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 26日訊(記者 董小迪)2022年,中國與日本將迎來邦交正常化50週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中美博弈、新冠疫情等複雜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必答題。近日,在第十七屆“北京-東京”論壇上,來自政府、高校的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廣泛討論。
中日專家肯定了雙邊關係的重要性,認為兩國應尋找共同點,加強對話與合作,增加互信,推動建立基於善意的、平實的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不應受美國干擾
2021年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中美博弈的發展及擴大化對中日關係產生了明顯的負面效應,超六成的中國公眾受訪者和超五成的日本受訪者認為有壞影響。
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對此,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認為,中美關係對中日關係來說只是外因,內因才是中日關係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在他看來,建構新時代中日關係是長期的、戰略性的系統工程,其面臨的重大挑戰是雙方的安全困境問題。
“日本國家安全具有先天脆弱性,且中日之間缺乏戰略互信。日本認為,中國的崛起令日本國家安全有一種不確定性,導致兩國之間形成安全困境。”胡令遠表示,戰略誤算的代價對中日美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如果日本能在中美博弈中發揮協調作用,不僅可以舒緩、消解困擾中日兩國的安全困境問題,也有助於建立戰略互信。
“在當前中美關係的背景下,日本能否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妥善處理好日美關係,發揮地區和全球性經濟大國的作用,是新時代發展中日關係的新內涵,也是推動中日共同引領地區和全球事務治理新境界的需要。”中國翻譯協會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局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周明偉表示。
“中日交流應該按兩國人民的需要和國家利益開展,不應受外界干擾,中國對日交流從不看別國的臉色。”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曹衛洲認為,日方應認真審視其同盟關係,審視怎樣不受美國因素的干擾發展中日友好關係。
2022年,中日將迎來邦交正常化50週年。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中日應加強對話與合作
如何改善中日關係,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院院長高原明生認為,遠景規劃和對話對中日兩國十分重要,“如果沒有一致的大方向,就難以消除中日間的相互猜疑,增加彼此的信任。除了語言的交流,中日還需要一些有象徵性的行動,來改變社會的氛圍,促進雙方關係的改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副會長楊伯江認為,中日之間目前最需要的是對話與合作。在他看來,雙方應該就亞洲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地區形成共同願景。
周明偉認為,除加強兩國間的對話機制外,中日還要大力改善當前的輿論環境,就雙方喜聞樂見、爭議較少、積極向上的資訊進行交流。
“中日還應增加政治互信,吸取兩國關係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恪守各項原則,切實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妥善處理好有關問題,把握好方向。日方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認真冷靜地思考,是一個發展的、穩定的中國對世界有利,還是落後、混亂的中國對世界有利。”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前駐日大使、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程永華說。
中日合作應超越經貿領域、加強青年交流
中日合作應如何開展?
日本原外務次官、原日本駐美大使、早稻田大學特聘教授杉山晉輔認為,在當前愈發複雜的亞太、印太形勢下,中日合作需要從大局上考慮,“中日應該坦誠、毫無隱藏地交流,認識雙方的不同,不要批判對方,而是要找到共同項,從共同項啟動合作。”
“中日在經濟、貿易,東北亞合作,推動半島問題和平解決等很多課題上都可以加強合作。”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劉洪才認為,中日應超越意識形態的桎梏,超越分歧,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尋求更多共同點。
談及中日合作的領域,周明偉認為,中日合作不能只靠經貿,必須進入到新的高度,在應對病毒、網路犯罪、能源危機、新技術等領域尋求合作。
此外,多位專家學者呼籲推動中日青年之間的交流。他們建議加強兩國高校和研究機構中青年學者、青年知識分子的交流,將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發展為中日年輕人交流的文藝復興之年。
中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