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探望恩師,播撒尊師重教的種子
成為母親後,我多次帶俊俊拜訪自己的老師,從幼兒園的園長、阿姨到小學班主任以及中學各階段的老師。其中,俊俊見得最多的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梁小倩先生。
那時的我酷愛寫作,還給文集起名《紫貝殼》《藍月亮》等。梁老師利用業餘時間不辭辛苦地幫我修改文章,其實這些本不在他的工作範圍之內。他還把自己訂閱的《光明日報》和珍藏多年的藏書借給我看,教我怎麼讀書、讀哪些書,鼓勵我多讀書。他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讓書中的每一位大師成為我永遠的老師,讓我一生都能與書相伴,所以我一直尊稱他為“讀書指導老師”。
第一次見梁老師時,俊俊一歲半,口齒已很伶俐。他好奇地問:“媽媽,什麼是‘讀書指導老師’啊?是不是給你講故事的老師?”
哈哈,總結得真好,我被他逗樂了!
一貫認真的梁老師帶來了我寄給他雅正的新書《書香潤童年》。看到我寫的書一頁頁被他仔細批註、點評,學生時代的感動和幸福再次湧上心頭。
梁老師說,他一生教過的學生無數,但直到今天還熱愛文學、堅持寫作的不多。我想,正是他當年對閱讀的熱愛激勵著我,讓我至今還能保持文學理想和寫作習慣。
每次帶俊俊拜訪恩師,他都會認真地聽我和老師對話,不知不覺中,尊師重教的種子已經播撒在他幼小的心靈中。
後來,俊俊一直對他的老師很尊重,因為他比同齡人更懂得“師恩似海”的含義。平時,不管在學校還是小區、大街上,只要遇到老師,俊俊一定會停下來,畢恭畢敬地向老師問好、敬禮。
上中學後,每逢教師節,俊俊都會回到自己就讀過的幼兒園和小學,向老師們祝賀節日快樂。老師佈置的作業,俊俊每天都按時完成,他說這是尊重老師的具體表現,是尊重老師的勞動,尊重老師的囑咐。
剛剛升入初中時,他們班裡有些孩子不完成作業,俊俊主動去勸說:“我們說尊重老師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要給老師送禮物,而是體現在每一天認真學習、完成作業的實際行動中……”幾個調皮的男生聽他這麼一說,居然肯認認真真寫作業了,令我對俊俊刮目相看。
言傳不如身教,帶孩子重走父母求學路
俊俊4歲的一天,俊爸下班回家,帶回一本厚厚的書。俊俊滿心歡喜,飛奔過去:“爸爸,這次你又給我買了什麼書?”
還沒等爸爸回答,俊俊開始唸書名:“山……雲……”
我一看,是《山魂》。
他開啟封面,驚喜地大叫:“爸爸,裡面有你的名字,這是你寫的書?”
俊爸說:“不是,這是爸爸的恩師蔡品高先生的著作。蔡老師一生清貧,現在70多歲了,一直有個理想就是出本自己的書。我們幾個學生支援了一點點資金,他就把我們的名字印在書上了。”
蔡老師是俊爸的高中語文老師和班主任。高考後,俊爸日思夜盼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終於被寄到學校。蔡老師一看錄取通知書上的報到日期,再算算路程時間非常緊張。俊爸家在農村,沒有電話,老師顧不上吃飯,甚至沒帶一瓶水,蹬著腳踏車就匆匆出了門。
通向俊爸家的山路崎嶇顛簸,九曲十八彎。我第一次去他家時,暈車暈得翻江倒海!當時心裡就想:我怎麼嫁了一個住在深山裡的男神呢?
當時已經50多歲的蔡老師翻山越嶺,頂著烈日整整騎了一天,才終於把錄取通知書送到俊爸的家裡。俊俊的爺爺激動得去集市買肉,想要請蔡老師吃飯,回來時卻發現他已悄悄返城……
俊爸接到錄取通知書後,第二天一大早出發,先坐拖拉機進城,再乘坐一天汽車到江西鷹潭,然後換火車到上海,繼而坐40個小時輪船……舟車輾轉三天三夜才終於抵達大連,及時趕到大學報到。如果沒有蔡老師騎車百里送來錄取通知書,俊爸入學肯定會遇到麻煩。
《山魂》出版的那年春節,我們開車回鄉,邀請蔡老師同行,重走當年他騎車百里的那段山路,身體硬朗的蔡老師欣然應允。
一路上,他深情地望著車窗外的景色,如數家珍地回憶當年自己頂著烈日、餓著肚子,為了讓學生及時到大學報到而拼命趕路的情形,說著說著竟潸然淚下……
俊俊發現後,扭頭悄悄告訴我:“媽媽,老師哭了!”
我拍拍俊俊的肩膀說:“孩子,老師是高興!我們要謝謝老師的恩情!祝福老師健康長壽!”青山依舊,綠水長流,儘管山路已不再崎嶇,老師對我們的恩情卻永遠山高水長!
俊俊把這次家鄉之行記在心裡。後來,當他因為被老師批評而不理解老師時,我就會跟他說起蔡老師。我說:“爸爸小時候沒少挨蔡老師的批評,但是關鍵時候蔡老師卻挺身而出,為學生盡心盡力。”
聽到這兒,俊俊就會想一想老師平時對他的好,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隨著慢慢長大,他更加理解老師的苦心,知道老師批評他是愛他,是為他好。
許多父母來找我諮詢時說,現在他們和孩子憶苦思甜,孩子根本不買賬,要麼不相信,要麼沒興趣。我說那是自然,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孩子沒有這方面的親身體驗,父母的憶苦思甜只會變成說教,不僅毫無教育作用,還會引起孩子反感。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我覺得可以抓住春節團聚的契機,帶孩子回到父母童年生活的地方,實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真切地感受一下父母當年求學的不易,以後再聽父母講起來才會心有慼慼焉。
去年春節,我帶著俊俊和俊弟兄弟倆回家鄉過年,趁機帶他們徒步重走了一次俊爸的求學路。俊爸居住的村裡沒有中學,只能去鄉里的初中就讀。他當年是寄宿生,每週往返家校一次,每週上學徒步走20多里路。
那時候交通條件差,鄉村的路都是土路,下雨後泥濘不堪,穿著布鞋走這樣的路常常搞得一雙腳又冷又溼,冬天凍得瑟瑟發抖。以前聽我們說起這些事來,孩子們都不以為然,只是覺得好奇和好玩兒。
徒步一開始,孩子們很興奮,兄弟倆你追我趕,覺得這樣的體驗很新奇,還說:“如果天天上學路上這麼好玩兒,有鳥兒叫,有野果子吃,那該多好啊!”
可是走了一段路之後,心情就不那麼美好了。那天剛好也下過雨,雖然新修的公路比過去的土路好走,但走起來還是非常溼滑。兄弟倆接連摔跤,新衣服弄髒了,屁股也摔疼了,開始想打退堂鼓。
我說不行,求學路可不能半途而廢。就這樣,一路上孩子們又喊餓又喊渴,堅持走了3個小時才到達中學,累到氣喘吁吁,連說話都沒有力氣了。
對兩個孩子來說,這次重走爸爸求學路的經歷可謂刻骨銘心。從那之後,當我們再和孩子說起自己當年求學不易,勸孩子要珍惜學習機會時,兄弟倆都聽進去了,不再反感我們老生常談。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心裡明白著呢。
只有孩子一步一個腳印走過的路,才會印在他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