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兒童的產品安全更被提到議事日程上,目前市場上兒童玩具面料的安全性也越來越被廣大消費者所擔憂。減少或消除兒童玩具面料的安全隱患,在當今國內外倡導綠色環保的大環境下,無毒、無害、無汙染的天然植物染料必不可少。
化學染料的危害
化學染料的危害還不僅限於環境汙染,有些化學染料會直接給人類健康帶來影響,輕微的會引起面板過敏,重度則導致癌症。合成染料對成人的危害況且如此,對嬰幼兒的危害無法想象。
2015年我國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指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會有新生兒的誕生。在未來的市場中,對於兒童玩具、兒童紡織品的需求逐步增加,玩具和紡織品的面料的安全問題則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玩具是童年回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孩子們從小接觸最多的玩伴。玩具生產過程中普遍使用化學染料,而化學染料的安全性是最值得注意的。
兒童布藝玩具
2014年杭州市消保委曾在兒童布藝玩具比較試驗中指出,目前杭州市場上售賣的布藝、玩具存在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主要問題有產品色牢度不合格,纖維的實際含量與標籤不符或是沒有標籤、標註,實驗結果顯示,網路銷售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章高達80%。
嬰幼兒天生喜愛啃咬玩具和衣服,就目前我國對玩具安全的規範來看,並沒有明確針對面料耐唾液色牢度的標準指標,但是化學染料仍存在脫色等問題,這直接影響著嬰幼兒的健康。
消保委在杭州市進行的玩具實驗中,模仿孩子啃咬面料的情況並進行色牢度測試,結果顯示有 25%的玩具產品存在脫色情況且色牢度級數較低。
如今市面上已有很多廠商在兒童布藝玩具的染色環節中進行了環保處理,但是化學染料所含有的大量化學助劑也使得玩具面料的安全仍然存在隱患。因此符合綠色生態且安全無汙染的草木染兒童布藝玩具的研究是必要且有重要意義的。
草木染始於我國
草木染最早始於我國古代,人們發現自然界中的一些天然植物能夠提取色素用於染色。從上古黃帝時期至明清時期人們歷代都使用草木染進行染色,工藝也愈發成熟。
隨著鴉片戰爭的到來,清朝開始走向末落,西方國家佔領了許多我國土地,同時將化學染料傳入了中國,化學染料的方便快捷讓人們不需透過複雜的染色工藝便可以直接染色,植物染料因此被逐漸替代直至消失。
如今草木染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再現這種健康、優美典雅的色彩,並將生活中能夠染色的植物蔬果推廣給公眾。
草木染就是植物染
傳統草木染主要指透過溫水煎煮或浸漬植物、蔬果的根、莖、葉、皮得到染液,對紡織品進行上色的方法。
1929年日本研究學家山崎斌氏提出了"草木染"這個名詞詞彙,他是根據植物染的染色來源確定了這一概念。
草木染也就是植物染,"染"字從造字結構來看是將水、九、木組合形成。"水"字顯然就是用於浸泡染料的溶液;"木"是草木染中的原料,多數為植物;"九"是染色的次數。
植物染上色需要多次套染將色彩加深牢固,這證明了古代染色大多選擇傳統的植物染色,簡單文雅可稱其為"草木染"。
原始自然的傳統染色藝術,為兒童選擇環保健康的布藝玩具,真正使兒童接觸安全放心的綠色環保布藝玩具,以解決化學染料帶來的種種弊端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