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遊戲公司本不該在深圳南山,而是上海浦東;
但網際網路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潛龍勿用
1999年,26歲的陳天橋決定在不足千萬網民的國內環境中,打造一個“網路迪士尼”,然而這個藍本到今天也沒有實現。
(律師函警告)
在當時,由於受眾不足,打造大型網路動漫社群必定會讓投資血本無歸,所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那麼1999年到2001年的時候盛大在做什麼呢?
在對抗“核輻射”。
99年網際網路是一片紅海,當時的網際網路公司就像今天的虛擬貨幣一樣,在無限膨脹。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網際網路,許多沒有具體規劃、雜七雜八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摻和了進來,導致“產能過剩”,多餘出來的部分就成為了“泡沫”。
可以理解為比特幣之外的其他虛擬貨幣。
2000年,納斯達克網際網路泡沫爆炸,其威力似“核爆”一般波及了全世界的網際網路行業。
而盛大這段時間內就是一直在竭力規避網際網路泡沫崩潰的影響,直到2001年6月陳天橋遇到了一款叫做《傳奇》的遊戲。
飛龍在天
對於盛大來說,買《傳奇》代理就是在賭。
如果說盛大在網際網路中學到了什麼,最有可能就是“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
陳天橋砸鍋賣鐵籌集了30萬美元拿下了《傳奇》的代理,而後又用代理合同找電信運營商談了兩個月寬頻與機房的試用期。
然後,兩個月內,傳奇的同時線上人數直接飆升到40萬人,當時的點卡如同今天的顯示卡,基本買不到。
從2001年9月到2001年12月末,盛大營收達到了455萬,淨利潤323萬。
接著,2002到2003年才是盛大正式發力的一年,營收分別為3.26億、5.99億。
此時傳奇的授權方Actoz跳了出來,公開控訴盛大拖延支付傳奇的分成。
盛大絲毫不慌,直接在同年2月釋出了“自研新品”《傳奇世界》,並且於2004年收購了Actoz 28.96%的股份,成為Actoz的最大股東。
然而《傳奇》的版權並不只在Actoz手中,Wemade同樣有版權,這就導致了直到今天傳奇的版權歸屬依然不清不楚。
神龍擺尾
盛大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一時間無數資本開始向網路遊戲匯聚。
金山的《劍俠情緣》、九城代理的《魔獸世界》紛紛出來搶佔市場,甚至搞保健品的史玉柱都跑出來投資《征途》。
尤其在2004年,魔獸世界逐漸有佔據市場主要份額的跡象,一時間九城和盛大打得不可開交。
區域總代理、可樂戰爭,九城與盛大招數頻出,直到2005年盛大決定將傳奇轉變為“時間免費模式”。
2005年,盛大決定取消傳奇的點卡收費制度,改為道具收費;這也是後續國產網遊道具收費模式的萬惡之源。(後稱:CSP盈利模式)
這一舉動讓盛大的營收險些降至史低,但2007年卻實現了一波“觸底反彈”,營收達24.7億。
從2003年起,盛大就已經開始併購佈局,期間收購了邊鋒、浩方、企點、ZONA、上海數龍科技、深圳風林火山等數家與網際網路相關公司。
盛大的併購過程像是在逐步實現陳天橋最初的理想——在國內打造一個“網路迪士尼”。
但盛大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陳天橋不喜歡遊戲。
持續幾年依靠遊戲盈利的盛大不但沒有增加對遊戲的投入,反而在金融與網路整合方面下的功夫要大很多。
(盛大盒子)
於是盛大的遊戲業務在2005年後就一直處於“放養”狀態。
亢龍有悔
陳總不喜歡遊戲,而且他也並沒有記得自己是靠一款叫做傳奇的遊戲發家。
當騰訊、網易、完美世界持續在遊戲產業上加碼的時候,盛大卻瞄向了電視。
我們至今仍未知道為什麼盛大會放著蒸蒸日上的遊戲不做,轉而將籌碼全壓到所謂的“盛大盒子”上。
2012年,盛大遊戲的核心負責人譚群釗離任。
從最初引進傳奇,到後續的冒險島、泡泡堂等遊戲,再到與多個網際網路公司、集團合作都可以看到譚群釗的影子。
或許盛大的成功並不是陳天橋慧眼獨具,而是譚群釗一直在力挽狂瀾,但這一切都是過去式了。
(怪獸叔傳統藝能)
2014年11月,盛大將自己持有的18.2%盛大遊戲股份全部出售,今後不再持有盛大遊戲股份。
這個領跑了遊戲行業13年的龍頭招牌終於易主,並且逐漸暗淡了下去。
此後,除了盛大遊戲外,盛大還賣掉了起點、邊鋒、浩方等諸多股權,昔日打下的“江山”被不留餘力全部拋售出去。
沒有了核心的盛大,終究不過是在國內網遊史上走了個過場而已,甚至不能稱為“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