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一篇頭條的文章,《萬人足校為什麼10年不出人才》,感興趣的人比較多,今天說一說魯能足校。
相比萬人足校來說,魯能足校是比較靠譜的,如果說萬人足校10年沒有為中超聯賽培養出哪怕一名人才,而魯能足校在這10年是為中國足球託了底。
為什麼說魯能在這10年為中國足球託底,除了魯能沒有被挖牆腳外,看看各級國家隊的球員和散佈在中超中甲各支球隊裡的魯能足校球員,說魯能足校託底,完全可以說得過去。
相比萬人足校的不靠譜,魯能足校是靠譜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魯能足校是在學校的基礎上辦學校,有最基本的設施,不是憑空建的;
2、魯能足校的教練,除堅持聘請外教外,以退役球員為主,是真會踢球的,不像萬人足校裡的教練是大學生。
3、魯能足校招生不是靠打廣告,而是免費為全國各地學校提供器材,然後從學生中選好苗子,遇到好苗子甚至上門請求家長。
4、魯能足校的文化課是從各地聘請拿到證書的優秀教師,文化課有一票否決權等制度,魯能足校的學生參加高考的升學率達到70%以上。
5、魯能足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原則,270人到300人的規模,有30多塊標準足校場,包括室內球場室外球場等,還有完善的康復設施等。
6、魯能足校有完整的梯隊,每個梯隊30人左右,能完成訓練的對抗賽,辦校的原則還是為一線隊輸送人才為主,培養方向、技術路線、激勵制度等都是圍繞著一線隊,看起來沒有萬人足校那麼大的志向。
魯能足校的靠譜行為來源於其體制,沒有人敢亂來,紀律審計等監督制度約束著管理者不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這裡就不展開了,篇幅太長,今天重點說一說魯能足校這麼靠譜,為什麼沒有為中國足球拔尖,讓中國足球提升一塊。
客觀地說,如果不是人為原因,魯能足校會讓中國足球提升一塊的,比如2010年之前,各級國家隊都是以魯能足校的學員為班底組建,魯能足校的學員在中超聯賽上技術相對突出,93年齡段的魯能足校學員大家有目共睹,按照魯能足校的思路,4年一個重點隊,93年齡段重點隊,98年齡是重點隊,這個隊從組隊時就是以外教為主,隊醫領隊等全是外教,魯能內部人員曾戲言,如果98年齡段再不出成績,那就是人種的問題了,後來眾所周知的原因,98年齡段成了半拉子工程,94年左右的時候把98年齡段的梯隊折散了,一部分送到巴西,現在看來,98年對中超的幫助只能體現在租借出去的幾個隊員身上。別說98年齡梯隊,魯能足校的學員還曾一度絕跡國家隊,就別說魯能足校為中國足球拔尖了。
魯能足校一家之能改變不了中國足球的現狀。中國足球是在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職業化,就像沒有商品卻建起一個大商場,貨架上擺不上那麼多合格的商品,所以職業聯賽不能為中國足校提高技術,作為職業聯賽中產生的魯能足校,也絕不能為中國足球拔尖。中國運動員的身體劣勢決定了中國足球的起步低,有人說中國人不適合踢足球有一定的道理,體能訓練還是中國體育的弱點,比如三大球男子專案集體缺席奧運會,中國田徑游泳等對體能要求強的專案一旦取得成績,總是被外國人質疑服了藥物,所以中國體育在身體總體上弱於歐美人,而沒有藥物輔助的情況下,中國足球很難超過歐美,中國的制度決定了中國人不可能像歐美人那樣靠藥物輔助發展體育,所以中國足球的出路就是在14億人中選出不使用藥物輔助就能達到歐美人體質的運動員,魯能足校這樣的商業學校很難實施這一行動,商業行為對體育本身的干擾也影響了中國足球的進步。
魯能足校的球員選拔雖然比那些靠打廣告下任務的招生進步多了,但是還擺脫不了表象的先入為主,不是把小球員的身體是否達到運動員的水平作為第一衡量水準,還是看意識和腳下技術等選球員,結果就是這些球員訓練出來在訓練場上玩花沒有問題,在對身體要求不高的青少年隊也體現不弱點,一到了成年隊,在高強度的中超賽場上,魯能足校球員身體不夠強壯,力量不足,完不成高強高的90分鐘的比賽等弱點就暴露了。這不是魯能足校一家人的毛病,這是中國足球整體的毛病,中國足球要進步,必須認識到體能在球場上的基礎作用。足球運動員,首先必須具備運動員的身體條件,腳下技術和訓練場上玩的那樣些花樣如果在賽場上體現出來,必須有足夠的體能來保證,否則就是球場散步,空門不進,失誤不斷等。
魯能足校還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培養出來的球員弱點有共性,看出來魯能足校的產品還是工廠化的產品,這是商業化的一個特點,建起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標準化,規模化,可大規模複製等特點,魯能足校出來的球員具備這一特徵,這樣的產品,滿足一般水平沒有問題,拔尖就難了,表現在實際上就是魯能足校的這些球員到了中甲和中超的弱隊沒有大問題,還都挺搶手,受歡迎,而魯能一隊呢?還要從國內或國內引進更高水平的球員。解決一弱點,應該在球員16歲以上後,更有針對性的人性化培養,當然了成本要增加,魯能足校的教練隊伍還要增加等,足球就是燒錢運動,如果不燒錢靠低成本運作,是不會幫助足球水平提高的,批判金元足球要適可而止,培養球員中的營養費,場地器材費,教練的課時費等等不能省,這部分成本是剛性。
當然了,魯能足校沒有為中國足球拔尖的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訓練水平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咱們不是專業人士,就不多說,舉一個例子:中國運動員的訓練在青少年時注重關節拉伸,因為中國人的認識就是年齡大了就拉伸不出來了,這一觀念從古就是這樣,魯能教練到了國外發現不是這樣,歐洲的一些訓練不像中國訓練這樣拉伸,他們認為青少年要保證身體更強壯,拉伸了減少了關節肌肉韌帶的強度,中國運動員容易在訓練比賽中拉傷,估計是這個原因,怎麼做更科學,咱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就不好談了。
魯能足校在日常運作中也存在相應的問題,比如過度注重梯隊的成績,要讓各梯隊不斷的出去比賽,沒有這些比賽成績,各項考核就難量化,球隊的比賽過多,會影響基礎訓練的,因為一場比賽一個球員最多也就是觸球兩三分鐘,路途上花費時間,恢復花費時間,過度強調腳下技術,忽視身體訓練等。
總得來說,魯能足校沒有為中國足球拔尖這個問題,放在大環境下說好理解,中國足球的落後是系統性問題,魯能足校不能憑一己之力根本性的改變局,技術上來說,即使專業人員用幾萬字的論文調研,也不一定能說清原因,咱們非專業人士,以誤樂的態度這麼說一說,大家也就聽一聽笑一笑而已。