兒媳看見了,兒媳不高興了,把孩子抱走,對著她又是一通說教。
徐阿姨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解釋,心中煩躁不已的她,在測試牛奶溫度時有些精神恍惚,直接拿起奶鍋嚐了一下牛奶的溫度。
兒媳更加生氣,說話的語氣有些重,指責她不注意衛生。徐阿姨也忍不住了,這兩年來所受的委屈,全都湧上心頭,她和兒媳吵了起來。
吵完之後,徐阿姨越想越生氣,先給兒子打電話投訴,隨後給老伴也打了電話。
老伴一個人在老家經營早餐生意,由於精力有限,每天限量供應,賣完就收工,收入少了近一半。
老伴勸徐阿姨回老家一起存錢養老。老伴說寧願每個月贊助一些錢給兒子,讓兒子去請育兒嫂,也不要住在一起,每天吵個不停。
老伴覺得贊助的錢看得見,查得到;幫忙帶娃付出的時間精力,看不見、說不清。就算看見了,兒子兒媳也會覺得理所應當,何必呢?
徐阿姨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那麼回事。
後來, 兒子回來和兒媳發生了爭吵。徐阿姨隱約可以聽見兒媳在指責兒子,說兒子愚孝,鳳凰男……
徐阿姨頓時心灰意冷,等兒子過來安慰她時,她感嘆道:“算了,我還是回家存錢養老吧。”
過了幾天,徐阿姨踏上回家的路。
04.接納父母,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無問東西》裡的一句臺詞: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
每個父母都會老去,會變得固執,變得遲鈍,無法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但是,父母一直都是那個給子女託底的人。
作為子女,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多一些溫柔相待,多一些珍惜和關愛,就像他們當初對你一樣。
傅首爾在《奇葩說》上曾說:
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學會接納父母,肯定他們的付出,認可他們的價值。不要讓他們心寒,不要讓他們覺得,養兒防老不如存錢防老。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感謝您的閱讀,長按點贊關注我,帶給你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