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大家都能明顯感到早晚的氣溫開始變低。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因血管異常舒張、收縮而產生諸多不適;加上秋燥常引起體內缺水,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極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血管事件。因此,這些患者要積極“備戰”,對基礎疾病進行控制的同時,順應節氣科學養生,以增強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勤測血壓莫偷懶
秋季天氣忽涼忽熱,很容易使血管處於忽然從擴張到收縮、又從收縮到擴張的狀態,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的人來說,容易引發血壓的異常波動。而且,在天氣涼爽時,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會放鬆警惕,日常起居和服藥失去規律,一旦遇燥熱天再度來臨,非常容易導致疾病急性發作。
通常而言,一天中有5個監測血壓的關鍵時間:第一個時間點是清晨剛剛醒來,但未起床前,此時血壓波動較大;第二個時間點是上午10點左右,此時可以反映服藥後的血壓變化;第三個時間點是下午2點至3點,此時可以反映血壓的反跳情況;第四個時間點是晚飯前後,此時可以反映服用降壓藥後血壓的控制情況;第五個時間點是睡覺前,此時可以大致預測血壓在夜間的變化情況。當然,每天測血壓的次數可以因人而異,如果血壓控制平穩,可以逐漸減少血壓測量的頻率,早晚各1次就好。
調理體質防病發
入秋後,心血管病患者可以請專業中醫師把脈,將辨證論治與體質辨識相結合,給出調理處方,從而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防微杜漸,延緩疾病程序,減少疾病在秋冬季節復發的目的。
早晚加衣避寒涼
秋天天氣乾燥,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病毒感染出現的發熱和心率增快,可誘發血流動力學異常,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復發,因此預防感冒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基礎心臟疾病的老年人,忌盲目“秋凍”,一定要記得及時添衣,預防感冒。
莫名疼痛要警惕
秋季是心梗的高發季,心腦血管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症狀並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如果突發急性上腹痛,應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
需要提醒的是,平常自我感覺良好而突發心肌梗死的人不在少數。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忽視心臟檢查,尤其有胸悶、心臟壓迫感,活動時加重、休息時緩解的情況必須重視。心臟梗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發病後1小時內診治可挽救大部分壞死的心肌;6小時內,可挽救部分心肌;12小時後,效果就明顯差了。
“少辛多酸”除秋燥
天氣轉涼後,很多人的胃口明顯“開”了,有些注重養生的人早早就開始進補。此階段確實可以進補,但原則是“少辛多酸”,即可以多吃些酸甜口味的水果,如蘋果、檸檬、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以收斂肺氣防秋燥。具體到個體,則要根據體質情況進行進補。
暢達情緒解悲秋
隨著氣溫下降, 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也開始減緩、內斂,一時的內分泌紊亂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鬱症”。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焦慮、抑鬱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並會對冠心病的轉歸產生不利影響。心腦血管疾病者在秋季更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過度悲秋而導致舊疾復發。
適度運動強心肺
入秋後,人體血液迴圈、新陳代謝等生理功能開始減弱,需要適當增加運動量以促進周身氣血執行,增強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的人,應該避免在秋季的早晨過度室外活動,應選擇溫度較高的時間段,比如中午或下午運動。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長、
教授、心病科主任醫師 陳麗雲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就醫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