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類孩子:
毫無緣由就大喊大叫、整天跑來跑去動個不停、脾氣暴躁、沒有規則意識。
你可能會覺得“這孩子就是氣人!”實際上,這可能是因為他的感覺調節出現了障礙。
什麼是感覺調節
“感覺調節”是感覺處理過程的一部分,它指的是大腦對於感覺輸入訊號的自我管理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快速調節進入中央神經系統的感覺訊號,使之維持平衡,這樣大腦才能指揮我們的身體做出適應性的反應。
感覺調節怎樣影響行為
感覺調節可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感覺調節功能是大腦中樞神經對感覺刺激的調整作用,它可以過濾多餘的刺激而僅注意重要的刺激,有效率地審查輸入進來的資訊,然後作出實時、確的判讀。
如果感覺調節不良,孩子的專注力就容易被影響,警醒度也無法保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就會表現出容易分心、好動不安、小動作多、沒有規則意識等行為了。
下面舉兩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
①感覺調節功能正常:
6歲的小曼在公園裡玩拋接球。儘管天氣寒冷、人很多、聲音很嘈雜,她依然可以專注在遊戲中,認真接球,儘量不被旁人影響。
第一次沒接到球時,她稍微失落,但依舊很開心;第二次沒接到球時,她開始有些沮喪,但仍然繼續玩;第三次沒接到球時,她開始有些不耐煩了,有點不想玩這個遊戲了;第四次沒接到球時,她現在已經對這個遊戲失望了,轉而去玩蹺蹺板了。
玩了一會兒蹺蹺板,小曼的心情平復了很多,高興地和媽媽回家,又專注地看起了書。
②感覺調節有障礙:
同樣是在公園玩拋接球,7歲的壯壯卻很容易被周圍人的動靜所影響,十分影響注意力,他的胳膊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力度,經常不小心扔到很遠,因此他十分受挫。
一開始,壯壯就不能很好地接到球,他雖然很想繼續嘗試,但情緒卻已經開始暴躁起來。兩次、三次,他都沒有接到球,終於他爆發了:“我不玩了!”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回家的路上,他依然很不開心,到家後連飯都沒什麼心情吃,更別說安靜地坐下看書學習了。
可見,感覺調節能力的不同,對孩子情緒、專注力、表達、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影響。
感覺調節障礙的表現
簡單來說,感覺調節障礙的表現可以分為三大類:感覺過度反應、感覺反應不足和感覺尋求。
①感覺反應過度
反應過度指的是大腦對外界輸入的刺激過於強烈,這類兒童的神經閾值比較低,一點點刺激都能引發他們強烈的反應。
這類孩子有典型的觸覺敏感,比如:
情緒不穩定、愛發小脾氣;
膽小怕黑、粘人愛哭;
不敢表現自己;
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
不合群或者不會和別人玩;
小動作多、坐不住等。
另外在聽覺上,也容易有過度反應的現象,比如:
害怕吸塵器、果汁機和沖水馬桶的聲音;
對突然發生的聲響過度害怕,比如汽車聲音、鞭炮聲等。
還有就是這些孩子會存在重力不安全感。簡單理解就是,當他們處於雙腳離地狀態時,就容易緊張、害怕。比如:
孩子3歲了,還不敢雙腳離地跳高,害怕鞦韆蕩很高或太快。
4歲的孩子在上、下樓梯時手會緊握扶手,或者對盪鞦韆、旋轉木馬、溜梯之類的遊戲不感興趣,嚴重影響日常活動。
當然這些表現都會有輕重程度的不同,家長還需要根據孩子具體表現來判斷,或者預約我的測評,幫你一起進一步分析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
②感覺反應不足
反應不足就是指兒童大腦對外界輸入的感覺刺激反應低下,對其強度或者頻率不能產生適應性行為。比如:
臉上、手上或衣服都髒了自己卻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碰觸到;
不留意周圍的事物,經常打翻或抓不住東西;
控制能力不好,不能很好玩積木;
很容易摔跤,自我保護能力很差;
玩盪鞦韆、旋轉之類的遊戲,不容易覺得暈等。
③感覺尋求
感覺反應過低的孩子,會呈現出沒有得到足夠刺激的狀態,他就會主動尋求大量刺激,從而出現一些不適當的表現,比如:
喜歡過度爬高、爬低的活動;
動個不停,手腳和嘴巴很愛動;
到處摸,喜歡碰觸、抱人;
故意把整箱玩具倒出來,東翻西找;
喜歡咬各種東西,比如袖口、水杯帶、衣服;
總是坐不住,喜歡倒立;
喜歡吵鬧的聲音,喜歡人群和熱鬧;
膽子大,好像不知道什麼是害怕等。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類似表現,那就要透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予以調整,家長一定要抓住3-6歲黃金期,給孩子搭建一個良好的成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