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10月21日刊登題為《美中:共存關係層次》一文,作者阿里·懷恩認為,中美或形成長期共存新模式。
文章稱,中美戰略緊張關係陷入僵局,認為雙方已進入“新冷戰”的結論也一樣。這種類比之所以有問題,原因之一是:它隱含了華盛頓或北京可能戰勝對方的猜測,而這種猜測反過來又假設了概念化勝利的可能。鑑於兩國相互依存的程度以及大量共同的關鍵利益,實際上很難如此。比較可能的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與其主要挑戰者之間無限期共存。
文章還稱,美國或許處於相對衰落態勢,且現在不得不依靠逐步形成的針對具體問題的各種組織,但它仍具諸多獨特的競爭優勢。美國建立的秩序破舊老朽,可是它受益於數十年的牢固確立。
文章表示,與此同時,中國可能加大力度促進其核心競爭優勢:商業引力。它不僅受益於經濟業績的現實(最大貿易國兼全球供應鏈之關鍵,即將早在本世紀中葉之前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生產總值),而且受益於發展預期: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預測北京的經濟中心地位將繼續發展。
文章指出,中國已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已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另外,“一帶一路”倡議比七國集團6月宣佈的“重建更好世界”計劃擁有相當可觀的起步前優勢。
文章還指出,中國也是一個日益發展的技術創新中心,擁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文章強調,所謂“脫鉤”之說目前言過其實: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在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幾乎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三倍。
文章認為,美國和中國曾試圖打造“大國關係新模式”。在努力穩定關係之際,中美或許可以考慮首先確立一個比較適度的目標:接受“大國長期共存的必要性”。如果華盛頓和北京都積極致力於此,那麼它們或許會對其競爭設定保護措施,而且有可能在日益決定世界發展方向的跨國挑戰問題上恢復合作基礎。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