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月26日,就在美英澳試圖將日本納入“奧庫斯”聯盟之際,中國周邊傳來了3條訊息。
每件事的背後,都凸顯著國際局勢的混亂與動盪,值得警惕。
第一件事,韓國掀起“抵制日貨”風潮,大到日系車,小到啤酒遊戲機,都在韓國民眾的抵制範圍之列。
在韓國民眾的瘋狂抵制下,日本優衣庫門店數量銳減,兩年多內已被迫關閉60多家,其他日本產品也有“被迫關門,打道回府”的傾向。
韓國為什麼這麼做?
至少有3方面的因素。
1,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從2019年8月開始,日本對韓國出口發起了制裁,作為回應,韓國在貿易方面對等反制了日本,雙方就此結下樑子。
隨後,在美國的煽風點火下,日韓在經濟和軍事領域多次交惡。加上日本在竹島(日韓爭議領土,韓國實際控制)附近動作不斷,時不時就釋放“武力奪竹島”的強硬訊號,韓國當然怒不可遏。
在疫情肆虐、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韓國民眾更容易對日本發怒,恨意積累到當下,徹底爆發不值得奇怪。
2,新仇舊恨一起算,日本有些地方確實太過份了。日韓之間的恩怨情仇由來已久,互相對抗並非新鮮事,但近些年來,靠著美國支援,日本政府有時候的確很過分。
舉個例子,在向大海排放核汙水這件事上,放眼全球,也就只有美國公開支援日本,而中俄韓與聯合國一直都在“勸日本別輕舉妄動”,但日本政府卻堅持“冒天下之大不韙”。
得知道,日本核汙水入海,首當其衝的是日本自己,接下來就是中韓等鄰國,到最後,全世界都會為日本的瘋狂舉動付出代價。
對於不知悔改罔顧事實的日本政客,韓國民眾怎可能不憤怒?
3,不排除美國趁亂挑撥的可能。按理來說,疫情之下,日韓應該摒棄分歧、加強合作,而非在經濟領域不斷脫鉤,硬剛到底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在美國看來,一個團結一致、互利共贏的東亞,不符合美國利益,也無助於維護美元霸權。
是對抗到底還是坐下來談,這一次,日韓的確得好好想想了。
第二件事,不懷好意,印度王牌部隊即將抵達邊境,莫迪打得什麼算盤?26日,印度內政部透露了一個重磅訊息,約8000名印軍士兵即將抵達邊境,印度將為這支王牌部隊提供先進武器、完善的後勤補給,大批美製武器將派上用場。
此外,印度還打算在邊境修建2個巡邏營地、47個邊防哨所。
這支所謂的“印軍王牌部隊”,什麼來頭?
原來,在去年的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刻意挑事的就是這支部隊,曾多次得到莫迪讚譽。
在印度邊境迎來大雪封山的情況下,莫迪讓該部隊增兵邊境,顯然別有佈局。
這段時間,印度在邊境的確是動作不斷,不久前,印度空軍參謀長喬杜裡曾親赴邊境,而且還查看了印軍基地。
無論是增兵邊境,還是在邊境鋪設公路、修橋樑隧道、運輸後勤物資,印度的野心可說是昭然若揭。
印度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控制疫情、復甦經濟,而非配合美國挑事,如果印度好了傷疤忘了疼,等待印軍的必將是自找麻煩。
錯把別人的善意當成忍讓,是非常大的戰略失誤,且行且珍惜吧,印度。
當然了,輕視對手是絕不可取的,局勢越混亂,我們越應該保持警惕。
第三件事,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傳出醜聞。10月26日,在麻生太郎作出“氣候變暖有好處,日本北海道大米更好吃了”的表態後,日本政府只好緊急表示,“氣候變暖讓日本大米的品質下滑了,日本將繼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麻生太郎的一番表態,被認為是在替“氣候變暖”感到竊喜,這讓日本民眾和世界倍感不滿。不少日本民眾質問麻生太郎,怎麼看待暴風雨等災難?對於受到傷害的日本民眾,難道麻生太郎完全無動於衷?
在這之前,因為麻生太郎表示“日本核汙水無害,可以直接飲用”的原因,日本民眾和很多國家都在批評麻生太郎“不知所謂,張口就來”。
朋友來了有好酒 ,敵人來了有獵槍,打鐵仍需自身硬,且繼續砥礪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