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小小
01
週末和楊先生一起去看了《第一爐香》。
整個觀影的過程中,我無數次想打瞌睡,心想,可能是因為看過原著的關係,對劇情沒有期待吧。
結束以後問楊先生:你覺得好看嗎?
他說:不好看,看不下去。
這就是一個看過原著的人,和一個沒看過原著的人,最簡單直接的評論。
看完電影后上微博,發現《第一爐香》已經上了好幾個熱搜,有聚焦影評的,有說馬思純演技的,有說全員意難平的。
說實話,除了主題,大多數劇情是很貼合原著的。看完這部電影,我忽然明白了,文字和影片之間,是有鴻溝的。
當年第一次看張愛玲,第一篇看的就是《第一爐香》,看完太震撼了。在張愛玲的文字裡,《第一爐香》是很好的故事,每個讀者都能在其中品出不同的味道,對人性的描述,讓人拍案叫絕。
可同樣的情節照搬到螢幕上,就很無聊。
所以,評論一部影片好壞,真的不應該是它貼不貼合原著,而是它夠不夠好看。貼合原著不一定好看,適當的改編說不定效果更好。
在貼合原著上,《第一爐香》是劇情貼了八九不離十,但主題一點都沒有貼,這也是被原著黨吐槽的點。
前面我也說了,貼不貼原著不打緊,重要的是,《第一爐香》很多地方都讓人不得不吐槽。
首先是選角的問題,在影片上映之前,已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但我其實是不信邪的,不然也不會特意買了票去看。
看完以後真的,覺得當初網上的評論都是對的。
咱們就不說演員是不是貼合原著角色吧,比如女主的粉撲子臉啊,男主陰沉啊,這些咱都不計較,反正,只要看上去合情合理又好看,觀眾也能接受的。
可問題是,女主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她可以靠做交際花賺錢。
一個能做交際花的女人,就不說她是不是粉撲子臉,至少是讓人覺得驚豔的吧,不然她憑什麼做交際花養活丈夫。
很遺憾,馬思純的造型並沒有驚豔到觀眾,反而觀眾無法忽視她壯碩的體型,以及毫無光澤的頭髮。
不是對女演員進行外貌攻擊,也不是說女人就一定要瘦,關鍵是,這樣的葛薇龍,真的做不了交際花呀,觀眾又不瞎,這個外形怎麼說服觀眾呢。
連外形都說服不了觀眾,讓觀眾強行腦補,這合適嗎?那不如大家不買電影票,直接在腦海裡自導自演一場大戲得了。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只說女演員,不說男演員。
首先,男演員被吐槽得也夠慘的,其次,確實女演員的外形更引人注目一些,完全沒有辦法忽視呀。
02
馬思純被吐槽的另一個點,是演技問題。
其實《第一爐香》全員演技都不是很拉胯,基本上是線上的。之所以馬思純被吐槽最狠,是因為葛微龍是最重要的角色,這個角色塑造不好,整體就會垮,其他角色相對沒這麼重要,就算演技沒那麼好,也容易被忽略。
既然演主角,演好了名利收穫最大,演差了自然要承接的罵聲也最多,很公平。
馬思純最大的問題,是把葛微龍演成了青春疼痛影視的女主,一副痛苦得死去活來的表情,還動不動哭。
當然,這不僅僅是演員的問題,因為劇情到後面就是這樣的,就是在講愛而不得的痛苦。
這也是《第一爐香》最大的問題。
張愛玲寫的這個故事,如果只是當作一個愛情小說的話,情節是過於平淡的,觀眾會覺得莫名其妙。
葛微龍剛和喬琪喬認識,就愛得死去活來,死活要嫁給他,包括她的墮落,都是因為愛。
這個邏輯,真的太難服眾了,只會讓人覺得,女主是個戀愛腦。
這大概也是《第一爐香》為什麼不好看的原因,邏輯難服眾,劇情又沒有多麼跌宕起伏。
在原著裡,同樣沒什麼波瀾的劇情,可是作者處處突顯人性,葛微龍最後的墮落,也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種種現實的因素和自己的慾望。
總體來說,原著的劇情加上原著的主題,邏輯合理,每一處都很貼合,所以大家覺得很驚豔。
而影片是原著的劇情加上青春疼痛的主題,邏輯一下子變得不那麼合理,主題也跟劇情不太搭,所以怎麼看怎麼尬。
將主題簡單化、弱智化,也是原著黨最不滿意的一點。本來很驚豔的一個主題,非得改成一個爛大街的主題,怎麼好看得了。
其實從這部影片,也能看出來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不好改編,因為她太擅長從細微處描寫人性,她的故事,不像瓊瑤小說那麼跌宕起伏。
瓊瑤小說主題都很簡單,但故事足夠勁爆,所以容易吸引人看下去。而張愛玲小說主題相對複雜,故事又不夠勁爆,改編的難度自然很大,因為故事本身太難給人爽感了。
主題複雜的故事,一是難拍,二是觀眾未必喜歡這麼複雜,所以許鞍華把它簡單化,什麼慾望現實,不如直接拍成愛而不得,多好理解,宣傳起來也容易。
只是可惜,這麼一來,一切都單薄了,前面的劇情都顯得有些可笑。就像生活劇有一顆偶像劇的心,很割裂。
03
影片另一個吐槽點,是有些劇情莫名其妙,有些人物也莫名其妙。
比如姑媽送葬那一段,不知道是回憶還是幹嗎,如果是回憶的話,作用又是什麼呢?
我真的沒看懂,而且,主角是葛微龍,她的心理都沒交待清楚呢,把姑媽的交待那麼多,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其實整個影片裡,姑媽的片段都太多,大概片方也知道,觀眾對姑媽更感興趣,所以索性多拍姑媽。
可是這樣一來,女主就更立不住了。
有些人物一閃而過,後面又沒有交待,感覺都是工具人,也讓故事顯得亂。比如喬琪喬的妹妹,鏡頭特別多,又是跳舞又是撩漢,完全不知道目的是什麼。跳舞那個鏡頭那麼長,跳得又不怎麼樣,真的太尷尬了。
還有葛微龍準備離開香港回上海時,在船上的遭遇。那一段其實特別好,是能夠把主題往深處拉一拉的,因為那一段能夠讓觀眾清晰地感知到,回上海並不是什麼好的選擇,底層的生活,讓人喘不過氣。
可惜後面的劇情跟它毫不搭界,以至於觀眾很容易忽略這一段,甚至覺得它莫名其妙。
從這一段也可以看出來,導演是想要帶出更現實的主題的,誰知道到後面全是愛而不得的青春疼痛感了。
也難怪觀眾罵,實在是槽點太多呀。
看這部影片唯一的好處是,我開始思考葛微龍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思考的結果是:她的結局,不是什麼現實和慾望,而是因為年紀輕,以為眼前能抓住的,就是最好的。
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大家感興趣的話,我後面單獨寫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