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時候,我國掀起了一股“創業潮”,大批人順著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業,並且紛紛獲得了成功,正如中信建投前首席經濟學家生前所講得,人生髮財是靠“康波”的,20年迴圈一次,10年波動一次,而許多人也是因此而“發達”的。
換句話來說,我們每個人創業成功的因素,其實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順應、分析時代的趨勢與潮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好比曾經的房地產圈,許多如今的“大佬”就是順應著時代而發展起來的。
而那時候的創業潮,除了培養了許多大佬以外,還掀起了我國個體戶的“潮流”。
個體商戶:“黃金期”到“衰退”
1980年可以說是我國個體工商戶的“開端”,第一張營業執照的正式審批透過,意味著個體工商戶的時代已經來臨,不過直到1995年,個體戶才算得上是順著創業潮,正式“火爆”起來。
那時候,人人都想做老闆,從1995年到2000年短短5年的時間,我國個體工商戶在市場佔比就從19.4%一躍提升到了74.8%,再往後發展幾年,這一比例甚至還曾達到過80%。而那個時候,絕對稱得上是我國個體戶的“黃金期”。
只不過,“黃金期”並沒有維持太多年,很快,個體戶就迎來了“衰退”,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此前就曾表示過,到2006年時,我國個體工商戶開始減少,跟1999年相比,足足減少了650萬戶,算下來就相當於平均每年減少了87萬戶。
雖然我國如今個體工商戶數量比當年增加了,可是註冊比例卻降低了不少,跟80%相比,直接下降了14%。從這也能看得出來,如今的個體工商戶,真的不好做了,所以人們才不願意做了。
很多人應該都清楚,這和電商崛起有著很大的關係,本身實體店的成本就高,而線上搶走了大部分生意,讓許多個體戶都很難做。甚至有人說,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這種線下實體店的個體戶,將會逐漸被“淘汰”。
可是,個體戶在我國也是充當著“重要角色”的,是不能被淘汰的。
個體戶不能被“淘汰”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我國個體戶帶來的就業是龐大的,2021年9月,《中國金融》的文章中就表示,我國目前9500萬餘個個體工商戶為全國帶動了超過2億的就業人口。
第二,實體行業是推動經濟的主要份子。從國家統計局來看,2021年前3個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了31.8萬億元,而這跟龐大個體戶群體以及從業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綜合這兩點來說,個體戶不能被“淘汰”。
那麼在如今這貨在那個情況下,個體戶又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呢?有專業人士也“出招”了,給出了未來個體戶生存的3條出路。
未來個體戶生存3條出路
第一,新零售。這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提出來的,而阿里巴巴也是在朝著這方面發展。而所謂的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相當於為個體店鋪開通了線上渠道,不拘泥於線下一個渠道,利用網際網路拓寬客源,提高銷量,就能更好發展下去。
第二,社群運營。社群運營也是近幾年的“新玩意”,簡單點講就是在社交APP中建立屬於自己的“群體”,就好比開了一家店,將客戶拉進一個群裡,定期舉辦活動,吸引客源,也算是社群運營的其中一種。
第三,實現品牌化。要做到這一點,其實無關電商的競爭,而是因為在城市化發展的程序下,品牌化是未來生存很重要的一個點。不過對於小個體戶來說,品牌化是很難的,但只要與大型企業、連鎖企業合作,也能夠保障個體戶的生存。
總的來說,如今個體戶正處於一個“艱難”的時期,但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決不能讓個體戶被“淘汰”出去,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以上的3條出路,或許可以有效解決個體戶未來生存的問題。
當然,我國整個個體戶的市場,也是需要一定的轉型,網際網路的發展不是“阻礙”,而是需要我們去“融合”的,任何行業都避免不了突破和創業,否則同樣會被時代所“拋棄”,你說是嗎?
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自己的看法?你們認為未來個體戶應當如何改革,才能繼續生存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