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願相信,自信的孩子長大後,就是能比自卑的人得到更多的好東西。說這句話,因為我就是在自卑中長大的。
工作以後,這一點體會的愈發明顯。大家看來對我很簡單的事情,我往往沒有把握;有更好的機會和平臺,我不敢去追求…內心隱隱的聲音——我不配。
“我不配”的背後,就是內心的“低價值感”,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嚴重低估自己的價值。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我的原生家庭,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
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當面聽到過來自父母對我的肯定和表揚。找到工作以後,開心的跑回家,父親對我說,“不要以為找到份工作有什麼了不起”。
《圓桌派》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給兩撥人做同樣一組測試,然後統一給A組打高分,給B組打低分。再給他們介紹一幅非常棒的畫,測試他們的購買慾望,結果B組的購買慾大大高於A組。
因為A組取得高分後,對自己有了肯定,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以後,就不再需要透過一個外在有價值的東西來證明自己。而B組反之,想透過外在的高價值來彌補內在的低價值。
說到這,或許你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痴迷不符合他財力範圍的“奢侈品”。所以他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孩子來說,最好的“高配”就是愛。
而愛最好的給予方式,就是給孩子儘可能多地肯定、鼓勵和讚美,培養孩子的“高價值感”,這是對孩子心靈成長最好的養分。如此一來,他長大後才更有能量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更容易享受生活本身,而不是稱為“物”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