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能源內容,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10月25日,中鋼協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產量下降、價格回落、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會員鋼鐵企業利潤環比下降。其中,9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94億元,環比下降10.8%;銷售利潤率為4.74%,環比下降0.68個百分點。根據中鋼協監測,鋼鐵生產用主要原燃材料價格大幅上漲。1-9月份,進口礦粉平均價格同比上漲72.64%,煉焦煤平均價格同比上漲57.07%,焦炭平均價格同比上漲56.88%,廢鋼平均價格同比上漲36.48%。
降本增效難度加大
中鋼協指出,資源、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企業降本增效難度增加。鐵礦石價格目前在120美元/噸左右波動,仍處於高位。而煤炭和焦炭供需關係偏緊,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9月份以來,電力供應緊張,鋼鐵企業減產、停產增多,企業成本費用均大幅增加,鋼鐵企業盈利水平面臨下降趨勢。
成品鋼價格方面,1-9月份,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值為143.26點,同比上升39.85%。其中,長材價格上升37.07%,板材價格上升43.56%。據CRU(英國商品研究所)釋出的資料,1-9月份,國際鋼材價格平均同比上升94.7%。其中,長材價格上升57%,板材價格上升115.4%。
據中鋼協統計,1-9月份,會員鋼鐵企業營業收入52998億元,同比增長42.52%;營業成本46942億元,同比增長39.65%,成本增幅低於收入增幅2.8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193億元,同比增長1.23倍;平均銷售利潤率為6.03%,同比上升2.18個百分點。9月末,會員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61.37%,同比下降1.5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鋼鐵類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明顯低於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
華菱鋼鐵10月25日晚間釋出2021年三季報。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03.77億元,同比增長63.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1.89億元,同比增長20.68%。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352.24億元,同比增長63.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7.64億元,同比增長60.5%。
蘭格鋼鐵網指出,當前鋼材市場供需雙弱,市場關注的重點從供給轉至需求。成本方面,鐵礦石價格近期回落。在煤炭價格預期走弱背景下,鋼價成本支撐轉弱,預計市場短期將趨弱執行。
推進減量發展
據中鋼協統計,1-9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為545.33千克標煤,同比下降1.46%。
中鋼協指出,按照產業政策要求,不斷提升國內鋼鐵產品供給與需求的動態適配性,繼續聚焦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堅持綠色發展和智慧製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三大行業痛點,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持續推進國際化程序,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鋼協要求,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維護行業平穩執行。產能產量“雙控”、能耗總量強度“雙控”和“雙碳”目標,要求鋼鐵行業必須減量發展。嚴格執行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和要求,維護去產能成果,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最佳化和改善產業結構和佈局。
同時,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促進上下游協調發展。加強體系建設和溝通交流,努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從增加鐵素供給、改進定價機制、完善期貨市場規則等方面,加快解決鐵礦石保障相關問題。完善廢鋼資源加工配送體系,促進合標再生鋼鐵原料的規模化回收加工利用。加強與房地產、機械、汽車、造船等下游行業的溝通合作,共建和諧產業鏈,提升行業抗風險能力。
加快數字化轉型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築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回頭看”,鞏固去產能成果。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中鋼協指出,堅持綠色低碳方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繼續有序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科學、規範、合理地開展評估監測及公示工作,加快實現超低排放。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推廣綠色設計產品,推動綠色消費,共同謀劃鋼鐵低碳轉型。同時,加快數字化建設,推進行業智慧製造發展。推進5G、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加快鋼鐵研發、製造、運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與智慧化深度融合,突破一批智慧製造關鍵共性技術,打造一批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能力的智慧工廠。依託龍頭企業推進多基地協同製造,在工業網際網路框架下實現全產業鏈最佳化,推動上下游資訊共享、資源共享、設計共享、生產共享,多維度打造“智造工廠”。
針對鋼鐵股的投資邏輯,申港證券研報顯示,受限產政策、能耗雙控等因素影響,三季度鋼企利潤環比普遍收窄。在此背景下,可以關注能耗管控壓力較小省份的企業以及噸鋼盈利回升幅度較大企業的機會。此外,受益製造業復甦,具有成長潛力的工業材加工標的值得重點關注。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影片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