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家長舉報老師利用朋友圈加量佈置作業的帖子在各大家長群裡流傳甚廣(如果嫌太長可以直接跳過改圖看後面文字摘要):
故事的要點是:
1、一位初中數學老師每天在朋友圈針對特定人群釋出20道題目,大概是一張試卷的量。
2、一位自稱是該班學生家長的舉報該教師利用朋友圈加量佈置作業,涉嫌傳播焦慮情緒。
3、校長認為教師發朋友圈無權干涉,建議該家長不想看可以拉黑。
4、家長對回覆不滿意,認為學校管理層敷衍塞責,掩耳盜鈴...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大致分為三類:
1、支援該教師和校長的做法:
“舉報的家長擔心別的孩子學會了,自己孩子沒學會”
“舉報的家長可能是別的班級的,因為自家孩子沒有多做這些題目所以舉報”
“能成為這位老師的弟子三生有幸”
2、反對這位老師的做法:
“校長和老師的做法等於是和雙減對著幹”
“本來以前大家在劇場效應之下都卷的厲害。現在國家雙減一來,好不容易才把校內校外站著的人給摁住坐下來”
“一位老師在朋友圈每天佈置20道題一張試卷量的加量作業,那其他人看他站起來,是不是之前被摁坐下來的人也要掙扎都像以前一樣站起來看戲呢?“
也有家長回覆說:
”老師能躺平不躺平,多好?“
3、還有業內人士站在一線老師的角度來解讀了為何老師冒險還花費時間每天在朋友圈發題目:這其實是教師間的”劇場效應“,你試試看”名額分配到班“之後還有沒老師願意這麼做...
”這位老師大抵是希望透過讓學生多做點額外的本學科作業,讓班級的本學科均分超過其他班“
”由於同一學校同一年級往往統一使用了相同的教輔資料,有的老師為了取得相對同年級其他班級的優勢,會選擇繞過年級備課組,在考試前往家長群上傳一些額外的試卷,都是異曲同工的辦法,反正多佈置多刷不會吃虧“
4、還有人將事情推演下去:
這位數學老師每天加量佈置一張試卷量的作業家長還是歡迎的,家長也會把題目列印下來讓孩子認真完成,數學學科成績的確有提升。
但是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如果這個班級的語文英語科學社會老師後知後覺的發現這樣對於提高本學科成績有效,也開始在朋友圈每天釋出20道題目,而且第二天釋出答案,還會挑選其中一些題目利用課餘時間進班講解,家長們怎麼辦?都打印出來給孩子做嗎?
如果多刷總是有效的,會不會這個班級的五門學科都遠遠超出其他班級呢?
然後這個年級其他班級也開始全體朋友圈、班級群發加量電子作業讓家長列印給學生做?最後該校全面趕超兄弟學校...
然後兄弟學校也坐不住了,除了舉報這條路之外只能跟進大家一起卷,最後該地區全面趕超兄弟區...
然後兄弟區也坐不住了...
然後兄弟市...兄弟省...兄弟國...
5、還有人總結道:
”雙減“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劇場效應下教育內卷程度和家長焦慮,
好不容易透過巨大的力度讓大家都坐下看戲,
現在有人又率先站起來,
如果其他人仍然坐著看戲,那麼受益的肯定就是先站起來的人,
如果其他人也跟著都站起來看戲,那麼結果就和以前一樣...
當大多數學校按照初中不超過一個半小時佈置作業時,
每天在朋友圈發20道題的學校肯定不會吃虧...
這可能也正是校長內心默許該教師行為的利弊邏輯。
正如上海發言人的金句:
所有人都培訓只會提高分數線,
不過別忘了這句話的前一句是”一部分人培訓會提高分數“...
當大多數人按照政策躺平的時候率先站起來看戲的人又會得到相對優勢...
這怎麼破?
難道只能用”名額分配到班“這一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